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至亲,不仅在于亲人本身的失、在于痛,还有许多其他精神和物质上的失和痛。父亲去世了,家庭的支柱轰然倒塌,母亲和我成了所有事件的一线处理者,如果母亲不能平静下来,那只有我。
在为父亲守灵的那几夜里,有很多时段我一个人呆在父亲寂静的灵前,看着香烛的火光,阵阵迷茫。那时候没有觉得很孤独,更多的是遗憾,我才毕业不久,还没有为父亲做过许多,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整个人都被遗憾的乌云笼罩、包裹、压缩。在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开始处理父亲遗留的各种后事起,攫人心智的孤独感才真正的泛上来。要冷静,要豁达,要对人性洞悉和理解,这时候的事情,没有比任何时候轻松,反而因为我的孤军奋战和事件另一方的压力消减而显得更加困难。
我不愤怒,即将而立的年龄给我了许多成熟的平静,要是早到桃李、早到豆蔻,痛失至亲可真是要改写我的人生了。而此时的坎坷,让我更有一些新的体会,我想这些体会最终都会化作心灵的营养,滋润我小小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清醒,无论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在人成熟到一定阶段,变成了人内心鲜活的特征,绝不会是行事的舵手或影响做事的风帆。可是,人又都是有情绪的,洞悉涉事人彼此的情绪,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轻轻拿捏衡量,定会不无故消耗。
即便体会到冷静是什么,在做事的时候依然会有一败涂地,事件如何,从来不是事件本身,总是有前序的原因,永远找不到开头。底线和理念成了关键。我不避讳失败,在底线和理念的支撑下,最终获得某种平衡,即是暂时的完结。如果寻求下一个事件的成功,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积蓄能量的源头。人要活的明白。
人生的每一个事件都是对自己的洗礼或冲击,也是对身边人的重新洗牌,珍惜二字也更显珍贵。珍惜,珍惜。
我才不感谢生活的暴击,我感谢成长的自己和给予美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