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归根复命

《道德经》归根复命

作者: 言雄南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08:59 被阅读0次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虚静到了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复命,复归本性,指回到虚静的本性。老子认为,“道”的本质是虚静的,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皆由“道”而生,因此回归根本便是回到虚静的状态。老子的“复命”思想,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这一思想说明了人性本是虚静淡泊的,后天的种种欲望才使心灵被扰乱。事物是循环往复不断运动变化的。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事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守循环往复的规则,对这种规则的认识,叫作“明”。找到生命的根本,便能“不生不死”,永远存在。体会到生命根源,就能准确把握万物的规律和方法。“不知常,妄作凶。”对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不了解,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如果不明道的根本,不知生命本来任意妄为,只会引来凶险。

生命的本源是清虚的。知“常”就是要把握道的规律。知“常”便能“容”,包容万象,涵盖天地。有这样的胸襟和智慧,不可限量,所以“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为公,毫无私心。

做到了“容乃公”,就会“公乃王”。王者,望也。成为天下之王,也为人心所望。万物欣欣向荣,彼此得助。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有天地一样的胸襟,就合于“道”的原则。遵循大道而行,生命才会长久,自然“没身不殆”,也就没有死亡的危险了。

相关文章

  • 身体能量快速恢复,有助于高考。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这是《道德经》的原文, “静”可以“归根复命”。 站在中医的角度看...

  • 《道德经》归根复命

    归根复命 本章强调“致虚”和“守静”,讲修身养性的原则和方法。 “致虚极,守静笃。”虚无到了极点,宁静到了极点。使...

  • 《道德经》归根复命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虚静到了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复命,复归本性,指回到虚静的本性。老子认...

  • 归根复命

    不是终于归根复命,而是从来没有融合于尘世,感觉自己就是独自贯穿滚滚红尘的一股激流。

  • 辛夷花开(小说)

    前记:巜道德经》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

  • 用【重静】对治【轻躁】(3)

    不过,佛家“归根复命”的目的跟道家有点不太一样,佛家追求归根复命,是为了达成心的自主;道家讲究归根复命、让自...

  • 静观其变!读《道德经》第十六天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

  • 性命双修,正心才能正命。

    《道德经·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所以,...

  • 心观《道德经》(18)

    《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

  • 《道德经》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归根复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pt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