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捉鱼方式是水浜罩鱼。
孩提时,家乡的田野还是原生态的,没有被平整和改造过,田坂里尚有许多沟沟潭潭,浅塘壕浜。那儿杂草丛生,野生的鱼儿特别多。如果你什么时候想吃鱼了,不妨可以带上鱼罩,去浅浅的水浜里一趟,兜一个圈,在水里东罩西罩,你一定会有收获,一般不会空手而归。
我记得,小时候我罩鱼所用的鱼罩,是父亲用竹片自己编出来的。鱼罩是一个两头通的圆筒,用几十根长竹条围成的圈,一头的竹条是尖尖的,是为了便于插入淤泥中,不让鱼逃走,圆口稍大,直径约两尺左右;另一头是齐刷刷的,用细细的竹篾丝编就的圆环,上面绕了细细的密密匝匝的麻绳,厚厚的,方便抓,这个圆口略小一些,直径大约一尺半左右;高3尺左右。桶状, 上口小, 下口大。
鱼罩比鱼网轻便, 一般用此在浅水中捕鱼。 方法是将鱼罩一下一下地罩向水里, 如果鱼被罩入罩中, 我们就从罩的上口将鱼捞出,是我们水乡人最钟爱的捕鱼工具之一。
鱼罩适宜在比较浅的水里抲鱼。你只要一手提鱼罩,认清有鱼的方位,悄悄地趟过水去,扣下鱼罩;然后撸起袖子,弯下腰去,用手臂快速地在鱼罩内用劲掏,反复抓摸,罩内假如有鱼的话,手促碰到了,鱼受到了惊吓,它就会急得跳起来,你只要慢慢摸,一定会捉到它。
一般比较小的鲫鱼,特别难抓,如果你碰着它一下,它就会东跳西窜,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把它抓到。鲫鱼抓在手里滑滑的,凉凉的,手会有粗糙感,偶尔鱼刺会扎手。假如你的手稍微松弛一下的话,它马上会从你的手上滑下,逃走,你又得在鱼罩内摸好久,才能抓到它。
被鱼罩扣着的鱼也是不好抓的。如鲶鱼特别难抓,一只手很难抲牢,必须两只手通力合作,用劲捏着鱼的头部,方能抲得着。如果你捏到尾巴的话,抓紧也没用,这鱼没有什么鱼鳞,鱼皮光溜溜的,特别润滑,特别会扭动,粘糊糊、滑溜溜的东西,一不留神,它就会从你手中滑脱了。抓这种鱼,你得有耐心,如果你把水淆混了最好,这样和它周旋的时间会短一点。抓鱼也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
如果像比较大的鲤鱼、草鱼、黑鱼等,你在鱼罩中抓它,最好用力把它按压到厚厚的淤泥中,死死地压着它,不让它动,慢慢消费鱼的体力,使劲压它一阵子后,它没有力气了,你再把它用力压到淤泥的深处,让它无法动弹;然后你快速地把鱼罩提起来,放在一边,再双手迅速地去挖刚刚被自己按在淤泥深处里的鱼,使劲叉牢头部,迅速放到鱼桶里。这时双手一定要使上平生之力,抓牢叉紧,一门心思,不要考虑泥浆溅到脸上,眼睛上;这时你千万不能把满身污泥的鱼在水中漂洗,鱼儿一旦触碰到水,它就会特别亢奋,马上会垂死挣扎,只要你稍一松劲,它立马会吱溜一下,从你的手中滑走,窜入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鱼中最难抓的鱼要数黑鱼了,它黑黝黝的,头与身体差不多粗,身上象抹了油似的,特别黏,特别滑。这种鱼蛮劲大,只能用两只手一起抓,一旦遇到,你得死死叉紧胸部,抓稳后马上提出水面,最好放进口大的比较深的水桶里。它还会使劲挣扎 ,会活奔乱跳;一旦滑走,吱溜一声,迅速地躲在淤泥里,很难再找到它的踪迹。
黄梅季节,象鲫鱼、里鱼等经常会在比较浅的杂草丛中交配繁殖,常常会把水草挤得东倒西歪。假如你刚巧碰到这个大好时机 的话。你得慢慢地悄悄地一步一步向草丛靠近,对准目标迅速地把鱼罩扣下去,让鱼罩尖尖的刺深深扎进淤泥里,双手压,再用上半身压一压,不让鱼罩翻倒,防止鱼儿挣扎后逃脱。
这时,假如你的鱼罩内有动静,肯定有鱼了,如果哗哗哗响声大作,说不定你还能抓到好几条大鱼呢!
罩鱼是我比较喜欢用的抲鱼手段,也是孩提时饱口福,改善生活的重要技艺之一。罩鱼也是比较累的,鱼罩估计有七八斤重,东扣西罩,拿久了会肩膀疼,手也会麻木的,手提鱼罩,拿久了,手会酸痛。
罩鱼时,你得在浅浅的沟沟浜浜里,跟着鱼儿跑,巡着鱼影走,还得睁大眼睛,观察水的动静。哪儿的水草突然动了一下,那儿的水面起了波纹,哪儿鱼儿在拐弯,出现了涟漪,哪儿鱼儿露背脊了,或者看见水面上,突然出线一条线,向前推去,后面拉起小小水纹啦。这些都是有鱼才活动的表现,你要眼疾手快,放手就扣,望鱼头的方位猛扣,鱼儿才有可能被你罩牢。
黄梅发水期间,天下大雨。鱼儿会特别兴奋,喜欢在浅水浜和沟濠中嬉闹交欢。我会穿上棕蓑衣,戴上笠帽,光着双脚,冒雨去罩鱼。天下雨,响声大,鱼儿反映迟钝,脚板踩水声它听不到,这样的天气反而比不下雨的时候容易罩到鱼,因为下雨时,叮叮咚咚的雨声,影响了鱼的听觉,还有雨天时的鱼特别活跃,特别兴奋,喜欢东游西逛,喜欢追逐吵闹,反而容易被我们发现。
罩鱼是开心的,有趣的。尽管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对我来说还记忆犹新,好像跟发生在昨天一样。
正如有一位知者所言,“有一些事情,经过了,留下痕迹,成了记忆”。是的,乡土情结,落在心里,决不会忘记。那些回忆,都是我一生最宝贵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