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节奏匹配集中火力的突围策略
我们都有过骑自行车的经历,刚开始上车时我们都要快速地蹬几下,让车子保持一定的速度,然后飞身上车才容易保持平衡。
![](https://img.haomeiwen.com/i3206843/4b68e1c968701f2f.jpg)
作者也写了一个他小时候学车的经历,小时候拿着大人的二八大杠车来学习,七八岁的孩子只能把脚伸入三脚架里去蹬。那自行车很大很重,掌握骑行技巧的难度,犹如泰山:要么速度刚起来准备把脚伸入三脚架的时候,车就倒了;要么在大人的把扶下蹬了起来,但大人一松手方向就跑偏了……前后折腾了两天,他愣是没有学会,开始灰心丧气。
第二天天黑前,他经过一个上坡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主意:要不从这个坡上溜下去试试?随着速度越来越快,到了坡底的时候,他居然轻松地把脚伸进了三脚架里,两只脚协调地蹬了起来,并且方向把得非常稳。那一瞬间,他感觉到自己“自由”了,原来骑自行车这么简单!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学习的大秘密。
有利速度
“有利速度”:假设飞机从跑道上从零开始加速,随着速度不断增加,飞机就可以离开地面,进入稳定上升的状态;达到一定速度后,飞机就可以进行各种机动飞行了。这个速度增加的过程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3206843/8941952b58105c69.jpg)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二十几年前的那次“溜坡”可能让我无意间突破了骑自行车的有利速度,在那个速度之前费劲而失败,在那个速度之后轻松而自由。
类似的现象,如火箭发射,再比如汽车低档位启动,档位升高,轻点油门加速。
事物底层之间的规律居然如此相通——要想获得自由,就要在起步阶段全力加速,快速突破那个领域的“有利速度点”。
设想一下,如果飞机不达到有利速度,即使全程保持最大推力,耗尽能量,最终也只能摇摇晃晃地回到地面或坠毁;如果火箭达不到环绕速度或逃逸速度,就会永远被地球引力束缚,无法进入自由状态;如果跑步训练没有让身体保持体验多巴胺带来的快感,那断断续续跑再久也无法获得跑步的乐趣。
同理,那些学习轻松的孩子,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聪明,只是他们有意无意地消除了知识障碍,在一开始就突破了学习的有利速度点。而那些带着诸多知识盲点的学生,始终在这个速度之下艰难前行,在他们眼中学习真的很难。
如果水烧到60度70度的时候,我们把煤气关了,那它就会降温,然后过10分钟我们再去烧,烧到70度80度的时候,我们又把煤气关了,那么我们就算消耗无数煤气也无法把这壶水烧开。
所以别让你的学习成为那壶永远烧不开的水。
很多时候突破学习障碍的要领就是掌握好学习节奏,在起步阶段或遇到核心困难时要刻意集中活力向一个点进攻,直到彻底把它拿下,这样反而会使学习整体变轻松而不应反复逃避或全程保持不温不火的节奏打消耗战。
如何突破有利速度
一要目标明确,方向专一。这提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太多欲望,特别是当自己有很多科目都比较薄弱的时候,不要急于同时解决很多问题。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静下心来提醒自己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且尽可能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懂弄透,否则我们会陷入“一会儿想学这个,一会儿又想学那个”的摇摆状态,最后导致哪个也学不深、学不好。
二要火力全开,全力投入。全力推进并不等于快速见效,它只是告诉我们要在某段时间内持续推进某项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然要遵守在舒适区边缘学习的规律,让学习一点一点的向外拓展。
三要舍得投入,善于借势。就像学自行车的“溜坡”,借用地形的优势,化势能为动能也是一种巧妙的借势。将这种借势扩展出去,可以理解为购买经典的学习资料,谦虚地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加入优秀的学习团体等,有高手的指点和影响,必然事半功倍。
总之,学习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突破有利速度,其实就是让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尽快体会到做这件事的快感,只要能感到愉悦,它们就愿意主动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