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三,一个诡异的星期三,南海观世音菩萨与魔都结界联手阻挡了台风,台风拐了个弯到日本串门了,这里将不会有暴雨,只有凉爽的晚风。是的,门外是微风习习,门内有五个人安静坐着,围着四张小圆桌拼成的大桌,桌上有七八本书和几瓶啤酒,谁也没有动,也没有说活。
“好了,今天的分享会开始了,谁先说?”群主之辞寡发言了,“没人自告奋勇那就按顺序来,我先说吧。”
@之辞寡分享的《围城》与《阿特拉斯耸耸肩》
《围城》讲的是方鸿渐的前半生,方鸿渐是一个文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人,上过大学,留过洋,当过教授,教过学生。他所处的时代也就是作者所处的中国战火纷飞的年代,文人相轻是有的,思考也是有的,如果注定会在战火中死亡,那一定著书立作,才不枉此生,时间紧迫,需要记录,遂成《围城》。上世纪九十年代陈道明、吕丽萍、英达、葛优他们演的电视剧《围城》完美的再现了原著,当最后方鸿渐拖着落寞的背影,走在清冷无人的长街上,似乎是一个时代文人的写照,又让人想起《红楼梦》“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分享观点:为什么苏小姐选择曹元朗,而不选择方鸿渐或赵辛楣?也许是因为曹元朗好控制,这从侧面反映五四运动以来妇女的地位提高了,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家庭地位。
《阿特拉斯耸耸肩》讲的是罢工的故事,社会上各个工种的人都罢工过,只有一种人还没罢过工,他们就是——思想者。如果思想者集体罢工,世界将会怎样?虽是科幻题材在当代也有社会意义,你想想,如果现在意见领袖、公知大V、教授专家、思想喉舌集体失声,社会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不寒而栗,细思极恐。另外,这本书经常被误称作《阿拉斯加耸耸肩》。对了,此书已拍成电影,还是三部曲。
@重工不锋分享的《穿梭时间的女孩》和《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
《穿梭时间的女孩》直译为“时间跳跃”,现在这个译名有蹭热点之嫌,是不是让你想起《穿越时空的少女》,不过也点出书中主人公是“女孩”,本来这本书的定位就是青春科幻小说。女主凯特是十六岁花季少女,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亲人,有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母亲精明干练而絮絮叨叨,和所有青春期少年的母亲形象一样让人又爱又恨;父亲就是一个大朋友,友好而平易近人;有个无所不谈的小伙伴,生活、学习、恋爱确实无所不谈。而之后促使她穿梭的也是这平凡而美好的生活,因为被变化的时间线变化没了,所有她要找回来。她的外祖母是她穿梭的导师,也是某一时间点(1893年世博会)的战友,是全篇的线索人物,她的生死或者说什么时候被死亡对各个时间线的发展有着影响,凯特穿梭到1893年世博会也是为了救她。只是全书24章到第18章才跨越长时间穿梭,显然不过瘾,到最后也是刚回会两次显著时间线改变后的时间线,反抗军的事一点没说,我有理由相信一定会有续集,不管是情节上还是她的爱情上。旁边兄弟跟我说这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好吧,我的坚信是正确的。
《献给阿尔吉农的花束》讲的是主人公查理智商只有七十,通过做手术智商突飞猛进,高到连大学教授都不愿意和他谈话的地步,因为谈话只会显得教授无知。然而这个手术有缺陷,就是智商在快速增长后会断崖式下跌,于是查理体会了两个极端,在两个极端上体验了人性,整本书读来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而在这悲凉中还有着一丝温馨。阿尔吉农是同样做了手术智商突飞的白鼠,在智商下降后死去,本来查理智商下降后应该不会记得他智商高时的事情,然而他记得同病相怜的阿尔吉农,在智商下降后还记得要让人在阿尔吉农的墓碑前献上一束花,就是这丝温情让人温暖。对了,这本书也被改编成电影,片名《查理》。
分享观点:这本书成书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的出现对科学实验动物等伦理学有很大影响,导致手术增高智商这种技术未在动物身上完全取得成功之前,不能进行临床试验,所有涉及人的情感的试验都需跨过伦理学这一检验。
@那方星空分享的《月亮与六便士》
书名由来是作者毛姆的朋友跟他说,人们在仰望天空时往往忘了脚下的六便士,他觉得有趣就拿来做书名。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艺术的辉煌,六便士代表现实、普世价值观。书名还有一种解读,人们在注意脚下的六便士时,作者寻求的是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这本书的原型是保罗·高更,主人公的发展轨迹和高更相差无几,甚至会让人误以为是传记文学。主人公在巴黎遇到的荷兰画家,会让人们联想到梵高,虽然梵高和高更只有六十天的友谊。考据党们可以把此书和《梵高传》一起看,看看会不会产生新的观点。
这本书中女性角色几乎都是反派,让人觉得毛姆对女性狠了一点。例如荷兰画家妻子之死,妻子的内心独白可能是这样的:你(荷兰画家)已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已经赢了,为什么还要让我服从,我不甘心,以死明志,我不认同你。或者说当女性认为男性为自己的付出大到自己无法承受或偿还时,她会离男性越来越远,甚至是生死相隔。
那方星空这位旁边的兄弟还分享了很多,恕我金鱼般七秒钟的记忆,现实与幻想思维已混乱,实在记不得其他的了。我只知道我们现在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读书分享会感悟记录 读书分享会感悟记录 读书分享会感悟记录 读书分享会感悟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