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选配的总要求是合理、平衡,即膳食所供给的能量和营养素,与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在总量和结构上实现平衡。营养供需失衡是疾病以及其他不良后果的根源。
选配食物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样化。
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每天最好能吃20种以上的食物。这些食物通常分为以下五大类:
1、谷、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糖类、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每人(指健康成年人,下同)每天至少提供3个品种的粮食类食物,摄入量在300-500克,并注意粗粮的供给。
2、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能太低,每人每天宜摄取畜禽肉类50-100克、鱼虾50克、蛋类25-50克、奶类及其制品100克。每人每周最好摄取50克左右的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
3、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 、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豆类是植物性食物中唯一能够与动物性食物媲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每人每天宜摄取豆类及其制品50克。
4、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 、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每人每天应摄入400-500克的蔬菜和100-200克的水果,每周应食用50克以上的菌藻类食品和200克以上的硬果类食品。
5、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是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每人每天宜摄取25克的油脂类,以植物油为主,矢量摄入动物脂但要严格控制。
二、各餐定时、定量、定质。
除婴幼儿适宜少食多餐以外,一般成年人每日三餐较为合理。一般混合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为4-5小时,所以两餐的间隔时间宜为4-6小时。
各餐的热能分配,一般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早餐应该食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着重提高质量。除粮食类食品之外,应搭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如鸡蛋、花生米、豆腐干、牛奶、豆浆等。
午餐应营养平衡且比重稍多。蛋白质、脂肪食品可稍多一些,再配以新鲜蔬菜。
晚餐应是营养平衡而清淡的一餐。热能不宜过高,肉类和油腻的食物要少吃。应有适量的谷物食品、豆制品、少量动物性食物以及丰富的新鲜蔬菜。
三、因季、因地制宜。
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对人们的食欲和营养素需要也多有影响。例如,春季易出现“春困”现象,应特别注意维生素的摄入量;夏季出汗多,易流失较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应注意补缺;秋季气候宜人,人们的食欲大大增强,应避免食物摄入过多;冬季天气寒冷,热能消耗多,应多供应些富含热量的动物性食品,同时注意维生素C的配给。
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人们应当充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例如,牧区奶类资源丰富,可适当提高奶类摄取量,渔区可适当提高鱼及其他水产品的摄取量,农村山区则可利用山羊奶以及花生、瓜子、核桃、榛子等资源。在某些限制条件下,可以暂用豆类代替乳类、肉类,或用蛋类代替鱼、肉,不得已时也可用干坚果代替肉、鱼、奶等动物性食物。
四、因人而异。
用餐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劳动强度、身体生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和食物选择。例如肥胖者与消瘦者对食量和油脂的需求恰好相反。成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少年儿童、老年人,以及特殊职业人员和患有某种疾病人员,对食物的要求各有不同。此外,用餐者的饮食习惯、口感喜好、文化情趣、饮食嫌忌等,也是影响膳食选配的重要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