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心理学的分析分枝引申拓展,其源头离不开佛罗伊德的性本能说。感受的体察,情绪的外化,心灵的伤害身体不会忘记,焦点取向注重解决的方法,但道理也遵循本能的框架,催眠如此,也即语言的暗示作用,也即催眠的理论基础,不说否定,直接说怎么做,会更有画面感。人们更喜欢看或听,因为画面感更直接清晰明了,不须理解就能接收。但也容易受干扰。读书是主动选择,需要和文字互动,互动才能想象,而且画面不固定,也不统一。所以才更有主动性思考性自主性甚或是创造性。
人类上千年的智慧值得尊重和学习。如会怨怨自己。我们往往爱抱怨他人,这既弄得别人不愉快,产生过节或矛盾,也不解决问题。改变他人是战争,改变自己是成长。人们很多时候不怨承认自己的错,因为承认自己的错,需要自己有很大的能量承受这样的做法,而多数人不具有这样的能量,而怨别人能给自己带来能量感,这也是人们为何对怨别人趋之若鹜的内心自我保护的选择。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过好现在和将来,这也正是焦点的关注现在和未来,关注可改变的,考虑能进行能改变的一小步。不陷在过去不纠结过去,止损即进步。
关于善良,需要原则,也需要智慧。丰富自己,不讨好不索取。而哪些人可以给予,哪些人不能给予,也是有分别的。贪婪无厌的人,不知感恩的人,感恩不了的人,差距太大的人,毫不相干的人,他内心的理解和认知是他生存的光,若是给予他不能承受的他不能报答的“厚恩”,他反而会不择手段的索取来验证你是否真对他好,自卑让他死命地抓住他这种认知,榨取你,一直到你不能承受,他很高兴他的验证成功;或善良的你是他面前巨大突兀的挡板隔挡了他心中的希望、安慰或阳光,这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阴影被他放大,谁都不想长期地生活在没有希望的阴影里,所以他想消灭你。
所以对人好,也是需要智慧的。
自卑的坏处大于真正的自负。自卑的两种情况,一是内心缺失,向外求,讨好或索取;一是包裹自己,呈现出自负,且要用固执来证明。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而自负的危害,大不了还是自负,虽刚愎自用。但它还是有一定的发展性创造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