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送小宝上美术课,回来路上,看到一对母女。小女孩大概六七岁的样子,骑着一个小自行车,她妈妈边打电话边把手里小女孩的粉红色棉袄扔在了垃圾桶旁边。嘴里还狠狠地说道:“不穿就扔掉,还想让我给你拿着,不可能。”小女孩骑着小自行车带着哭腔跟在妈妈身后,“妈妈别扔,别扔。”小女孩恳求着。但没有用,妈妈并没有一丝犹豫,扔掉粉红色棉袄转身走掉了。小女孩哭着从自行车上下来捡起棉袄,又急忙去追妈妈。
小女孩的妈妈对着小女孩又是一顿输出:“穿上能有多热?自己能拿就拿,不能拿就扔掉,别想让我替你拿……”小女孩把自行车停下来,哭着妥协:“我穿,我穿。”我看见小女孩里面还穿着一件轻羽绒。我想,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小女孩妈妈怕她冷,里面穿了一件轻羽绒,外面又穿了一件大棉袄。小女孩蹬着小自行车有些热,就把外面的大棉袄脱掉让妈妈帮忙拿着,妈妈不乐意了,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不和谐的一幕。
回家我跟龙哥说起这件事,龙哥来了一句: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我冷。然后又对我说:“要是我,我就不去捡衣服,第一,衣服不是我扔的,我凭什么捡;第二,衣服也不是我掏钱买的,随便扔。这个小女孩还是太懦弱了。”嘿~这是什么谬论,我就知道,我这个儿子永远有使不完的歪理等着我。
其实,我也不赞同小女孩妈妈的做法。第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冷不冷小女孩自己最清楚,没必要逼她穿那么厚。况且这天儿真没有冷到需要穿两件羽绒服的地步。第二,小女孩既然自己感觉热,想把外面的大袄脱掉,妈妈可以和小女孩一起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小女孩的自行车前面有个车筐,我目测完全可以把大袄塞进去,根本没必要为谁拿衣服的事儿产生分歧。
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是不是等你老了,不听孩子的话时,孩子也可以暴力地把你的东西扔掉?这又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个视频:一个一二年级的小男孩,不知道和家人发生了什么样的冲突,家人开着车就走,男孩用手死死地扒窗户,就这样扒在车窗户上一边哭一边跟着车跑了好几分钟。
我也是家长,我也知道有时候孩子的的确确十分惹人恼火,但我并不赞同家长动不动用武力或把孩子扔路上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我总感觉这样做既不安全,也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阴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的阴影真真切切会伴随人的一生。
我现在胆小怕黑,我都怀疑是小时候留下的阴影。我的童年可以说是幸福和睦的,只有一次,让我至今难以忘记。那应该是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具体什么原因我已完全不记得了,但却永远忘不掉爸爸把我推出屋门,关在门外的场景。外面漆黑一片,爸爸从里面把门闩插上,任凭我在外面怎么哭喊着拍门也无济于事,我当时害怕极了,除了哭还是哭。后来怎么放我进去的,我也忘掉了,只那个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拍打屋门的时刻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怎么也忘不掉。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跟你做对,他只是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罢了,因为他不是提线木偶,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独立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