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9期。
读它的原因是要写一篇关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落实的读后感,正逢江苏省评优课的召开。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课堂让改变产生。
限定了改变的地点,就是课堂。那么怎样改变,是内容上的改变,还是形式上的改变,还是教法上的改变,还是学法上的改变。
怎样的改变才是恰当的?
我想,落脚点应该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吧。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的文章或许能够给我答案。以下摘录。
《新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样教'的具体指导”。
一、“为什么教”:聚焦核心素养
《新课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理念:第一条就指出语文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
课程目标:明确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并阐释了各自的具体内涵和四个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
1.育德性
课程整体性的育人功能,是以育德、立德为魂的。
语文课程自当担起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重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