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初,多读书是为了学业,或者说考学,读书为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其实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考学。
经过高考,没有成为跃龙门的锦鲤,人生基本上定局了——找一份工作,攒钱,凑首付买房子,找一个与自己差不多的人结婚生孩子,平淡一生。
当然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不排除那些站在风口再次飞跃的人,或者因为种种因由而拥有跌宕起伏的一生的人。
02
成年以后,读书成为一种选择性行为,要不要读,全凭爱好。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读书,当然更多的是看各种小说。我更偏爱于国内的,或者日本的。为什么读日本的,因为从语言使用习惯来说,日本与我们的语言使用方式是最接近的。
他们的语言,源于我们的语言。
张爱玲曾说:“
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我的人生,没有这么强烈的对比。
待我三十多岁时,生活平淡、平静,也为知足。读书成为我生活的调节剂,为我铺满不一样的色彩。
张爱玲也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这也许是中年生活的真相。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之前不曾考虑的东西——生养孩子的经济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的养老问题、生与死的问题,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就业问题……
人生的压力无处不在。
当你多读书,你的视野就不仅限于自己人生的一面。
看过这世界的千奇百怪、山川湖海的壮丽与宏伟,知道了宇宙的宏大与神秘,知道大海的深邃与凶险,知道草原的辽阔与包容,知道森林的危险与复杂。
多看世界,知道我们是沧海一粟,吾生须臾。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包容万象,把我们放在地球的任何一个位置,都知道我们自身的渺小,我们内心那些烦烦忧忧又算得了什么?
03
从书中看过更多人的多面人生,知道人生的不公与偶然性,知道每个人都有幸与不幸。
读余华《活着》,明了命运的不公,“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一个人究竟要遭遇多少磨难,才能过完这一生,谁也无法预测。不过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的命运充满偶然性,能抗住的人,活了下去,不能抗住的人,选择了结束。活着,就是比忍耐力。
读李碧华《霸王别姬》,明白这世界上深情,不止于男和女,还有同性的山盟海誓,情不知何所起,一往情深。当我们现实生活遇到那些在情感中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不必惊奇,毕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呢?
读过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知道时间对谁都很公平,无论你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还是街头的无名之辈,终究都会埋于黄土之下。也知道这世界的荒诞,总有忠良之臣冤死天牢之内,总有昏君佞臣富贵一生又长命百岁。很多事,我们无能为力时,做个埋头于沙土内的鸵鸟也不错。
这也许就是王勃所说的: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慢慢的,我们对自己人生的不如意释怀,对自己人生的幸福感恩。
04
当人生遭遇不幸时,你能从很多个侧面宽慰自己,调解心情,释放不快。因为你也懂得,糟糕的不是人生,而是糟糕不安的情绪,把生活想象的很糟糕。抛却得与失的计较之心,人生也许会轻松很多吧。从烦躁不安中,尽快挣脱出来,这是一个救命的技能。
这就是读书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教会我生活,不纠缠、不纠结、不懊恼,放眼望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