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散文哲思
“一个不知道教育是何物的专家的废话”:我写文章被批判得最开心的一

“一个不知道教育是何物的专家的废话”:我写文章被批判得最开心的一

作者: 楓樵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08:47 被阅读0次

    文/枫樵

    01.说自己的故事

    “……也许我死后十年里,我的亲人们会偶尔想起我,但我的亲人死后,谁还会记得我呢?”

    很难想象,这样的感慨出自一个孩童之口。

    我忍不住找到那篇周记的作者,想和她谈一谈。

    我还没说话,她却抢先开口,问道:“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我沉吟了片刻:“实现独立和自由……你呢?”

    她也迟疑了一会:“我啊……想被人永远记住呢。”

    那一刻,我脑海里也突然激荡起各种新奇的想法: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心跳停止,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举行葬礼,在社会意义上不复存在;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从此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相关。

    还有人说,人其实只会死一次,就是放弃梦想的时候……

    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告诉她:“古代的文人提出过‘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立功’和‘立德’也许标准太高,老师也不清楚怎样去实现,但或许你可以先尝试‘立言’”。

    “怎样才算是立言呢?”

    “你可以从说自己的故事开始呀……”

    她离开之后,我不由地捏了一把汗,生怕自己浅薄的看法会给孩子造成误导。

    也许对于梦想的认识,与年龄无关,否则那歪歪斜斜的稚嫩手笔,何以提出这样深刻的疑虑?

    我曾经鼓励小朋友去记述自己的故事,但从未想过有一天,我自己也会产生这样的渴望。

    我从小对语言文字就颇为喜爱,也尝试过做一名“文学青年”。

    中学时代领到过几次稿费,但囿于读书太少,见识浅陋,写出的作品大多无病呻吟。

    大学四年又试图写小说,但行事天马行空,内容杂乱无章,总是难以完结。

    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纪录片,里面的学者评论道:“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自由而准确地呈现心境”,这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从教两年的我,勇敢踏出国门,追逐多年的梦想。

    一路走来,我渐渐明白,辞藻和技法只是点缀,只有真切的体悟,才能赋予文字生命和灵魂。

    儒家士子以文载道,我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我可以说自己的故事,证明自己存在过。

    因为写作,那些目遇的繁华,耳闻的悲凉,都不再是过眼云烟。

    02. 分享的快乐

    构筑精神家园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收获的喜悦胜过任何物质的享受,尤其是与读者的交流互动,那是一种分享的快乐,比喝酒吃肉还有滋有味。

    那些掷地有声的反馈,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在我的心头经久回响,激励着我前进。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教育的随笔,有一个网友评论道:“一个不懂得教育是何物的专家的废话!”——当时我刚刚参加入职培训,居然被说成“专家”——那是我被骂得最开心的一次。

    后来我第一次做班主任,写到自己的心路历程,一个路人以十六字进行类比:“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孩本童稚,为师则强。”——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留学之后,我的注意力更多转移到了海外生涯和自我提升,许多前辈和来自各地的朋友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让身处苍茫北地的我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于是我更加坚定地驻守在这片广袤的精神领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达一直想说却没有机会说的话,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而行。

    03.有力的回报

    有人看了《寻梦环游记》之后感慨:“爱的反义词从不是恨,而是遗忘”。

    如果被忘却才是最终的消亡,那么将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人,定格在笔下形色各异的故事中,未尝不是一种有力的回报。

    就像此时此刻,那位曾经瞪着大眼睛对我说“想永远被人记住”的小朋友,已经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小小的篇幅中。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会惊讶,这个涉世未深的孩童,竟敢于提出这样奇妙非凡的理想!

    此时的我如果回到当初,也许会提供这样的答案:“别担心,孩子,我们有梦!”

    选自枫樵的公众号“五岳游草”,分享一位辞职留学党在加拿大奋斗成长的点滴新鲜事儿,安省公立小学实习中,一字一稿都是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不知道教育是何物的专家的废话”:我写文章被批判得最开心的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yo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