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第90天,一切都在按照最初的计划推进,给自己点一个赞!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3298/2f7adcebb05306a2.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3298/4ae2746c25b7378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3298/53d32bb70ecf1c31.png)
看着各项数据都在稳步增长,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种成就感让每一天的坚持和付出变得不再那么索然无味,也更有信心可以完成接下来的路程。
刚开始报名日更挑战的时候,其实很担心哪一天因为工作太忙而忘了更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买了简书会员,这样每个月可以有四张复活卡。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过,相信以后也不会用到,毕竟写作已经像吃饭喝水一样融入自己的生活,就让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永世不得“复活”。哈哈。
一直觉得文字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而且是更高级的存在,不管记录的是什么,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文字便有了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这也是写作最吸引我的地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只是存在于人们的眼中,经由大脑和内心的加工,诉诸于笔端,则是另一种千人千面的景象。
同样是秋天,杜甫于《登高》中看到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寂寥之秋,而刘禹锡于《秋词》中看到的却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迈之秋。
上升到哲学层面,同样是风中之帆,有人认为是风动,有人认为是帆动,而六祖慧能却认为: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
我也想看看自己心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拿起了属于自己的笔,开始记录那些让我心动的人和事。
无数次绞尽脑汁和咬文嚼字的过程让我明白:写作其实是一种转换世界的能力。
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自己对世界,对他人,包括对自己的看法或想法,经由文字,分毫不差地精准表达出来。
因此,我将写作的进阶粗略的分为三个等级:视觉主义,印象主义和抽象主义。
第一个阶段,视觉主义。所见即所写,所写即所见,这个阶段强调对客观存在的世界的完整再现,没有偏离,没有差别。写山便是山,写水便是水。
第二个阶段,印象主义。这个阶段开始不完全反映客观存在,但又不脱离客观存在,更强调对客观存在的感觉。山还是眼中的山,水还是眼中的水,但诉诸文字之后,或许,山便不再是山,水便不再是水。
第三个阶段,抽象主义。这个阶段开始超越客观存在,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中抽象出哲理和智慧,就像六祖慧能对于风动还是帆动迥然不同的见解一样。写山是山,但又不是山,写水是水,但又不是水。
第一个阶段,无疑是最简单的,这个过程可以解决素材问题,也可以训练自己的原始转换能力。毕竟,我们只要客观描写看到的事物即可,相较于感觉或想法的无形,多变,视觉主义写作无疑会简单许多。
第二个阶段,就会难很多,当然对于那些天生表达能力就很强的人来说,这个丝毫不是问题。相信开始写作的大部分人都有过写了半天不是跑题,就是词不达意的经历。
精准表达,是一门手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足够的观察、积累和付出,很难实现。感觉自己就是一直徘徊在这个阶段,常常是写了删,删了写,写了再删。
就连这篇小结文,本意是想表达文字是生命的另一个存在这个主题的,现在看来,无疑是跑偏了。没办法,现在只能满足于写出来,至于写得好,只能看以后的造化了。
第三个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大家风范的阶段了,无论是哲学家,文学家,还是思想家。当然,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也只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佛家讲顿悟和渐悟,这个阶段恐怕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或许也是不可能的。
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还处于第二个阶段,而且距离终点遥遥无期,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终点。
但那有怎样呢,喜欢一件事的意义,就在于无论最终会通向哪里,无论过程是多么得艰难,都不会成为自己前进的阻碍。
九十天,一个季节的胜利,写作,在路上。
加油!
2020/04/12 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