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明节不仅是对亡者的怀念,更重要的是让活着的人充分哀悼。
通过哀悼,通过和过去链接,碰触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自由。
最大的创伤莫过于亲人永久离去,这又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死亡带来的创伤体验。
疗愈我们的不仅是时间,是被中断的爱恨需要获得某种渠道,再次被感知、被回忆、被表达,把未了的情结再次言说。
“清明节”就是最好的渠道,让忙碌的人们集体安静下来追忆往事,任何人在这一天都会有所感触,哪怕只是闪过一丝念头,也是在和内心深处某个位置发生链接。
“死亡”相关话题总被人忌讳,但忌讳不代表遗忘,清明节的存在是为了激活被压抑的、忌讳的各种情愫。
我们国家往往有这样的风俗:女孩子嫁人之后,就很少扫墓和祭拜,我以为这并不合适,这是某种权利,是哀悼的权利,和有权工作没什么两样。
02
亲人离世的创伤大概分两部分:爱的抛弃、恨的压抑。
亲人在世之时,给了我们无尽的关怀与支持,让我们形成了多年的依恋与依赖。
他们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在鼓舞我们,不论我们身处何处、遭遇了什么挫折,总会接纳我们、安抚我们、陪伴我们、引导我们。
这都是爱的体验。
亲人在世时对我们很冷漠,他们很自私,也很野蛮,会不友好地对待我们,无论是苛责、挑剔还是侮辱,甚至虐待,但我们无法逃离,因为血缘关系,因为力量太弱,因为我们还要指望他们存活。
于是,我们不得不变得讨好、自责、完美、暴躁、抑郁,变得不太像我们自己,只是为了少受点折磨。
这些都是恨的体验。
爱与恨并没有那么清晰,所以总是爱恨交织,只是某个阶段的某个程度各有不同。
有时我们不愿承认,爱与恨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不相信爱的人会抛弃我们,更不愿相信伤害我们的人居然是最亲的人。
而他们的死亡终结了这一切。
这会激发起我们强烈的、复杂的感受:
我们失去了依靠与希望,失去了爱与温暖,我们变得孤独而可怜,充满无奈地继续活下去。
我们觉得自己给予他们的太少,在他们有生之年没享受过报答,即便现在我们有钱了,也有能力和力量了,他们却无福消受,对此我们深感愧疚与遗憾。
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来自他们的怨恨,甚至临终都没能向我们道歉,也从来没得到过一句表扬、一句“我爱你”,从来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拥抱。
我们要报复、想加倍给予他们憎恨、想破口大骂、想以出人头地的方式证明自己离开他们会活得更好。
而这一切都随着他们的离去戛然而止。
于是,有些人压抑了太多委屈与愤怒,也有太多未说出口的话,太多没表达的情绪,每每想来如鲠在喉。
更重要的是,“死亡”结束了这一切,好像我们不该去恨,只该去爱,对此会更加愧疚自责,只能压在心底或偶尔出现在梦里面。
03
事实上,亲人对我们的影响并没随着离世而终止,反而会让压抑的潜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出来寻找答案。
比如:
我们找了很像他们的伴侣
对孩子的态度很像当年的他们
总是不敢成功、总在赚钱最后一步倒下
考试、升职频频受挫
各种人际关系总是似曾相识地陷入困境
我们总在寻找突破口,寻找一个靠山、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可总是破灭般回到原点,让我们孤独无助。
是的,未了的情结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再次代际传承。
我们不愿碰触过往,但却一直在与往事留下的印记纠缠不清。
也许永远不会梦见他们,也许会频繁出现在梦里,各种曲折和不切实际:
有时好像他们并未离开,还是原来的模样
有时会继续训斥我们
有时会和我们争吵
有时他们拥抱了我们、向我们道歉
有时向我们展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并不好,各种匮乏
等等。
等我们从梦中醒来,手心攥着汗,呼吸急促或者泪水打湿枕头,有短暂而强烈的情绪体验,等天亮各种现实重新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梦境渐渐也被遗忘。
事实上,作为梦的导演,你是在通过梦境满足自己未被满足的愿望,表达未完成的爱恨与期待。
心理学认为,只有压抑的冲突与情结浮出水面、进入意识,经过痛苦的探索与表达,让未了情愫倾诉与理解,才会渐渐摆脱创伤,与自己和解。
所以,有些哀悼必须进行,人活着必须要有自我意识,要活得明白一点,要知道让你不轻松的是什么,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和失去的“重要他人”和解。
04
哀悼是通过仪式来完成的。
对已故亲人来说,清明节本身就是集体仪式,放假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踏青与扫墓,而是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哀悼的过程。
就像我自己,清明要回老家给奶奶扫墓,也会写点文字表达对奶奶的思念与各种复杂情愫,这就是独属于我个人的哀悼仪式。
你也一样,不论回老家祭拜还是在当地焚香烧纸,都是仪式的一种,一捧鲜花、一炷香,一个鞠躬、一个跪拜,各种供品、清水、各种念念有词……
这不是迷信,而是表达思念与哀悼的仪式。
不是让你相信世上有鬼,而是疗愈你心中的鬼。
临床工作中,当我得知某个来访有创伤,而这个创伤和一个逝去的亲人相关,我总会和他一起协商,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在准备好的时候,通过某种仪式,与亲人和解。
对心理治疗而言,这也是修通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部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充分认识和体验到自己“心结”究竟是什么,这个心结和逝去的亲人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当下有怎样的影响。
至于方式因人而异,若没有条件亲自扫墓,也可以在心中进行。
留给自己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那一刻只有你和他,允许大声哭泣甚至怒吼,可以恳求原谅,也可以要求道歉,允许表达自责、愧疚、思念等各类悲伤。
心理治疗有很多方法,比如意象对话、空椅子技术,就是想象某人坐在你对面,说出想要说的话,再想象对方可能的反馈与回应,不断进行。
再比如我喜欢的心灵写作,用写信、写日记的形式自由表达。
整个过程你和他是充分的、唯一的参与者,任何说不出口的秘密、难以启齿的柔弱尽数表达。
最好再大声读几遍,任所有情绪肆意流淌,最后可以撕掉、烧掉或收藏,根据你的爱好,以此作为仪式的结束。
记住:克服恐惧、悲伤的根本方法就是直面恐惧、尽情悲伤,充分表达完成,其它一切都是各种躲避。
05
最后说明四点:
若还没准备好,别强求,至少你知道哀悼的意义是什么。
若情感复杂而浓烈,建议有他人陪伴。若不方便,可让他 远远待着即可。
不仅仅是逝去的亲人、爱人,即便是在世的或失联的重要他 人,由于没法当面表达,都可以采用这些方式。
也不仅仅是像清明节这样的某些节日,在你准备好的任何时刻都可以,很多时候绝不只有一次,需要循序渐进、反复表达。
看起来像是和他人进行情绪链接,本质其实是和自己内心和解。
清明节之所以设置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个人以为这是四季循环的开始.
未知死焉知生,生死本相辅相成,是每个人必经的两端,也是万物平衡的根本所在。(end)
图片来自搜狗
我是冰千里,心理咨询师,准备开心灵写作班,感兴趣请关注公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
也欢迎投稿专题《疗愈写作》,收录一切真情流露的文字。华而不实拒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