1.
我一直以为写文章的目的是整理思绪,简明扼要地表达作者的看法。直到与隔壁部门的姐姐聊天,才发现我对写作的理解非常浅薄。
玄姐是电视台的记者,主要做专题节目的采访与编辑。前天,我们利用午休时间,一起喝了咖啡。那时候,她说道,写作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不仅需要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严密的逻辑,更要注重沟通的艺术。
乍一听,感觉小题大做。画面、解说词、同期不是电视节目的核心三要素么?我们不是严格按照故事模式,撰写采访稿,编辑画面么?
不过,玄姐表达的重点在于沟通,而不是故事。她认为故事是沟通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写作即沟通。
这句话耐人寻味,我再三回味了这话背后的含义。长这么大,我还真没认真想过写作与沟通的关系。
2.
为了彻底理解写作的功能,我查了一下,我最喜爱的知识库-得到应用。
著名的自媒体人Spenser认为写作的目的是吸引人的注意力,需满足读者的阅读动机,适应读者的阅读场景,也就是说,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而是倾听逻辑。
他认为“注意力写作”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启发深刻道理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读者熟悉的事物设悬念,再用一些细节和情节逐一解释,给出作者的观点。
至于如何提升文采,Spenser总结了以下方法:
1.语言要刺激人的感官(视觉、听觉等)。
2.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反复修改、少用过长从句和形容词)。
3.用文字画画(不要抽象,要具象,多用动词和名词降低理解成本,多用比喻,多描写细节,激发读者的带入感)。
不难发现,在Spenser的眼里,写作是沟通工具,目的是互动,而不是单方面地注入知识。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的教授何帆老师也介绍了“何帆写作三招”,即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必须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每个自然段的论据必须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上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下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之间必须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也就是说,写作的目的是在尽力降低读者的理解门槛的同时,帮读者节约时间。
何帆教授还介绍了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写作经验。那就是多读多写,写熟悉的生活,重视情境而不是情节,把控节奏,写引人入胜的开头。
斯蒂芬·金再三强调熟悉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熟悉,作者才能做到简单易懂。
《完美写作指南》的作者劳拉·布朗,一位拥有30多年写作辅导经验的商务写作培训师则提到,写作的本质是沟通,需多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问题,用替读者发出心声的态度写文章。正因如此,写作前需确定写作目标,展开头脑风暴,列提纲,写步骤。
这里的关键在于写作目标,需找出核心问题,比如求助信的目的是促使对方多看你的简历,而不是直接给你面试机会,因此不必写太多简历里面的内容,最好把重点放在激发读者对简历的兴趣上。
劳拉·布朗认为,写作是通过与读者的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事先需要找出问题的核心。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作者详细介绍了非虚构类写作指南。非虚构写作是指根据真实事件,提出作者观点的文章,是对真实性的要求很高的文体。作者需提前做好参与式采访,让自己深入采访对象的圈子里,观察对方生活,想方设法让读者敞开心扉。这里的关键在于降低作者的存在感。
其次,作者需要重视建立故事结构,布局好开局点、中间点、结局点,把握好叙事、人物的感受、作者观点的分配,使文章呈现出事实、情感、意义。
归根结底,写实类文章的关键是淡化作者的存在感,通过主人公的故事,引导读者的思考。
3.
上述注意力写作、小说写作、商务协作、非虚构写作,都强调写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递信息,信息背后的交流才是核心。
的确,写作其实没那么神秘,是人与生俱来的沟通需求的延伸。写好文章,关键在于理解沟通的本质。
沟通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需掌握一些技巧。可以说上述作者介绍的写作方法,其实也是沟通艺术。比如,倾听读者的心声、降低理解门槛、找出问题核心、引导读者思考等。
沟通是一门大学问,很难用三言两语总结出精华。不过,我相信在写作的路上,多研究沟通,必将收获累累硕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