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
小古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浅显易 懂,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文学。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就陆续编入了小古文,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触摸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为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奠基。如何教好小古文,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朱熹也曾这样说:“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 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这就启示我们:“读”是小学古文学习的最为有效的策略。在教学中,要一步步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透——读广。
一、读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本要求。对于学习小古文而言,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停顿,读出节奏。其中,正确停顿是较难的。通常,我们分三步走。
首先,给学生搭梯子,让学生借助停顿符号来反复试读。
第二,搭好梯子后还要送一程,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区别于现代文的言说方式,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古文时要这样停顿。比如: “王戎/七岁”“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等语句,很符合入学之初我们帮孩子建立的最简单的句子的模型“谁干什么”“谁怎么样”。再比如:“树/在道边/而多子”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句意感受这样停顿的理由。
第三、为培养学生读小古文的语感,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朗读,借助停顿符号读、去掉停顿符号读、变成竖排文字(古文的呈现方式)读、去掉句读(竖排无标点文本)读,让学生在读中走近类古文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味,在一次次的朗读中读出“古韵”,逐步达到古文朗读的最高境界。
二、读懂
小学段读懂小古文侧重整体上把握内容和情感,对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实词虚词等不必做过多过细的分析,以免打击孩子读古文的趣味。当然,对于一些阻碍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允许学生囫囵吞枣、连滚带爬地读懂。检测读懂最常用的方式则是讲故事。要求学生能把意思讲准确、内容讲清楚、过程讲完整。就《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来说,以学生基本读懂了小古文的意思为学情基础,以学生以掌握的“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一件事”这样的学习能力为策略,指导学生讲故事。孩子们如果能讲得生动更好。但是要摒弃花费过长时间排练来表演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