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孔子说,侍奉领导完全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别人会以为那是谄媚。
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君主(领导)使用臣子(下属),臣子(下属)侍奉君主(领导),该怎么做?孔子回答说,君主(领导)使用臣子(下属)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臣子(下属)侍奉君主(领导)要竭尽忠诚。
老子师商容出《道德经》。
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曾任周朝图书馆馆长,博学。
商容,是商纣时期掌管礼乐的大臣,遭到纣王的贬黜,后隐居于太行山。
但没有资料显示商容的生卒年月,只是老子自己说师从商容学礼乐,学天文地理。
若老子学的是活商容,那商容也至少是500岁起步了。
老子如此师商荣,蒲氏也学老子,师了孔子。
只是不能说了师了孔子,出《聊斋志异》,但师孔子才出了《罗刹海市》。
蒲松龄起初学孔子也是学仁学礼学治国理政的,终不成,但正面没学到,就从反面上去学,于是乎,蒲氏就从清朝回望春秋,由春秋梦回大周,有了罗刹海那市。
只是蒲氏师孔子,孔子已经2000多岁了。
蒲氏学孔子不止是学仁学礼学治国理政,也学孔子学过的易,更是体悟到了孔子的《春秋》。
蒲氏学《春秋》,直把清朝当春秋,于是有了蒲氏与孔子都痛恨的罗刹海国。
蒲氏师孔子,随孔子梦回大周,于是有了孔子与蒲氏都向往的龙国。
在那罗刹国,美丑颠倒,越丑越是担任高官要职,掌管朝政;越是美,越被看成妖怪。“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因此,越是不怕丑化自己的面目,就越是能得到重用,越是能取得高官厚禄。在这个国度里,容不得美的存在,墙是黑色,舞女貌如夜叉,音乐“腔拍恢诡”。
在那龙国,一切都是美好的。这里环境优美,光明澄沏;这里人物美,宫殿美,花美、树美、鸟美,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政治清明。这里重用的是贤士,看重的是文才,君仁臣忠。
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蜃楼虽然可见,海市却是难寻。
蒲氏师孔子,终还是皈依了老子。
孔子只好憾曰:汝才过马骥,但终不如马骥可雕。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何意?
春秋已经礼乐崩坏,人无仁,礼之仁都丢了,礼之制、仪做的再好,将焉附?
没有可附的。
事君尽礼,在梦的大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不尽礼才有问题,尽礼不是谄。但春秋为什么都以为是谄呢?
春秋已是罗刹国了。
一切都反了。
孔子想说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一切只是血统,没有其余。
两千年之后,学生蒲氏终于说出来了,但蒲氏不谙中庸,虽聪慧,终不能配享太庙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何意?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
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
周朝的治理简体:天子--诸侯--家臣--人民。
只是人是人,民是民,是两个阶层。
天子无仁力,道不行,德不做,以至于诸侯慢上。
如此,家臣效诸侯,家臣慢上。
如此,人和民也不是傻子,“上失其道,民散久也”。
定公作为鲁国国君,已经是罗刹国的国君,不是返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既无道,命也到尽头了。
蒲松龄做不到的,孔子能做到,就像那马骥,脸上涂上黑炭,一本正经地给鲁定公说龙国:礼与忠就够了。
孔子用了中庸。
看透不说破。
不仅如此,也没有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也没有学商容、老子,遁世。
在颠倒的世界,即便心正有仁,但身体也要颠倒过来,不然,就没有不然了。
孔子身在罗刹心在龙国。
泥身素心。
能意会的是神。
都不说的是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