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建筑学建筑圈作品集分析图
有了它,每一张分析图都是绝版!

有了它,每一张分析图都是绝版!

作者: 86cb636b902c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4:38 被阅读37次

    你需要了解的10本建筑及建筑理论书籍!

    1、思考建筑

    作者:  皮特·卒姆托

    “思考”一词没有用静时态的“THOUGHT”,而使用显示着动态过程的“THINKING”,卒姆托在此意指不断接近的思考过程。所有经过精心挑选的照片为彼得•卒姆托建筑思考的沉思品质提供了证明,这种品质有材料的美感、尺度的精确模制化、抽象构图的纯粹性、完美细部的快感、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卒姆托的建筑将色彩范围控制到光与影的尾差之中约束了光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它通过增强建筑的形体与体谅的感觉强调了建筑物固有的严密与精确。这些照片所展现的建筑抽象的美感恰到好处地解说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简洁’修饰着美!” 为了设计一幢与生活感性相联的建筑,设计师必须从远远超出形式和构造的层次来考虑。

    目录:

    观察事物的方式

    美的内核

    从热爱事物到事物本身

    建筑本体

    教建筑,学建筑

    美是否有某种形式?

    现实的魅力

    景观中的光

    推荐指数:★★★★☆

    标签:建筑,卒姆托,建筑理论,设计,现象学,空间

    书评:

    ZUMTHOR就是温柔的建筑师。

    精彩、耐读,富有洞见,感觉比柯布西耶那本著名的走进新建筑更给人以启示。

    读完这本书时,我正坐在人广的某沿街咖啡屋里,偷了半下午的闲,等晚上一同看电影的人。

    设计进程基于情感和理性两者持续的相互作用。浮现出来的情感、嗜好、渴求、期望需要赋予某种形式,它们必须由批判性的理性力量加以控制,但正是我们的情感帮助我们辨别那些抽象的思考是否真管用。

    2、建筑氛围

    作者:彼得·卒姆托

    使读者洞察,“氛围”在卒姆托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它对他意味着什么。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存在于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房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专注。充实。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氛围”和“心境”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完美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彼得•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 对彼得•卒姆托来说,氛围属于美学范畴。

    目录:

    序言

    建筑氛围

    现实中的魅力

    建筑本体

    材料兼容性

    空间的声音

    空间的温度

    周围的物品

    镇静和诱导之间

    室内外的张力

    密切程度

    万物之光

    充作周围环境的建筑

    结合一致

    美的形式

    图片致谢

    作者简介

    推荐指数:★★★★★

    标签:建筑,建筑理论,设计,建筑设计

    书评:

    把模糊的感觉理智地分析,浪漫又严谨的建筑诗人,比起其他高高在上的所谓设计指导,实在是多年来找寻的答案之书。

    挺喜欢他的东西,有味道。

    有范畴,无标准。精炼审美比背诵教条更重要。

    十个理论家也比不上一个文笔优秀又有思考能力的建筑师。

    那是2003年复活节前的星期四,我在那儿,坐在阳光下。一个大拱廊,又长又高,在阳光下很美丽,广场上我可以一览无余,房屋的门脸,教堂,纪念碑。在我的身后是咖啡馆的墙壁。人群不多不少正好,一个花市。阳光。十一点钟。广场的另一边是阴影里面。显出宜人的蓝色调。种种美妙的喧闹声:身旁的交谈声,广场石板上的脚步声,鸟鸣声,人群中的喃喃私语声,没有车辆的声音,没有引擎的轰响,偶尔有嘈杂声从某处建筑工地传来。我设想是假日的来临使得大家的步伐放缓了。

    3、光辉城市

    作者:柯布西耶

    “光辉”这个词的意义超越了功能上的含义,带有意识特征。作为城市规划界公认的第二位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光辉城市是柯布西耶一生建筑思想之结晶,闪耀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光辉。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思想以大工业为背景,同时试图对工业化本身的弊病进行克服,强调建筑与自然对立中的相互包容和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文化总容器的艺术之美。今天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了他理论的影响。

    目录:

    导言

    写在《光辉城市》再版之际的话

    第一部分 绪论

    1.磁石

    2.背景

    3.1932年的休假

    4.方案决定一切

    5.自由的人

    6.无收益的地产

    7.无用的消费品有用的消费品

    8.自由、平等和互助

    9.现代公德之邦

    第二部分 现代技术

    1.现代技术

    2.一次集会:拉萨拉兹, 1928年

    3.移风易俗

    4.正确的呼吸

    5.空气一声音一光照

    6.住宅的有效高度

    7.人造场地

    8.空战来了又如何?

    等等

    推荐指数:★★★★★

    标签:柯布西耶,建筑,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理论,设计

    书评:

    绝望和热情的对照,不能不感到震动。又想到密斯那种独坐读海森堡和薛定谔的描述。

    第二次集中阅读柯布。去年的关注点大多还放在三十年代之前以五项原则与SAVORY为首的单体实验阶段,再读柯布便将目光投向他的城市理论,从而对四五十年代其艺术风格的异变也有了些许了解。

    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

    读到后面就想起那句话:“犹如倒吃甘蔗,渐入佳境”。

    4、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 我给它们每一个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这本书是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的,每个章节都应提供机会,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 

    目录:

    城市与记忆之一

    城市与记忆之二

    城市与记忆之三

    城市与记忆之四

    城市与欲望之一

    城市与欲望之二

    城市与欲望之三

    城市与符号之一

    城市与符号之二

    轻盈的城市之一

    城市与记忆之五

    城市与欲望之四

    城市与欲望之五

    城市与符号之三

    城市与符号之四

    城市与符号之五

    轻盈的城市之二

    轻盈的城市之三

    轻盈的城市之四

    城市与贸易之一

    等等

    推荐指数:★★★★

    标签:看不见的城市,意大利,文学,小说,城市

    书评:

    城市从来不存在,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存放在我们的意念里。我们按着自己所爱的地方的模样建造了那么多的城市,然后两人面面相对着一个一个怀念这些城市。

    给高分的应该都是看懂的了吧,没有要黑的意思,只是想表达我实在是看不出门道来。觉得很嗖桑。

    看不完的城市。

    翻译很好……但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

    《看不见的城市》里随口说出的词句,就能轻易地切割你的神经,让你在每一个寡情的黄昏或者晚上,却又在渴求向他人互诉衷肠。 记忆中的形象一旦被词语固定住,就会在现实中被抹掉。 在人潮熙攘的商巷、陌生的城市和黄昏落日的码头,我都的的确确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你的样子,你变成了每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5、建筑空间论

    作者: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

    在书中抨击了用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评价方法来品评建筑的现象,强调了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应运用“时间—空间”观念去观察全部建筑历史。

    目录:

    第一章建筑——陌生的事物

    第二章空间——建筑的“主角”

    第三章空间的表现方法

    第四章历代的空间形式

    古希腊的空间和尺度

    古罗马的静态空间

    基督教的空间中为人而设计的方向性

    拜占庭时期节奏急促并向外扩展的空间

    蛮族入侵时期空间与节奏的间断处理

    罗马风的空间和格律

    哥特式维度的对比与空间的连续性

    早期文艺复兴空间的规律性和度量方法

    16世纪造型和体积的主题

    巴洛克式空间的动感和渗透

    推荐指数:★★★★

    标签:建筑,空间,理论,设计,建筑设计

    书评:

    翻译的还挺顺口。

    对此书相见恨晚,佩服作者的犀利果断,宁可失之偏颇,绝不拖泥带水。把西方建筑史的“空间”问题清晰地梳理了一遍,并带出诸多十分有趣的小话题,值得作为基础资料进一步研究。

    空间历史。

    喜欢。

    好的建筑评论总是出现在小说或是哲学、历史著作中。

    6、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作者:罗伯特·文丘里

    作者认为,建筑具有不足性。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和的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的或简单的。意义的丰盛胜于简明,甚至杂乱而有活力胜于明显的统一。密斯有一句名言“少就是多”,文丘里却认为“多并不是少”。

    目录:

    020 第一章 错综复杂的建筑:一篇温和的宣言

    022 第二章 复杂和矛盾VS.简单化或唯美化

    029 第三章 建筑的不定性

    035 第四章 矛盾的层次:建筑中“两者兼顾”的现象

    056 第五章 矛盾的层次续篇:双重功能的要素

    069 第六章 法则的适应性和局限性:传统的要素

    078 第七章 适应矛盾

    096 第八章 矛盾并存

    120 第九章 室内和室外

    159 第十章 对困难的总体负责

    192 第十一章 作 品

    247 注 释

    250 照片授权

    推荐指数:★★★★☆

    标签:建筑,建筑理论,后现代

    书评:

    讲构图的书。

    文丘里老头推崇柯布,不待见密斯~哈哈~。

    看书时一直在想,文丘里的后现代之于现代建筑,是否可以相当于文艺复兴之于古典建筑?

    保罗•鲁道夫认为人们永远解决不了世上所有的问题。……建筑师在决定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的确是20世纪的特点。例如,密斯之所以能设计诸多奇妙的建筑,就是因为他忽视了建筑的许多方面。如果他试图解决再多一点问题,就会使他的建筑年得软弱无力,

    7、自然的建筑

    作者:隈研吾

    对建筑史的回顾、梳理,并结合自己的建筑实践,对混凝土、天然素材、自然的建筑等问 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下,探讨了日本建筑的特点及意义,对于木材与环境问题、和纸建筑的环境负荷、环境技术与文化等问题做了探讨。

    目录:

    序章

    话说20世纪

    1 流水——水平建筑,然后是粒子建筑

    2 石材美术馆——割裂的修复

    3 CHOKKURA广场——与大地相互融合的建筑

    4 广重美术馆——赖特、印象派与多层次空间

    5 竹子——万里长城的冒险

    6 安养寺——土墙的民主

    7 龟老山瞭望台——自然与人工的界限

    8 和纸——最薄的墙壁终章 自然建筑是可持续的吗?

    后记

    推荐指数:★★★★

    标签:建筑,隈研吾,日本,设计,建筑理论

    书评:

    启发良多。

    算是有些内容的案例分析,还不错。

    一本拥有精神力量的书。

    对建筑哲学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当时就是被题目吸引的。作者在薄薄的小书里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建筑哲学,引发许多思考。建筑,应该是和自然连在一起的。

    8、城市形态

    作者:凯文·林奇

    《城市形态》希望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述。这个叙述将只限于表达人的价值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在此更受重视。因此这将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实体空间方面,而是因为一个综合的城市理论不仅应用阐述一个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同量也应用阐述这个城市“好”在哪里。标准理论了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只对后者做了描述,而对前者只做了假设。而流行的功能理论虽有自己的方式,但却也不自觉地像标准理论一样地片面。第二章将讨论标准理论和功能理论的不同,以及在两种理论之间建立联系的必要性。

    目录:

    序言:一个天真的问题

    第1编 价值和城市

    第1章 城市历史中的形态价值标准

    第2章 什么是城市的形态,它是如何形成的?

    第2编 城市形态的理论

    第6章 性能指标

    第7章 生命力

    等等

    推荐指数:★★★★☆

    标签:城市规划,建筑,城市,城市形态

    书评:

    林奇。

    很好的一本书。

    城规百科和方法论。城规视角的城市形态,对好的形态和好的形态是否存在的反思。第一部分很精彩,集成历史地理、城市理论、城规史、城规哲学,怼19、20世纪的规划大师乌托邦,怼城规政策背后的价值观。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百科,JANE JACOBS风,对城规中的形态的主观描述性论述。

    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现象,有三个理论分支致力于对它的研究。第一个分支,称作“规划理论”……因而这个理论有一个更广泛的名称“决策理论”。 第二个分支,我称它作“功能理论”,更侧重于城市本身,因为它试图解释为什么城市会有这种形态,以及这种形态是如何运转的。 第三个分支,我称它作“一般理论”,用于处理人的价值观与居住形态之间的一般性关联,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一个城市时,如何认定它是一个好的城市。

    9、反建筑

    作者: 伊东丰雄

    建筑,无论如何得到人们的称赞、重大奖项的肯定,如果得不到自然的祝福,一切由人类赋予的成绩都毫无价值。

    功能主义、绿色建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观念,其中又存在多少陷阱误区和人们的自我满足。

    建筑家伊东丰雄与人类学家中泽新一,

    活动于建筑前沿的两位学者以颠覆常规的反向思路重考建筑与日本的未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域与公共性的大转型

    建筑的公共性再考/克服重建“城市规划”的不协调感/协助受灾群众建造“群众之家”/三•一一后的可持续性建筑/建筑家即协调人/现代主义建筑的大转型

    第二章 人与自然的大转型

    1与中泽新一思考“伊东丰雄的建筑”

    自然决定建筑/ 中野本町之家与流动空间/不知不觉间回归了地下空间式建筑/超越日常,杂技团帐篷般的螺旋/自然之物基本上是旋转着的/力图表现尚未定形的事物/受自然支配的建筑/为了使建筑与环境相连系/内与外连为一体的建筑

    2融合人类与自然的建筑

    3绳文之心与建筑

    反转的建筑不可用理论解释/绝对的水平感/难以把握地面与建筑的关系/科学与数学造就了二十世纪的建筑/为建筑找回十万年的法则

    4震灾为建筑提出的问题

    等等

    推荐指数:★★★★☆

    标签:

    让太阳能更有机应用的想法,很有意思。

    超越设计的建筑意义再解读。

    日本人的调子是都蛮喜欢的,特别是前面就具体建筑讨论的部分。后面关于来的设想,太阳啊能源啊宗教什么的,就有点神神叨叨不太喜欢了。

    群众之家 规划融于自然的考虑。不是强迫的吧某一群体赶向某处,而是注重群众共同体的存在。 群众之森岐阜 媒体中心 自然的方式节能(不是隔断内外)EG:地热、辐射能等。 建筑师是协调者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以此的勇气和魄力 就做一个默默生长的小草吧。

    10、建筑概念

    作者:伯纳德·屈米 

    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一书附有大量插图,追溯了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30多年来的建筑探索历程。从他早期受观念艺术启发而创作的《建筑宣言和广告》,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鲁昂和利摩日的大型音乐厅,再到近期公开的雅典卫城博物馆,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建筑和建筑创造的奇妙之旅。

    目录:

    序言

    6为什么是概念?

    12 致谢

    A篇

    空间事件运动

    16 摄影实录

    38 建筑宣言

    1975―

    42 建筑广告

    1976―1978

    48 关于空间的问题

    1975

    52 输入/输出:乔伊斯的花园

    1976―1977

    60 序列

    等等

    推荐指数:★★★★

    标签:建筑,屈米,建筑设计,建筑系

    书评:

    真的很难懂。

    屈米和库哈斯都是很会说服人的建筑师。而且屈米是有多了解现代人看书必须有图和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啊,整个阅读过程不会分心,而且由于从头到尾他都在用不同案例重复自己的观点,到最后我确信嗯嗯嗯你说的都对都对。

    一个缺乏操作能力的建筑思想家。

    图 文字 / 来自亚马逊,豆瓣

    需要设计资料可以关注公众号

    官网:asarts.cn

    公众号:AS国际建筑与空间

    公众号:建筑留学

    建筑食堂 了解一下!

    需要设计资料的可以关注微信小程序“建筑食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了它,每一张分析图都是绝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gt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