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中医传奇:王孟英一说出孩子的病因,家长简直惊呆了,搞错了吧

中医传奇:王孟英一说出孩子的病因,家长简直惊呆了,搞错了吧

作者: 注视着你 | 来源:发表于2020-08-27 20:22 被阅读0次

清朝名医王孟英为了躲避太平天国攻打杭州,把家搬到了海昌老家。他四处行医,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少。

因为他诊治的患者大多数是穷苦人,他又是那种看不得别人苦的人,因此,诊费基本上没有多少。他经常饿着肚子去给人治病,家里可吃的东西只有麦麸和稻糠。即便如此,他还是写出了一本在中医养生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食疗养生著作《随息居饮食谱》。里面详细记录了330多种食物的食疗养生价值。

写这样一部著作难道不是应该在品尝着山珍海味的时候来写吗?真的不是,王孟英是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写的这本书。是一边吃着糠,吃着麦麸一边写成的这部著作。真的是令人难过,让人唏嘘。

由于穷困潦倒,王孟英在海昌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下定决心到繁华的大上海闯一闯。

一到上海,他先居住在一个名叫“周记”的纸号里。很快,上海的朋友们一听说王孟英来上海了,都很兴奋,纷纷前来请诊。原来,王孟英的书在上海早就传开了,都知道大名医王孟英的名字。现在,听说王孟英来到身边了,大家追星似的纷纷过来一睹芳容。

正在这个时候,上海的一位陈先生托人把王孟英请到了家里,原来是他的女儿病了。小女孩年仅3岁,被其他医生治得已经奄奄一息了。

小女孩一开始只是腹泻,忽冷忽热,肚子胀。结果 医生们治来治去,小女孩已经虚脱了。四肢抽搐,涕泪全无。哭起来连眼泪、鼻涕都没有了,这说明她的津液已经伤了。

再后边来的医生一看,这么虚啊, 赶紧的,得补阳啊。可是,这补阳的药服下去之后,小女孩竟然神志不清了。医生一看,也害怕了,是不是用错药了啊。既然补阳不行,那就试试祛热邪的药吧,于是又开了寒凉的药。但结果,病却越来越重。

陈先生可气坏了,怎么着?你们这些医生把我的孩子当小白鼠啦,被你们拿来做试验品不成?先用热药,热的不行,就改换寒凉的药,你们这是两头堵啊。这算什么事啊!统统给我走。陈先生一气之下,把他们都撵走了。

可孩子的病找谁治呢?恰恰在这个时候,他听说王孟英来上海了,于是赶紧托人把他给请到了家里。

王孟英一诊断,马上就放心了,感觉很轻松。他告诉陈先生,这不过是一个“食积”之症。就是孩子吃多了,撑着了。

陈先生一听,感觉不可思议。这么重的一个病 ,你说就是吃多了撑的,可能吗?你王孟英再说是大名医,也不能开这样的玩笑吧。我孩子可都快不行了啊。

王孟英见陈先生不大相信,并不着急,他对陈先生说,你好好想一想,一定是什么东西吃多了,肯定没错。

陈先生于是就仔细想了想 ,说到:王医生说的可能还真有道理。这孩子因为她母亲去世早,没有奶吃, 我们就想着应该给她好好补一补 。就给买了很多龙眼和枣脯,她吃的不少,应该是这个东西吃多了。

王孟英一听,说到,就是它了。龙眼和枣脯都是好东西,但也不能多吃。不能因为爱孩子就多给她吃,吃过了就走向了反面,反而害了孩子。

王孟英马上开了方子,多是一些消食导滞的药,也配了一些清热和利湿的药。

待孩子服下一副之后,病情就开始好转了。几副药下去,孩子的病就好了,身体恢复了健康。

这个医案就是在今天依然有他的现实意义。生活中有很多家长特别疼爱孩子,总感觉如果孩子吃的少了,好像亏待了孩子一样,想方设法哄着孩子多吃点。特别是爷爷奶奶,“隔辈亲”,岂不知,反而害了孩子。

原因就在于孩子的脾胃系统十分稚嫩,饱食之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的黏膜破损,从而引发脾胃系统紊乱。脾为先天之本,脾胃系统一紊乱,整个人的身体机能也就紊乱了。就会引发高烧等症状。有的小孩到医院打点滴,甚至连抗生素、激素都用上了,高烧还是退不下来。最后,找到了中医,不过服了几副消食导滞的药,病就好了。

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儿科之祖”钱乙已经明确提出过,“对小孩子一定要保持三分饥与寒”。一则小孩子五脏六腑发育不全,尤其是脾胃系统,功能还不够强大,吃得太饱会损伤系统功能。二则小孩子阳气充足,正是阳气生发最旺盛的时期,所以小孩子特别好动,如果孩子穿得太多,就很容易出汗,从而引起受凉感冒。因此,小孩子不宜穿得太多。小孩子不怕寒,就怕热。

中医能治大病,这是共识。因为从《黄帝内经》那会儿起,中医就把人体的里里外外研究透了。中医最能体现中国的天人合一理论了。用好了中医,有的病人可能就不需要几万,几十万的掏医疗费了。

王孟英的几副药服下去,陈先生的女儿病就好了。这可把陈先生高兴地不得了。陈先生想,原先那些医生和王孟英根本没法比啊。孩子经他们诊治之后,病越来越重。人家王孟英来了之后,立马就指出了病根,高下立判啊。

于是陈先生向

王孟英提出,他在浦西黄歇那儿有三间空房,如果王孟英愿意,怎么住都行。王孟英一听那可是求之不得,于是答应下来。这样,他在上海的住房问题就解决了。不久,王孟英就把家眷搬到了上海。

相关文章

  • 中医传奇:王孟英一说出孩子的病因,家长简直惊呆了,搞错了吧

    清朝名医王孟英为了躲避太平天国攻打杭州,把家搬到了海昌老家。他四处行医,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少。 因为他...

  • 补血妙方玉灵膏

    玉灵膏为中医食疗古方,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选材只有3种,龙眼肉,西洋参,白糖。王孟英在书中说:...

  • 7位名医传-王孟英

    王孟英的舅舅就开始帮助照料他的家里,并且经常鼓励王孟英学习医学,他给王孟英学习的房间起名叫“潜斋”,意思是让他潜心...

  • 《王孟英》——马大夫义讲

    马大夫: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清代的一名医家,他叫王孟英首先先请出王孟英的画像,让我们瞻礼一下 王士雄 字.孟英 (清)...

  • 好吃又补气血的玉灵膏

    玉灵膏为中医食疗古方,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是补血补气的臻品。 原料组成:龙眼肉(干)+西洋参(...

  • 中医考研 | 中基必背点

    一 、中医学病因分类的沿革及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病因、病因学说的基本概念 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学说...

  • 玉灵膏骗局真相揭秘,你上当了吗!

    玉灵膏为中医食疗古方,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是补血补气的臻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

  • 玉灵膏的功效和作用及适用人群和禁忌全面解析

    玉灵膏为中医食疗古方,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是补血补气的臻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

  • 补血圣品:玉灵膏

    玉灵膏为中医食疗古方,源自清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是补血补气的臻品,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电视台...

  • 看热剧《老中医》 探寻长寿的秘密

    “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以孟河医派传奇故事为蓝本电视连续剧《老中医》在央视一套热播。《老中医》以19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传奇:王孟英一说出孩子的病因,家长简直惊呆了,搞错了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sh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