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他有个朋友名叫李凝。这李凝是个隐士,住在长安城郊外的一个偏僻幽静的山村里。
一天,贾岛去拜访李凝,因路上有事耽误了一会,到达李凝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了。
李凝见贾岛月下来访,很是高兴。两人促膝谈心,十分投机。李凝一向钦佩贾岛的诗才,就要他写一首诗,记述这次夜访。贾岛欣然答应,当场写了《题李凝幽居》的诗送给李凝: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第二天,贾岛告辞了李凝,骑车毛驴回到了长安城里。突然,他想起昨晚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联似乎不很准确。因为昨夜他去李凝家中时,李凝早已歇息,大门也紧关着,于是,他他想把“推”字改成“敲”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着,一边伸手作推门和敲门两种姿势。他似乎觉得“敲”字比“推”字更确切。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一个和尚骑着毛驴自言自语,手舞足蹈的样子都感到十分惊讶和好奇!
正在这时,代理京兆伊(京城行政长官)、大文学家韩愈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的簇拥下,经过大街,行人和车辆都纷纷回避。贾岛在驴上出神地推敲,一会儿推门,一会儿敲门,不知不觉闯进仪仗队中。
突然,贾岛觉得他被人拉下了毛驴。他定神一看,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冲撞了京兆伊的仪仗队。

贾岛被两个差役带到韩愈的轿子前。韩愈见是一个和尚,便问:
“和尚。你为什么冲撞我的仪仗?”
贾岛回答说:
“我写了两句诗,‘推’字和‘敲’字还没有定下来,不知用哪一个好,结果走了神,冒犯了大驾,请您原谅。”
接着,贾岛把自己作的诗告诉了韩愈。韩愈也十分爱好诗歌,看到贾岛因作诗而冲撞了他的仪仗,就不但没有处罚他,而且很有兴致地和贾岛一起推敲起来。过了一会,韩愈说:
“我看,‘敲’字佳。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未闩门,也应先敲门以示礼貌;再说,用‘敲’字有益于诗音节的抑扬顿挫。”
贾岛觉得韩愈说的很有道理,就把这首诗中的“僧推月下门”之句改成了“僧敲月下门”。我们现在看到的唐诗中,这句诗便也是“僧敲月下门”了。
接着,韩愈就让贾岛和他并马而行,边走边谈诗,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从此,贾岛喝韩愈成了好朋友,贾岛在韩愈的鼓励下还还了俗,还曾去考过进士,但由于出身卑微,未被录取,但“推”、“敲”两字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的一则佳话。

(完)
作者简介:
一只90后,新浪微博认证作家,不知名代表作《玫瑰不是酒》;笔名:米老鼠的糖果屋,喜欢随笔,短文;热爱古风、青春、爱情、校园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