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韩国受到的关注和反应不是反应民众对书中所探讨的主题的共鸣,而恰恰是证明了大众还是处在受到舆论牵制的状态。书中所写的是一个普通的80年代出生的韩国女性,受到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维定式和社会环境的压力,从小就不受待见,而且那些偏见不仅仅来自父母、同事、丈夫、婆婆,更来自外界的媒介和社会传播。在韩国,这样一个受到当时经济危机影响甚远的国家,加上自古以来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变成了一个女性极为不受重视,男女地位极不平等的社会。似乎,越是把等级观念和文化固态形似放在嘴边的,对这一方面的歧视就越是严重,像韩国、日本、印度,以及中国的西部地区等。
全书用过了一位非常平凡的女性的前半生,像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平常的故事,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女性,作者想要表达的也非常清楚,虽然没有在书中名言,但它透露出来的女性不平等待遇的遭遇,通过女主人的口,几次大声疾呼出来。可以作为一本女权主义来读,也可以作为一本自由解放读物。
女权主义,正如书后的评述所说的:
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
这个观点很容易被人接受,只要是收过教育,基本都能懂得平等和平等的可贵。不过,我们要再追寻下去的,要再问几个问题。女权主义出现之前,是否有过男权主义?现在压制女权主义的,是否都是男性呢?女权实现平等之后,就能皆大欢喜了么?
第一个问题,男权主义并没有出现过,反而有大男子主义,该主义的人普遍被认为没有同情心,一意孤行。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将他作为负责任,揽责任的表现,在买单的时候表现出大男子主义,似乎并不是一件不受欢迎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女性的压制,是一个社会的环境和传统所造成的,而并非一个单一的族群或者性别可以决定。在男性方面大部分不了解女性所争取的权利时,他们可能是真的不了解,就像他们不认识口红色号一样。只要说清楚,论理,还是可以讲明白的,剩下的就是如何像那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解释,也许这样说不够友好,但正是一个社会的默许,才还有习惯的延续,这个社会就包括了受过偏见和歧视的女性。
第三个问题,而后世界是不可能大同的。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两性终归是有区别的,万物造出一阴一阳,不是为了好玩。再怎么基于不同的性别创造不同的条款,不同的法律,不同的制度,还是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和平等。女性的产假几天为合适?男性的陪产假又是几天合适?有还是没有?这些只能边做边完善。
对于揭露现状,这本书做到了,也展示了,留给读者的,就是剩下思考的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