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德国&周边历史地理历史.地理.人文
[斯图加特 21 的前世今生] 五: 漫步说玄宗

[斯图加特 21 的前世今生] 五: 漫步说玄宗

作者: 桑纹锦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21:50 被阅读285次

本篇使用的历史照片, 若无特别说明, 都来自书籍 Stuttgart: Eine Stadt verändert ihr Gesicht. 作者 Uwe Bogen 和 Tomas Wagner 。

从斯图加特 Bonatz 火车站塔楼上拍摄的国王大街

本系列第三篇中说到, 现在的 Bonatz 火车站的南边主入口直接和内城核心区域相接。 这一回就来说说内城中最长的步行街国王大街。 今天的德国地区在历史上城邦小国众多, 几乎每个大中城市都有自己的国王大街。 斯图加特的国王大街南北走向, 全长不过 1.2 公里, 却因厚重的历史和引领潮流的现代时尚显得格外不同。

斯图加特旧王宫外观。 照片作者 BuzzWoof。

既然名叫国王大街, 就从大街中部的王宫建筑群说起。 1495 年开始,斯图加特就成为符腾堡公国的公爵驻地。 到十八世纪中后期为止, 历代贵族都居住在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王宫——今天称为旧王宫 (Altes Schloss), 已经改建成州立博物馆。 里面陈列关于巴符州的重要历史文物。 还有一个模拟古罗马城邦建筑的游戏场,是父母们带小孩子玩耍和了解罗马人的生活起居的好去处。

斯图加特新王宫。 照片作者 Julian Herzog。

18 世纪中期, 公爵 Carl Eugen 决定建造一座能够彰显当时符腾堡公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新宫殿。 全欧洲的大建筑师闻风而动, 纷纷向公爵呈上自己的设计草稿。 各种方案中,有些被后世的建筑史家认为是 “整个十八世纪欧洲最为辉煌壮丽的宫殿设计”。 但是, 最后公爵中意的是由意大利出生, 法式巴洛克晚期建筑的代表人物 Leopoldo Retti 设计的方案。

新王宫于 1746 年开始建造, 五年之后, Retti 病逝。 之后, 新王宫工程由 Retti 的朋友, 巴黎建筑师 Philippe de la Guêpière 负责。 De la Guêpière 为这座巴洛克晚期风格的宫殿带来了当时法国宫殿建筑艺术的新潮理念。 他的参照典范包括凡尔赛宫。 1762 年 11 月的一场大火完全烧毁了新王宫通向御花园的翼楼。 自此这个工程专注建造通向市区的翼楼。

1763 年 Carl Eugen 公爵在新王宫里庆生, 这是新王宫里第一次举行庆典。 同一年 de la Guêpière 试图重建被烧毁的翼楼, 但是因为费用高昂,并且公爵本人缺乏兴趣而向隅。 法式的铺张豪华显然在节俭成性的符腾堡地区遭遇水土不服,当地的营造行会和帝国代表控诉 de la Guêpière 铺张浪费。 1764 年公爵搬去了路德维希堡。 1765 年, 在建筑师和他的委托人之间的口角声中, 新王宫停建。 1768 年 de la Guêpière 回去巴黎。 直到1775 年, Eugen 公爵才再次搬回斯图加特,未完成的新王宫由符腾堡本地建筑师主持继续建造。

1793 年 Eugen 公爵去世,弗里德里希二世公爵 (Herzog Friedrich II)继往开来。 这座新王宫终于在最初开工后的第 60 年建造完成, 并于当年接待了法国皇帝拿破仑。 也是在 1806 年, 这座王宫里, 弗里德里希由公爵成为符腾堡王国的第一任国王。 他去世以后, 这座新王宫里还居住过威廉一世 (Wilhelm I) 和卡尔一世 (Karl I)。

符腾堡王国的末代国王威廉二世。 照片来自维基百科。

符腾堡王国的末代国王威廉二世 (Wilhelm II) 生活作风极度简朴亲民。 他在位的时候就搬到一幢规模小得多的房子里居住,把新王宫部分开放给公共机构使用或者给民众参观。 他外出散步从来不带随从,所有市民在路上遇到他都可以向他问好。 他总是给路上偶遇的孩子们准备了糖果,孩子们见到他都会上前要糖吃。 大家要记得, 斯图加特今天的中央火车站也是威廉二世在位的时候立项并建成。 正如第三篇中介绍过的, 这座 Bonatz 火车站的建筑理念在当时可谓十分先锋前卫独树一帜,但是当时威廉二世治下的符腾堡王国百业兴旺,就是有自由开明的风气来接纳这样的建筑。 威廉二世积善成德而深受国民爱戴。 一战以后德国君主制覆亡, 他在 1918 年被退位时, 国民愿意给他丰厚的年金,也给他一座城堡居住。 他的事迹在斯图加特至今仍是佳话。

前几年因斯图加特 21 工程需要, 必须砍掉王宫花园的 100 多棵大树。 抗议游行队伍中,一些老年人对着记者的镜头痛心疾首: 这些是威廉二世亲手种下的树啊!! 去世多年以后, 民众还一往情深——做国王能做到威廉二世那样也算是莫大的成功了。

斯图加特新王宫 1956 时的废墟。 照片来自 Colonel Dr. L. E. Lake, Sr. 照片作者是他的爷爷。

说回新王宫。

二战中, 新王宫被炸到几乎只剩一个立面。 战后, 这堆废墟该怎样处理? 拆除派创意纷呈: 有的说造一座旅馆, 有的说造音乐厅, 市长 Arnulf Klett 甚至提议造商场, 还有的说造州议会大楼。 而市民和文物保护组织则针对拆除动议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议斗争。 终于,二战结束以后的第十二年, 巴符州议会表决这堆废墟的命运。 重建派以一票险胜。

新皇宫的原作建了整整 60 年, 而复建工程则在 6 年之内就完成了。 原来的 Corps de Logis 只有一部分被重建,是因为战后财政困难还是因为领导复建的主建筑师 Horst Linde 崇尚简洁, 我并不知道。 总之我们今天看到的新皇宫是于 1964 年完成的不完全复制品。次年她就迎接了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夫妇的大驾光临。 现在,新王宫的 Corps de Logis 用作迎接尊贵客人, 翼楼则用作巴符州的财政部和经济部的办公室。 普通市民和游客也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入内参观。

王宫广场。远处宫殿是新王宫。 照片作者 BuzzWoof。

说了半天新王宫, 其实她并不紧邻国王大街。 在新王宫和国王大街之间, 还有一片空旷的绿地, 叫做王宫广场。

当年威廉一世以巴黎的城市格局为榜样,请人把新王宫前面的空间营造成巴黎协和广场的样子。 王宫广场从中央伸展出放射状的 8 条通道, 均衡对称, 雍容大气。 早在 19 世纪, 就有出版家说这是全欧洲最漂亮的广场之一。 威廉一世 60 岁生日时,符腾堡王国内万众来朝普天同庆, 王宫广场中心为庆典竖立了一座高达 30 米的纪念柱, 柱顶上是协和女神的铜像。

符腾堡地区民主化以后,广场完全开放给民众使用。 这里成了市民散步休憩, 或者游行集会的心脏地带, 永远跃动着时代的脉搏, 反映并滋养着斯图加特多姿多彩的时代精神。天气暖和时,市民和游客喜欢在王宫广场上的草坪上或坐或躺,闭上眼睛享受片刻午后阳光,给这高纬度的德国山城凭添一抹地中海式的悠闲。在德国不乏大王宫和宽敞美丽的御花园,但是,地处今天的市中心,跟市民生活如此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印象中只有斯图加特的的王宫广场。 别的地方,多是把王宫和御花园作为文物,以公园的形式保护起来,人们可以买票入场。 外地来访的我的朋友们,对地处步行街中段开放式的王宫广场都是印象深刻赞赏有加,无一例外。

国王大厦, 在图上远处。 照片作者不详。 国王大厦夜景。 照片作者是我。

刚刚说过,威廉一世是想在斯图加特复制一个巴黎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上的皇家大道两边, 是各有一座大厦的。 于是在王宫广场的东面,国王大街的另一边, 威廉一世觉得还需要一幢用作音乐厅、舞会场地、和商业用房的大厦。 如他所愿,一幢古典主义晚期风格的建筑于 1860 年建成,以 “国王大厦” 命名。

国王大厦南北长 135 米的柱廊有 34 根大柱子。 威廉一世还嫌柱子不够多。 建筑师提醒他, 小心女士们的裙子无法在柱子之间穿行! 最终,国王对柱子的偏爱向女士们的大裙摆作出了让步。

国王大厦在二战中严重损毁。 战后经过修复, 于 1959 年重新作为商厦开业, 是当时的年轻人约会逛街的首选地点。 后来,国王大厦的室内设计显得过时, 改造成了证券交易所。 1991 年到 2002 年, 斯图加特证交所在国王大厦里交易办公, 后又迁出。

2003 年,国王大厦按照柏林建筑师 Hascher 和 Jehle 的改造方案关门装修, 于 2006 年重新开业。 改造后的国王大厦有了一个巨大的玻璃棚顶, 内部商场可以从玻璃棚顶直接采光。改造以后的建筑面积达 4 万 5 千平方米。 里面有五层商场,五楼以上是写字间,有多家公司进驻。 改造后的商场内部, 通透明亮, 现代感十足。 里面的商家,从服装店到电子用品专卖店,种类繁多。 四楼五楼集中了不少富于设计感的家居用品商店。 三楼是 Food Lounge,有十多个不同的食肆,贩卖包括土耳其肉饼、美国甜甜圈、法国煎饼、印度咖喱、日本寿司、中国小炒、和施瓦本本地传统菜式在内的食物。 每天中午时分, 生意十分火爆。 这座国王大厦被斯图加特本地人认为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

Marquardt 大厦。 照片作者不详, 摄于 2007 年。

国王大厦的北边,有一幢字号为 Marquardt 的古典主义晚期风格的大厦。 这幢大厦最初于 1857 年建成,是一间高级旅馆。1864 年,逃亡中的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曾经在这里下榻。这间高级旅馆在二战中也是几乎被完全摧毁,战后重建,用作剧院和电影院。很多著名德国表演艺术家曾在这里演出。剧目包括驰名世界的经典大剧和施瓦本的方言剧。

太子宫原貌, 照片来自维基百科。

国王大厦南边的建筑,也是很有故事。她的历史比国王大厦更久更复杂。

1846 年到 1950 年, 威廉一世请人在这里兴建了一座罗马文艺复兴全盛时期风格的大厦给他儿子(后来的卡尔一世)居住, 名为太子宫。1918 年以前这里一直是王室贵族的居所。 君主制被废除以后,太子宫被用作会展中心。 1930 年代开始,这里成了艺术博物馆。

太子宫废墟。 作者 Harald Reportagen, 摄于 1952 年。

二战中,太子宫也是被炸得只剩一个立面。二战以后,本土的拆除派和重建派之间也是进行了十多年的拉锯战。

1956 年,巴符州和斯图加特市就新王宫和太子宫的废墟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 新王宫的重建派以一票险胜,而拆除派则在太子宫议题上获胜。议员们投票以后,坚持重建太子宫的民众还是不依不饶,不时集会抗议。 太子宫废墟的拆除工作在民众的抗议活动中进行了近十年, 直到 1965 年才清理掉最后一段残壁。之后,改造工作就进行得很快。

太子宫立面背后的地势比国王大街高出 6 米左右。市长 Arnulf Klett 决心重整斯图加特的交通系统, 在拆除了的太子宫下面挖了几个大洞,作为连接市中心和城市西部的电车隧道。

太子宫拆除以后的电车隧道, 和洞口上方的城市阳台

建筑师把洞口高出国王大街的部分设计成阳台的样子, 阳台上有各种店铺满足旅客们的需要,这里成了斯图加特的交通中心。市民们也从失去太子宫的情绪中慢慢走出来, 把洞口上面的阳台亲切地称作 “城市阳台”。

1970 年代, 斯图加特不停大兴土木,建造了地铁和捷运系统,国王大街上不再行驶电车。1977 年,国王大街改为步行街。 于是,太子宫原址处的电车隧道失去了它作为交通枢纽的意义,并且慢慢成为游手好闲之徒的聚集场所,充斥了各种垃圾秽物甚至毒品。 城市阳台下面成了城市暗角。

1992 年,亲手把太子宫废墟改造为 “城市阳台” 的建筑师 Walter Belz 再次灵感迸发。原来的大洞被堵上,建造了一排大约 30 米宽的水泥台阶, 连接国王大街和西边的高地。

1990 年代洋溢着地中海风情的宽大台阶

跟上次拆除太子宫废墟时的忿忿不平完全不同,斯图加特市民以极大的热情拥抱了这个看似无比简单的台阶。

他们喜欢坐在台阶上晒太阳,看着国王大街上人来人往。 视野另一端的新王宫, 王宫广场上的花草喷泉和蓝天白云,令人们产生置身于西班牙或者意大利的错觉。 走上台阶就是一间在德国备受宠爱的中高档连锁餐厅 Mövenpick。 老公少年时都有常常随父母到那间餐厅吃饭。对他来说是美好的记忆。

然而,闲坐台阶的地中海之梦并不长久。 新一轮拆建在短短十年以后又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斯图加特新艺术博物馆。 照片作者 Julian Herzog。 斯图加特艺术博物馆夜景。 照片作者是我。 太子宫原址上的艺术博物馆和国王大厦肩并肩。 照片作者是我。

这一次是要延续太子宫的精神, 建造一间艺术博物馆。建筑师是来自柏林的 Hascher 和 Jehle (改造国王大厦的也是他们)。

这个工程是千禧年代初期斯图加特最大的城建项目, 最终造价为 6700 万欧元, 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几乎是 7 亿人民币了。 新的艺术博物馆像一个大立方体。她的非镜面玻璃外墙在白天反射天光云影,夜晚散发博物馆内部的璀璨灯光。 艺术馆的内墙用天然石灰岩,在灯光照射下光影效果细腻而丰富。

2002年新艺术博物馆的工地。照片中的大洞是 1970 年代以前的电车隧道。照片来源:Hascher Jehle 建筑事务所网站

1990 年代初期造 “大台阶” 的时候,之前的电车隧道其实并没有填死,只是封住了出口而已。几十年前挖的电车隧道在新建的艺术博物馆里获得了新生:一楼展厅的很大一部分刻意使用旧的电车隧道,以传承这个城市的历史。

这座造型极简,新潮现代的艺术博物对着代表传统的新王宫, 好比法国人设计的椭圆形国家大剧院对着北京天安门。 很多人觉得不和谐甚至丑陋, 但是我觉得这些新建筑体现着时代精神,适应新时代人们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趣味;用新的建筑技术、新的艺术理念赋予当地的人文景观以新的生命气息,不是不美好的。 前些年纷纷扰扰的汉字简体繁体之争, 放宽历史的视界去看,有点无谓。在我而言, 繁体字好比晚期巴洛克风格的新王宫,雍容富丽; 简体字好比简洁通透的新艺术博物馆。她们各自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诉求,也体现了各自的时代功能,谁都不必厚此薄彼吧。

说回斯图加特的新艺术博物馆。 2002 年, 当那个地中海风情的宽台阶被拆除时也是遭遇了市民的抗议。这个处于城市交通中心,跟万千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太子宫废墟遗址, 从二战以后到 2006 年新艺术博物馆开张,60 多年里反复拆拆建建,从来没有真正消停过。半个多世纪以来,国王大街两侧永永远远都是此起彼伏的大工地,直到现在都是。 部分斯图加特市民厌倦城建项目的感情,不是不能理解的。 但是,二战以后, 总体上来说, 这个城市也确确实实在不停的建设改造中,日渐生动美丽。

说完王宫广场一带的今昔巨变, 可以从中央火车站开始, 由北到南介绍一下国王大街上别的特色景点。

斯图加特国家歌剧院和前面的池塘。 照片作者: Andreas Praefcke。

从中央火车站正门出来不远, 就可以看到王宫花园和一座歌剧院。

本系列第一篇中简单介绍过这座歌剧院: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芭蕾舞团;1946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这里首次提出了振兴战后欧洲的计划, 史称马歇尔计划。 可以补充的是, 自 17 世纪开始, 斯图加特就是一个歌剧艺术重镇。 二战后, 她是德国硕果仅存的大歌剧院。 今时今日在斯图加特歌剧院演出的现代派歌剧和舞剧享有崇高声誉。

从 1994 到 2006 年, 她有 6 次被德国权威歌剧杂志 《歌剧世界》 评为德语地区的年度歌剧院, 这样的得奖记录是绝无仅有。2016 年她再获同样奖项。

歌剧院正门前面有一个池塘,绕池塘一圈大概是 900 米左右。 在没有任何河流湖泊的斯图加特内城,这个小小的人工池塘是难得的温柔水面。 没法跟汉堡的 Alster 相提并论, 但是聊胜于无。 常常可以见到绕着池塘跑步锻炼的市民, 我也去跑过的 —— 说实话还是绕着 Alster 跑更有感觉。

在王宫花园和王宫广场之间, 国王大街两侧是各种商铺, 这一段以服装店鞋店居多。 别的步行街有的商号比如 HM,Zara, Kaufhof 之类, 这里也是应有尽有。 过了王宫广场继续往南, 可以看到一间很受市民欢迎的老字号书店 Wittwer。 Wittwer 再往南有一间很大的 Esprit 旗舰店。 Esprit 的西边有一间号称全斯图加特最贵的食品店 Feinkost Böhm。 里面有不少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高级食品。 美食爱好者们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Esprit 再往南走一段路, 有一间店面不大的服装店 COS。 COS 是瑞典 HM 集团的中档价位品牌, 还没有像 HM 店那样普及。 这牌子并不太贵, 她家的设计师常常从各地建筑中获得灵感, 以精准的剪裁和有品质的用料著称, 作品穿在身上富有现代雕塑感觉。 斯图加特的这间小小 COS, 是全德国第一批开业的 6 间 COS 店之一。 可见北欧的现代派设计师们也是对斯图加特人的时尚品味有很大信心。

德国第一条步行街 Schulstr. 今昔

在 COS 店门口向对面望 (东面), 可以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街通向地势更低处。 这条短短 130 米的小街 “小学街 Schulstrasse" 连接市政厅门口的露天菜场和国王大街, 乃是全德国最古老的步行街。

1953 年开始, 这条街上就禁止汽车通行, 成为德国各地市中心商铺密集街道师法效仿的典范。 今日的小学街上有上下两层店面, 以各类餐厅小吃店居多。 照片上的陶陶居曾经是斯图加特华人吃火锅唱卡拉OK的好去处。那里还有一间上海人开的中餐厅富贵坊。 我去吃过一次,味道还可以,只是菜品价格真心富贵。 国王大街上还有一间中餐厅叫做中华园。 我去吃过两三次。 服务生很热情, 菜品价格富贵, 质量一般。

说到步行, 一直到 1977 年, 国王大街上都是可以行驶汽车的。 人行道只有旁边窄窄的两条, 常常是挤得水泄不通。 行人在车辆间穿行, 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车辆, 都不安全。 于是, 1977 年全部电车改为地铁以后, 整条 1.2 公里长的国王大街改成了步行街。 原来的电车轨道拆除, 种上了两排法国梧桐。 时至今日这两排梧桐树已经很是高大粗壮。 每到夏天,把国王大街装点成名副其实的林荫大道。 大街上还添加了几处喷泉, 小朋友们酷爱在喷泉旁边玩水。 为迎接 2006 年的世界杯足球赛, 国王大街的路面作了全面翻新, 新的路面由水泥板和花岗岩石材铺成。

席勒广场上的花市, 照片作者是我。

国王大街南段的东侧还有一个小小的席勒广场, 斯图加特郊区出生的戏剧家席勒曾经在那里写下戏剧 “强盗”, 影射当时的暴君。 作家却也因此获罪,不得不仓皇出逃。 暴君死后,功成名就的席勒衣锦还乡, 家乡人还为他立了一座雕像。

今日的席勒广场, 每周二, 四, 六都有露天花市, 可以买到各种鲜花。

Schocken 大厦, 1928。

中央火车站南端往东是 Eberhardt 大街,街上有黑格尔故居。

这条街上的商场 Kaufhof 有着德国六十年代商用建筑常见的 Eiermann 立面, 并不起眼。 但是, 1928 年, 这个地址上包豪斯风格的商厦 Schocken 乃是当时全德国最为倾国倾城的商场建筑, 由表现主义建筑师 Erich Mendelsohn 设计。 从照片上看,Schocken 大厦的造型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似乎比今天那里的商厦更为夺目有型。

Schocken 商厦在二战中只受到了轻微的损坏, 但是犹太人 Schocken 远走美国, 无意继续在德国经营。 Schocken 大楼被杜塞尔多夫的零售业大亨 Helmut Horten 买去。 Horten 觉得原来的大楼没有电梯没有空调, 不如推倒重建。 颇像今天的中国某大亨买下马德里的一幢历史建筑, 因为改建麻烦而想推倒重建。

战后五、六十年代的斯图加特财政困难,市政府没法放弃来自商场的财政收入,所以就通过了 Horten 的请求。 风华绝代的 Schocken 大楼在国际性的抗议大潮中轰然倒下。 Horten 为了感谢市政府的合作, 捐款 75 万马克 (这是在 1960 年代初!! Horten 先生是真·大亨)。

市政府用这笔钱买下了 Otto Dix 的艺术作品 “大城市 Grossstadt”。 这件作品是今天国王大街上的艺术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然而, 美丽的 Schocken 大楼是永远消失了, 魂魄化成了一幅画作, 却不是每位市民随便驻足就可以欣赏。 绝代佳人的卿卿性命也是有市有价, 我读着史料, 不是不唏嘘的。 假如我生在那个年代, 是不是也会上街抗议拆除 Schocken 大楼?

国王大街先介绍到这里。

世界上商业步行街何其多, 但是, 像斯图加特国王大街那样拥有一个地中海风情的广场, 既有传统的欧洲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宫殿、又有线条简洁的现代派建筑、音乐和书香萦绕四周的步行街恐怕不是很多。 大家假如到斯图加特公干或者只是路过斯图加特, 这市中心国王大街上的景致和风情一定不要错过。 走出中央火车站的正门直接就是。

这条大街十分适合带小孩的父母散步。 王宫广场上,小朋友可以奔跑嬉戏, 周围零食店众多。 任何一间 HM 或者 Kaufhof 里面都有母婴室, 可以处理婴儿尿片或者给婴儿喂奶。 任何一间 DM 或者 Rossmann 里面都有婴儿食品和婴儿尿片售卖。

Arnulf Klett

本篇最后, 不得不介绍一下上面两次提到的 Arnulf Klett。他是无党派人士, 二战以后斯图加特首位市长, 市长任期从 1945 到 1974 年,在德国也算是一位传奇政客。在担任市长的 29 年里, 他作出了许多影响斯图加特战后发展的重大决定。

在如何处理战后废墟的议题上,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拆除派。 在他任上被拆除的著名废墟, 除了上面说到的太子宫和 Schocken 大楼, 还有哥特复兴风格的老市政厅。

他十分热心改善斯图加特的交通系统。 斯图加特今天的地铁和捷运网络, 是在他任上立项开工并部分建成。

他还跟斯特拉斯堡建立了很深厚的友好关系, 是战后改善法德关系的先驱人物。 至今, 斯图加特每年十一月都有两周是 “法国周”, 城里有各种活动介绍法国文化。

很多历史建筑固然在他任上灰飞烟灭, 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 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 百废待兴, 那些过去几百年里慢慢累积的精美复杂的建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原。 而世界不停向前,人们的生活,也还必须向前走。作为市长, 他也是不得不在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中作出妥协。斯图加特在今天是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之一, Klett 市长是有为此打下坚实基础。 而新王宫和国王大厦也是通过民主机制得以保留并修复, 斯城最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已然留下。为斯图加特辛勤工作了三十年的市长, 身后毁誉参半,不是不令人感慨。

1977 年斯图加特的地铁建成通车以后,中央火车站地下的地铁站被命名为 Arnulf Klett 通道,该通道的地面部分被命名为 Arnulf Klett 广场。 那是很多市民每天通勤的必经之地。 愿热心交通议题的 Klett 市长的在天之灵保佑斯图加特 21 工程顺利, 继续造福斯城民众。

下一回说说斯图加特新的欧罗巴区, 和欧罗巴区里的另一个大方块。

谢谢阅读, 下次再见。

2016 年 2 月 28 日初稿,2017 年 8 月 16 日第一次修订, 2017 年 12 月 29 日第二次修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图加特 21 的前世今生] 五: 漫步说玄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eb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