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哲思
复盘1:从返程看慢思维的本质

复盘1:从返程看慢思维的本质

作者: 好好修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5:06 被阅读0次

    以往每年春节这个假期,都是一场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的“复旧”旅行,说其“复旧”,是因为无论你怎样在外面的繁华世界里嘚瑟,总归耗不起父母和乡音的牵挂,于是,便成了村子里那个穿着大棉袄和大棉裤的的另一个自己,但你的假期是有限的,所以你得在过完春节之后,赶快收起来那身穿起来很舒服的棉袄棉裤,换上你在城市里熟悉的那套衣服,无论以怎样交通方式,赶快向你一年到头更熟悉的繁华世界出发。

    但今年的春节返程,决定你什么时候出发的,不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那么随意,为了在这个特殊时期,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我们得打听一下,我们时候才能开始返程。

    于是,你得首选自己熟悉的信息渠道:
    ——向返程地亲朋好友了解:讲述自己小区的情况的,表达自己替你担忧的,提供相关信息的......
    ——向返程地的微信群了解:发文章链接的,发现场小视频,发相关图片的,讲述亲身经历的......
    这些信息增多带来的结果,不是选择的答案出现,而是更加迷茫的纠结:无法确定返程还是不返程!

    最后,还是不得不采取咨询村长、12345、高速公路等,获取可靠信息链解除选择的困惑!

    但是,为什么早知如此,而当初却不选择这种方式呢?如果选择这种方式,正确决策的效率不是更高效吗?分析下来,无非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信息选择的惯性模式:
    迄今为止,所有涉及重要信息的获取,基本上来自于身边信任的人、有过同样经历的人,所以,对信息选择的模式是:基于“信任+经验”的信息源而选择并接受其提供的信息!
    这本身并无大碍,毕竟人类延续的过程,基于经验的信息传递,始终是贯穿其一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后人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从而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但是放在个体和当下的环境中,却存在重要的问题:当“信任”和“经验”不再叠加到某个人的时候,或者“经验”已经与信息疯长的时代,出现背景、需求等不一致的时候,信任的人,也会是不可靠的信息源,虽然这并不影响人际之间的信任关系,那么基于这种不可靠的信息源,所做出的决策,则必然是风险极大的,或者会带来困惑的。

    其二,信息接收的惰性思维:
    发个微信或朋友圈就能清晰获取未经考验的信息源,所需要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几乎微乎其微;而要获取“信任+可靠(非经验)”的信息源,则需要一番求证,甚至交叉验证,有时候还不得不收集、鉴别之后,形成可靠的信息链或依据才行,这时候所耗费的精力和体力,要远远大于发个微信或朋友圈,这就是信息接收的惰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导致的结果,看似能够便捷的获取,但一旦出现偏差,则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其三,信息接收的类别识别:
    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信息自身的特征,信息本身是有很多种类别之分的,比如,看看娱乐新闻,娱乐一下就够了,管它信息真假,如果不是粉丝的话,似乎给自己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这类信息对普通人而言,是无所谓的,因为与自己的关系并不大;但涉及到个人健康、职业选择、创业决策这类的信息,由于和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则就要对信息下点功夫来甄别了,因为这是决定或决策的依据,会成为个人行为的指南,自然也就影响了做事情的结果。那么,一旦涉及到对自身工作、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首先就要将其判定为重要信息,然后对其严谨认证才可以,而不可以有任何一点马虎,或者掺杂太多的非客观信息。
    不管是基于“信任+经验”的惯性模式、惰性思维,还是信息类别的判别,这些原因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对做某件事情的前提,并未多多追加为什么,而直接选择怎么做,如果当初在选择信息渠道时,首先解决“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信息渠道”这个问题,那么一定或者至少不太会出现后面的波折,影响决策的效率,所以,第一个好的个人决策的判定,一定是这个决策有没有解决决策前提的“为什么”。

    基于这个假设的结论,在回顾既往的一些重要的个人决策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怎么做”,而对“为什么”,以及核实重要的信息源,投入的时间和思考显得非常少,我想,这也是影响个人成长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总而言之,养成良好的先问“为什么”,以及追溯验证的思想或思维,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显得进度比较慢,但是,真实的解决决策的前提,自然能够带来后期行动的效率和效果,那么,“先慢后快”,就应该成为一种有益的个人决策理念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盘1:从返程看慢思维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sv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