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简读 | 史记
《简读丨史记》【一百一十二】丨司马迁自传

《简读丨史记》【一百一十二】丨司马迁自传

作者: 面包马戏团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19:26 被阅读47次

    70.太史公自序

    颛顼之时,南正重管天文,北正黎管地理,重黎氏代代传承,直到周宣王时才被司马氏代替,于是司马氏开始世代掌管周史,直到周惠王、周襄王时期,司马氏从周国迁往晋国,而后又跟随晋国将军随会投奔了秦国,自此司马家族分散各地。

    在卫国的司马喜当过中山国的丞相;在秦国的司马错曾率军打下蜀国,而他的孙子司马靳跟随武安君白起一同被赐死,而司马靳的孙子司马昌主管过秦国冶铁;在赵国的司马家族以剑术闻名,刺客蒯聩就是这支的后代,蒯聩的玄孙司马卬于殷地称王,后来归降了刘邦,他的儿子司马泽当过汉朝市长,而司马泽的儿子司马喜被封五大夫,司马泽的儿子司马谈也就是司马迁的父亲,做了太史公。

    司马谈在唐都学的天文,向杨何学的易经,从黄子那学的道论,于汉武帝期间做官,因忧虑天下学者不能通晓各家学派要义,于是论述了六家学派的主旨: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都致力于天下太平,只是思路不同。

    阴阳家讲究吉凶的预兆,诸多禁忌使人敬畏,但其中如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还是很有道理的;

    儒家涉猎广博却难以精通,但其中君臣父子之礼是不能抛弃的;

    墨家过于节俭,但其中加强农业生产同时节约花费的主张,是不能废弃的;

    法家虽不分亲疏,刻薄寡恩,但其中摆正君臣次序,明确相互职责的法令也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名家苛求名词概念,反而脱离了实际,但其中辨正名实的逻辑是值得考察的;

    道家关注身心合一,遵循规律,无为又无不为,看似简单又很难说明白,其中身心安定才能治理天下的说法难道不是很对吗?


    司马谈只管天文不管民事,有个儿子叫司马迁,十岁学习古文,二十岁周游各地,期间特意考察了孔子的行迹,后来做了郎中,出使过巴蜀、昆明等地。

    太史公丨司马迁

    司马谈不巧没赶上汉武帝的封禅典礼,愤懑离世,去世前含泪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在周朝时就是太史,如今先人之业要断送在我的手里吗?当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泰山封禅我却没赶上,这是命啊,这是命!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继续做太史,更不要忘了我们司马家的事业啊!天下称颂周公,说他能歌颂文王、武王的功德,而周幽、厉王之后,王道衰败,礼乐崩坏,孔子整理旧典,论述《诗》、《书》,写就《春秋》,至今学者们以为准则,而汉朝兴起,那么多贤君忠臣,我作为太史都还没来得及记录,这是断了天下修史的传统,我诚惶诚恐,你一定要记在心上啊!

    司马迁低头泪流,回答说,儿子驽笨,定将整理历史,不敢遗漏。

    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做了太史令,开始整理文献。

    司马迁说,父亲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去世至今也有五百年了,谁又该是传承者了呢?应该是这样,应该是这样吧,晚辈又怎敢推辞?


    上大夫壶遂问,当年孔子为啥要写《春秋》呢?

    司马迁说,我听董生说过,周室衰微,孔子为政受到排挤,不得已编写《春秋》,记录历史,制定判别善恶是非的标准,宣扬王道,贬斥不肖。

    《易》载述天地阴阳,研究变化;

    《礼》规范人伦,用来约束;

    《书》记述先王,述说政事;

    《诗》描绘山川动植,表达情感;

    《乐》论述音乐,教导和谐;

    《春秋》辨别是非,拨乱反正。

    《春秋》数万字,要旨数千条,弑君三十六起,亡国五十二,诸侯流亡不可胜数,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不本分。

    所以为君为臣为父为子,都要好好看看《春秋》,不本本分分,不仅身死还留下骂名。不君不臣不父不子,是天下最大的罪行啊!

    由此看来《春秋》就是记录了礼义的根本,礼就是用来杜绝坏事,法只是处理坏事,法的效果容易看见,而礼的作用确实难以察觉啊。

    壶遂说,孔子之时,天下大乱,不得已写就春秋,但如今天子圣明,天下太平,你又重拾笔纸,这是想干嘛?

    司马迁说,天子圣明,更要歌颂,贤士忠臣,也要记录啊,当然我这些不能跟春秋比啦。


    整理到第七年时,司马迁因替李陵伸冤,受到囚禁,喟然长叹,这是我的罪啊,我的罪,我这残毁的身体是没有用了啊!

    而后又深思道,《诗》、《书》含义隐晦而用词简约,这是作者们想要表达他们的思绪与志向。当年周文王被囚而推演了《周易》,孔子被困而写就《春秋》,屈原被流放而吟诵《离骚》,左丘瞎了才有了《国语》,孙宾断腿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蜀地,世上才流传了《吕览》;韩非在秦国被抓,留下了《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如此看来,世上经典大多都是圣贤们抒发愤懑而成,理想得不到实现,才回忆过往,考虑未来啊。于是司马迁终于下定决心,从黄帝写到了汉武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圣相继,功德万世流传,所以第一篇为《五帝本纪》;

    大禹治水,夏桀骄横,第二篇《夏本纪》;

    殷契建国,纣王无道,第三篇《殷本纪》;

    文王兴盛,赧王灭亡,第四篇《周本纪》;

    始于伯翳,昭襄称帝,第五篇《秦本纪》;

    始皇一统,子婴投降,第六篇《始皇本纪》;

    豪杰并起,项羽为王,第七篇《项羽本纪》;

    项羽残暴,刘邦一统,第八篇《高祖本纪》;

    汉惠早逝,吕后专权,第九篇《吕太后本纪》;

    文帝继位,天下归心,第十篇《孝文本纪》;

    七王虽乱,竟归太平,第十一篇《孝景本纪》;

    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第十二篇《今上本纪》。


    夏商久远,大致推测,第一篇《三代世表》;

    周室衰微,诸侯专政,第二篇《十二诸侯年表》;

    春秋之后,强国逐鹿,第三篇《六国年表》;

    秦朝暴虐,楚汉相争,第四篇《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百年,诸侯废立,第五篇《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汉朝一统,功臣去留,第六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之际,有功封侯,第七篇《惠景间侯者年表》;

    武帝之时,建功立业,第八篇《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汉代诸侯,分封推恩,第九篇《王子侯者年表》;

    汉朝以来,贤相良将,第十篇《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所谓礼,近乎人情,通达王道,第一篇《礼书》;

    所谓乐,移风易俗,感动共鸣,第二篇《乐书》;

    所谓律,王朝盛衰,军队为先,第三篇《律书》;

    所谓历,阴阳相变,有其规律,第四篇《历书》;

    天文星象,运行轨迹,第五篇《天官书》;

    天命授予,有礼可据,第六篇《封禅书》;

    治水疏防,天下安宁,第七篇《河渠书》;

    货币通行,引导稳定,第八篇《平准书》。


    太伯让位,亡于越国,第一篇《吴世家》;

    吕尚经营,桓公称霸,第二篇《齐太公世家》;

    周公尽心,隐桓没落,第三篇《周公世家》;

    召公有德,燕王禅让,第四篇《燕世家》;

    管蔡作乱,武庚被诛,第五篇《管蔡世家》;

    舜禹之后,百代享福,第六篇《陈杞世家》;

    殷商遗民,势单力薄,第七篇《卫世家》;

    微子封宋,景公守心,第八篇《宋世家》;

    叔虞封唐,重耳称霸,第九篇《晋世家》;

    怀王客死,屈原投江,第十篇《楚世家》;

    文身断发,勾践尝胆,第十一篇《越王勾践世家》;

    子产仁政,后世称贤,第十二篇《郑世家》;

    襄子隐忍,主父饿死,第十三篇《赵世家》;

    毕万封魏,惠王自负,第十四篇《魏世家》;

    韩厥封韩,韩非囚秦,第十五篇《韩世家》;

    陈完避难,接替姜齐,第十六篇《田敬仲完世家》;

    礼乐崩坏,仲尼匡乱,第十七篇《孔子世家》;

    秦朝暴虐,陈涉首义,第十八篇《陈涉世家》;

    薄氏栗姬,陈后子夫,第十九篇《外戚世家》;

    刘邦弟弟,封为楚王,第二十篇《楚元王世家》;

    刘贾刘泽,远房亲戚,第二十一篇《荆燕世家》;

    惠王刘肥,刘邦长子,第二十二篇《齐悼惠王世家》;

    镇守后方,提供后勤,第二十三篇《萧相国世家》;

    曹参为相,不变不革,第二十四篇《曹相国世家》;

    致胜先机,运筹帷幄,第二十五篇《留侯世家》;

    深谋远虑,暗护宗庙,第二十六篇《陈丞相世家》;

    临危受命,卫国平乱,第二十七篇《绛侯世家》;

    平乱有功,自负有祸,第二十八篇《梁孝王世家》;

    景帝之子,五王去留,第二十九篇《五宗世家》;

    武帝之子,三王是非,第三十篇《三王世家》。


    退让君位,饿死山中,第一篇《伯夷列传》;

    晏子节俭,管子奢侈,第二篇《管晏列传》;

    李耳无为,韩非循理,第三篇《老子韩非列传》;

    司马古法,穰苴光大,第四篇《司马穰苴列传》;

    信廉仁勇,治兵之道,第五篇《孙子吴起列传》;

    为父报仇,投奔吴国,第六篇《伍子胥列传》;

    孔子论述,弟子遵从,第七篇《仲尼弟子列传》;

    改革变法,秦国始霸,第八篇《商君列传》;

    联合诸侯,对抗秦国,第九篇《苏秦列传》;

    分散诸侯,张仪来说,第十篇《张仪列传》;

    放眼天下,对抗诸侯,第十一篇《樗里甘茂列传》;

    打败魏国,魏冉有功,第十二篇《穰侯列传》;

    长平之战,围困邯郸,第十三篇《白起王翦列传》;

    儒家后人,礼义继承,第十四篇《孟子荀卿列传》;

    好客喜士,为国奔走,第十五篇《孟尝君列传》;

    解救邯郸,游说诸侯,第十六篇《平原君虞卿列传》;

    礼贤下士,不论出身,第十七篇《魏公子列传》;

    挺身而出,脱困秦国,第十八篇《春申君列传》;

    激流勇退,退位让贤,第十九篇《范雎蔡泽列传》;

    率领五国,击败齐国,第二十篇《乐毅列传》;

    不惧强秦,不计前嫌,第二十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守社稷,恢复齐国,第二十二篇《田单列传》;

    游说解围,不计名利,第二十三篇《鲁仲连邹阳列传》;

    涛涛才情,郁郁而终,第二十四篇《屈原贾生列传》;

    奇货可居,护送子楚,第二十五篇《吕不韦列传》;

    刺客有信,义不二心,第二十六篇《刺客列传》;

    志得意满,终取灭亡,第二十七篇《李斯列传》;

    开拓疆界,抵抗匈奴,第二十八篇《蒙恬列传》;

    亲如父子,终成仇敌,第二十九篇《张耳陈余列传》;

    不惧项羽,扰乱敌后,第三十篇《魏豹彭越列传》;

    叛楚归汉,终破项羽,第三十一篇《黥布列传》;

    逢战必胜,汉之功臣,第三十二篇《淮阴侯列传》;

    对抗项羽,切断粮饷,第三十三篇《韩信卢绾列传》;

    田氏为王,死士悲壮,第三十四篇《田儋列传》;

    攻城野战,奋勇杀敌,第三十五篇《樊郦列传》;

    汉朝初定,张苍定律,第三十六篇《张丞相列传》;

    奔走游说,和亲诸侯,第三十七篇《郦生陆贾列传》;

    忠臣亲信,一路跟随,第三十八篇《傅靳蒯成列传》;

    迁徙大户,和约匈奴,第三十九篇《刘敬叔孙通列传》;

    季布守信,栾布有义,第四十篇《季布栾布列传》;

    一心为国,不顾身死,第四十一篇《袁盎晁错列传》;

    释之守法,冯唐推贤,第四十二篇《张释之冯唐列传》;

    不善言辞,仁厚慈孝,第四十三篇《万石张叔列传》;

    廉洁守义,不曾动摇,第四十四篇《田叔列传》;

    医术神通,流传后世,第四十五篇《扁鹊仓公列传》;

    刘邦之侄,一代枭雄,第四十六篇《吴王濞列传》;

    礼贤下士,平定国难,第四十七篇《魏其武安列传》;

    智高谋远,宽以待人,第四十八篇《韩长孺列传》;

    身先士卒,爱兵如子,第四十九篇《李将军列传》;

    最强敌手,北境匈奴,第五十篇《匈奴列传》;

    出击要塞,驱赶胡虏,第五十一篇《卫将军骠骑列传》;

    节俭节约,以身作则,第五十二篇《平津侯列传》;

    尉佗臣服,保有南越,第五十三篇《南越列传》;

    越国后人,平定收编,第五十四篇《东越列传》;

    卫满称臣,留作外臣,第五十五篇《朝鲜列传》;

    途经夜郎,唐蒙通使,第五十六篇《西南夷列传》;

    大人子虚,文辞华丽,第五十七篇《司马相如列传》;

    刘邦小子,终失其业,第五十八篇《淮南衡山列传》;

    依法行政,终留佳名,第五十九篇《循吏列传》;

    汲黯庄严,郑庄谦和,第六十篇《汲郑列传》;

    孔子之后,儒生不绝,第六十一篇《儒林列传》;

    奸民弄法,酷吏严削,第六十二篇《酷吏列传》;

    西方诸国,联通汉朝,第六十三篇《大宛列传》;

    行虽乖张,游侠有义,第六十四篇《游侠列传》;

    巧言美色,易获亲信,第六十五篇《佞幸列传》;

    不流世俗,不争名利,第六十六篇《滑稽列传》;

    算命先生,亦有其道,第六十七篇《日者列传》;

    龟甲蓍草,以决吉凶,第六十八篇《龟策列传》;

    不从政事,亦可发达,第六十九篇《货殖列传》;

    整理论述,以待后人,第七十篇《太史公自序》。

    至此《史记》共130篇,52万字。


    《简读丨史记》专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读丨史记》【一百一十二】丨司马迁自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ar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