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然而,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的难,一般人往往对经典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更别提阅历浅、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了。
所以,朱自清老先生为了解决中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茫然无措,找不到阅读门径的难题,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他特意撰写了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也就是这本《经典常谈》。
他希望:读者能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他还强调:如果读者念了这本书,便以为受到了经典训练,可就辜负了他的本心了。
因为,毕竟咱们的古文化博大精深,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如果仅仅了解点皮毛,就自以为学到了精髓,确实可惜。
这本书,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进行,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是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的九千字,根据偏旁部首,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是文字学的古典,也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起源于巫术,在战国末期经儒家解释,有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被奉为儒家经典。而到了汉代,随着儒家的推崇,成为了六经之首。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历史,几乎失传,幸亏多贤人补注,至今仍有所留。
《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只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诗经的一种解读。
《礼记》是一部关于礼学和礼文化的儒家经典。儒家有用“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
《春秋》的编年是史学的伟大发明,有“孔子修《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
《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研习的核心经书,后来成了官方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影响极大。
读完《战国策》,就可以了解古代谋臣策士的智慧,以及纵横捭阖的精彩故事。
《史记》《汉书》则开创了中国历史记录的纪传体,成为正史源头。
从《诸子》篇开始,朱自清先生则没有再明确指出具体的经典书目。
读后感悟:
①不故作高深,内容简洁精辟。
②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③普及性和通俗性强,适合中学生看。
④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话,引人入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