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命哲学好好爱自己,勇敢做自己。感悟爱与幸福
观自在(8)——探索自我,不是渐进积累的过程

观自在(8)——探索自我,不是渐进积累的过程

作者: 观自在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1-05-14 14:40 被阅读0次

    如果说探索“自我”的终点是“自我”消逝,那么,很多人会想到宗教中经常提及的“无我”境界,进而会把自我探索的活动与宗教的修习方法联系起来。那么我们以佛教的修习方法为例,一起去看看它们之间究竟有哪些不同?

    01 “无我”的真意及修习之路

    据传佛祖35岁悟道成佛,80岁涅槃,期间说法共49年,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刚刚成佛后,为众生说“法华经”等大乘佛法;第二阶段,见众生不能理解大乘,而转说“四谛法”“阿含经”等小乘佛法;第三阶段,又回到开示“般若”“瑜伽”等大乘佛法。

    而区分大乘和小乘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无我”的境界不同,小乘佛法是达到“人无我”的境界,即看到人为五蕴假合,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无有真实的“自我”本体存在。而大乘佛法则更进一步,达到“法无我”的境界,即不论生命体还是世间万物,都是依缘假立,唯识所变现,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实体。简单说,小乘是“人空”,大乘是在“人空”基础上,照见“法空”。

    我们不必去深究佛法内容,只需知道,“无我”在佛法教义中的核心地位,而大乘的境界要高于小乘。既然有了教义,而且还分出不同的境界,有了高低之分,那么自然有践行的法门。据说佛祖在讲法过程中,传授了很多修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综合起来共有八万四千之多,可以对治世间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佛教历经数千年,发展到今天,门派林立,而且每个门派几乎都有自己的修习方法,并坚信只要用心参照研习,都能通往觉悟之路。

    纵观佛教创立已有两千多年,期间信奉者数以亿计,依照佛法苦心修炼者也不计其数,但是,为什么历史上能够真正觉悟得道者却凤毛麟角呢?是佛法讲的不正确,还是修行的方法不对呢?其实都不对,是绝大多数修行者对佛法和修行方法存在着误解。

    佛祖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以后,为了利益众生,他讲了很多的法,无论是初期的《华严经》还是中期的《般若波罗蜜经》以及后期的《大涅槃经》,无论是在印度本地流传的,还是后来经过翻译流传到中国来的佛法,都是佛在世时亲口讲述出来,然后经过后人的结集成经。但是,其中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字:“空”!但是这个空,不仅物质是空,更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本质为空,因此修行的根本在于将一切事物看空,一切执著修空,这才是佛陀的本义。

    佛祖在圆寂之前曾嘱咐过诸弟子四句话,其中一句便是:“依义不依语”,即成佛重要的一点是要领悟佛经的“义”,而不是佛经中的“字”,因此,《金刚经》上有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大意是:即使是佛法也应该舍掉,更何况其他的东西呢。)可见,理解佛经本义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不是佛经说的不对,而是能领悟其真意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盲目相信的状态,把成佛当做一个实现自我的目标去追求,其本质和追逐名利没有什么分别。

    然而,比误解佛经本义更为普遍的现象,是人们对修行方法的错误认知和过度依赖

    佛教各个宗派流传下来的修习方法,通常脱胎于开宗立派的始祖的觉悟之路,他们的弟子把其成佛经历总结成方法,然后传授给后人,信徒们便将这些方法视为成佛秘籍,潜心苦修。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些各个宗派的祖师觉悟时与这些方法有必然因果关系吗?我并不否认修行方法对于自我觉知的辅助作用,但这些仅仅是辅助而已,决定性作用恐怕只有觉悟者本人清楚,但这种清晰永远无法借助文字和语言能够表达。

    还有些人自认为认识一些高僧大德,甚至得到一些所谓的“真传”,然后就开始苦心修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凡体验,便将其视为进阶或提升层次,殊不知这些如同健身能增强肌肉一样,都是意识领域的正常反应,如果对这些变化夸大或曲解,则完全与觉悟这件事背道而驰。如果没有把觉悟的深刻含义弄清楚,那么任何修习方法不过是在自欺欺人,无疾而终恐怕就是必然的结果。

    02 自我探索是渐进的过程吗

    如果说实现“无我”是探索自我和佛教共同追求的境界,那么按照佛教中流传下来的那些修行方法,渐进地练习,逐步依照次序不断地提升自我,会有什么问题吗?

    首先,实现“无我”境界不是一个目标。佛教中无论哪个修习方法,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预设了很多阶段性的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制定了一整套系统方法,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实现既定目标。但“自我”探索则不然,它并没有一个事先要追求的境界或目标,没有固定的探索方向,只是观察此时此刻的真实发生,包括对外在的环境观察和对内在感受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基于目标的比较、评判和期待,只有这样才会不脱离真实,才不会被目标所束缚,仅这一点,那些所有基于目标的练习方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按照渐进的方法修行,与真相永远背道而驰。佛教中绝大多数练习方法都讲究修炼层次或次第的,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例如成佛之前,先要达到菩萨、声闻、缘觉等境界。那么,在意识领域或心理层面会存在那种泾渭分明的境界或层次吗?当然不是!人类进化数万年以来,始终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人的精神世界存在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某个个体中又有不同的层级存在。而事实的真相是,人类的意识是一个整体,这才是觉悟者看到的真实境界

    再有,“无我”境界是时刻常新的,不会固着于一点。修行方法的存在就意味着试图找到一条现成的、可借鉴的路,去达到那个目标,去触及所谓的真理。而真相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真理,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个固定的点,因此,追求真理,永远也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方法

    在探索真理这件事情上,无路可寻、无据可依,没有任何一点点现成的东西可以参照、可以依据。无论是来自于别人,还是来自于自己的经验,都不能成为达到真理的阶梯。那些方法无论来自哪里,它都是来自于过去,都是陈旧、腐败、破碎、僵死的,它与真理——也就是那个鲜活的、时刻常新的宇宙生命,格格不入。

    在心理层面的自我探索每一次都是全新的,要么失败,要么顿悟,并不存在一点点地积累的过程,而一旦觉悟,就是釜底抽薪,不再是扬汤止沸。

    03 否定,是通向真理的唯一之路

    与佛教修习的方法类似,其他宗教以及心灵成长之路的本质也都如此。尽管对于这些内容,我们从逻辑上似乎都能理解,但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如果否定了所有的方法,那么怎么可能觉悟真理呢?如果非要说有一条路的话,我们不妨暂且就称之为“路”,那么这条路就是不断地去否定、打破那些挡在我们通向真理之路的障碍,这一点有些像科学领域的质疑精神,这种质疑在心理领域同样宝贵,但与科学探索不同的是,不要轻易去“创立”一个观点、一个方法、一个体系,那些东西在真理面前,都不堪一击。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否定这件事儿,其实范围非常广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几乎涵盖了所有心理领域相关的观点或观念,包括科学、宗教、组织、教义、导师等等,当然,自然科学类的知识不在其中,仅限于心理领域,我们要否定的是所有僭越事实的思想,也就是自我,而不是事实本身。以修习方法为例,否定的是修习中预设的目标以及基于目标而制定的方法,而不是否定追求真理这个事实。

    提到否定,好像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会联想到对立、质疑、反驳。当自己的观点被别人否定之后,很多人不禁就会反问,你凭什么敢于否定这一切呢?你觉得自己就是正确的吗?你是一个觉悟者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头脑按照自己的逻辑习惯性地提出这些问题实属正常,但我想说的是,这里的“否定”并非如通常我们想象的那样。

    首先,否定那些内容的主体不是某个个体,也不是基于某一部分人的观点或者共识,当然,更不是我本人。否定它们的是事实,是真相,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的真相,这个真相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我们通过摒弃自己内心的各种偏见和陈腐的观念,清空所有的思想障碍,心平气和地去观察和感受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个细节,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真相,看清的同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它们予以否定。

    其次,基于事实的否定,和我们日常出现的争论、辩论不同,并不会出现两种不同观点、观念的对立,因为这种否定的过程仅仅是一种对事实的描述,并不会产生新的观点和结论,而正因为如此,这种否定才最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这才是否定的精髓所在。那么,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做是不是另一种狡猾的表现呢?当然不是,因为这种否定旨在于打破存在于我们头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而不在于彰显某个观点的正确和强大。

    那么,接下来,又有读者会问,你否定了那么多的东西,那总该有肯定的东西吧?也就是说,你认为的真理、真相、事实到底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回答的是,关于真理究竟是什么,坦诚地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真相时时常新,浩瀚无垠,根本不是头脑所能理解的,更不是语言可以表达的,至于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只能自己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我们头脑中有太多自以为是的观点,确切地说是偏见,它们并非来自于某一个人,而是来自于全人类千百年的积累。那些观念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们的出现就是对事实真相的遮蔽,只有彻底否定了它,真正的觉察才会发生,真相或所谓的“真理”才可能显现。

    在没有看清真相之前,甚至是看清真相,觉悟真理之后,都不去确立任何所谓“正确”的东西,就像佛陀当年说过,自己讲了大半生佛法,其实一个道理都没讲一样,这恐怕才是对真理最好的诠释。孔子曾对弟子说过他对待鬼神的态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真正的觉悟者从来不表述、不提及任何超越人类所能经验的东西,甚至刻意回避这些问题,是担心后人把觉悟变成一种对人生超级体验的追求,而那个追求本质上就是追逐自我利益的另一种形式,其恰恰是探索自我最大的障碍。这才是那些觉悟者真正的智慧和慈悲

    觉悟者从来不喜欢高谈阔论,虚张声势,相反,他们总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琐事中发现问题,通过那些可以感知到的事物、情绪、情感和念头,引领大家对现状产生深刻地质疑,直到看清其本质,最终达到彻底摧毁虚假的目的。去伪方能存真,心理探索领域,“伪”弥漫于整个内心世界,无处不在,它就是自我!

    无论自我变得多么强大,多么深刻,都无法摆脱其与生俱来的虚幻性和局限性,它和生命的磅礴完全不在一个维度,面对事实,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丝毫禁不住真理的质疑。只有通过真正的觉察,发现自我、看清自我、清除自我,那个真,被我们称作真相、真理、真实的东西,才有出现的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自在(8)——探索自我,不是渐进积累的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vf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