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是鱼米之乡,春夏时节,田野里到处都种满了水稻。
俗话说得好,水稻水稻,以水养稻。所以平日里,水田里秧苗绿油油,田中水汪汪,这儿是水生动物的天堂。到处都可以看到青蛙在跳,鱼儿在水中游,泥鳅在水中打滚,偶尔还会看到水蛇盘绕着青蛙,蛙儿正吱吱嘎嘎地呻吟着呢。
每当水稻烤田期间,田野里的水被放干了,泥土裂缝了,原来水草茂盛的水渠里也没有一点儿水了。这个时间段大约只有十天左右,是我们小孩子挖泥锹的最佳日子。
这几天,我会经常去水渠边玩。一般我会和小伙伴们,选择上下午,比较清凉的时间段,拿着木水桶、镰刀或大的河蚌壳,去朱家圩田坂里挖泥鳅,因为哪儿的渠道地势比较高,沟渠中的水比较浅,比较少。
来到田坂里,水渠边,我们会先把自己的裤腿卷起,撸起袖子,准备一番。找一个平素里泥鳅经常露面的地方。最好选择地势低点,渠底有一点儿水的,先用双手捧着淤泥,隔五六米远,用厚点的淤泥垒两条泥土坝。然后把渠道中的泥水泼出坝外,随后就用双手或单手,拿河蚌壳依次往身后用力翻渠底的烂泥。
水渠底下通常有一尺多深的淤泥,一般又粘又泥泞,堆高了就会塌下来,只能使劲把泥巴抛远,淤泥坝才不会滩塌。
随着泥坑的越挖越深,泥沟的越挖越大,有时会看到厚厚的淤泥下有洞,洞圆圆的,水汪汪,很湿润,很新鲜,我们就会尖叫,“有洞了,有货了,看你往哪里逃,哪儿钻”。人只要看见了希望,心情就会特别好。
一旦遇见泥鳅,我们通常用双手捧,快速地捧到木桶里,以防滑脱。如果淤泥比较稀,泥鳅就很难抓,它很狡猾,会摇摇尾巴,一眨眼,它就会钻稀泥中,倾刻消失,不知踪迹。这个时候,我们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尽平生之力,用力急速翻泥,泥浆四溅,汗水如注,常常弄得满身泥浆,泥汗蒙眼,有时脸上头发上都是泥土,面目全非。
假如渠道中淤泥很厚,不稀烂,挖起来就相对容易些,快一些,但会累一些,挖一块,才前进一点儿。
挖泥鳅也讲究运气,有时挖了好几尺,也没有见泥鳅的影子;有时挖到一个坑,泥鳅打堆,几十条缠绕在一起,十分好玩,让你捉也来不及。口福好的话,有时还能挖到鳝鱼和鳗鲡呢。
有时,看到一个圆溜溜的大洞,挖了尺把深,洞还在,洞中湿漉漉的,洞特别光滑,还有新鲜的泥浆溢出来,或有动静,那一定有戏。如果洞越来越深,好几尺长的话,洞突然拐弯,深入到渠道的土埂之中的话,那一定是大鳝鱼无疑。
泥鳅和鳝鱼都十分难抓,尤其是淤泥中的就更难抓了。光溜溜,湿滑滑,一到手里就滑落。有时为抓一条小泥鳅,要抓好几回,才能得手。
挖泥鳅是我小时候比较钟爱的事情。四十多年过去了,回首童年,依然刻骨铭心,犹如昨天。假如现在有这么一块地方,有泥鳅捉,我真的还想尝试尝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