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程度:三星
图片来自微信读书让我决定读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了目录后,发现有关于内向高敏感者的优势的部分,我觉得比较戳中我,再加上发扬优势是今年希望的一个方向,于是开始读。
但总体读下来,对这本书的印象一般,可能我不太能和“讲道理”类的实用型心理畅销书引发深度共鸣(但我也没想清楚比如我很喜欢的《被讨厌的勇气》里的理论为啥就比较戳中我)。另外“阴暗面”那里经常很短,我还没看出来什么呢就结束了,可能作者作为内向高敏者,去看自己的阴影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吧。另外吹毛求疵一点,这本书标题是内向高敏者,但书中并没有对什么是内向高敏者的定义。这本书例子很多,可以速读,当然不排除速读更容易没啥共鸣。
不过读过这样一本实用书籍,摘抄下来一些“方法”。说到这,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本书更偏向“术”层面,而《被讨厌的勇气》更偏向道层面。这本书的道理呢,会让我感觉:如果本来就懂了更能看懂,不懂的话看了也不懂,但懂了的话还看它干嘛…
既然我主要目的是想找一些优势灵感,那下面的优势表当然要拿出来。
《内向高敏感者》202002但是,每一个“优势”,都有对应的阴暗面,这里也挺戳我的。
《内向高敏感者》202002对我比较有触动的有以下:
安静
我没想到安静是个优势。看完这章,我理解的安静不止是“话少”,而是内在的安静。书中这样说:
“经常定期冥想的人脑中负责体会幸福感、平和感以及与环境的联结感的区域要更加活跃。在冥想状态中进入内在安静状态的人,更加镇定、清醒,内心更稳定,同时其他脑部区域也会变得不活跃,比如控制攻击性、逃避和胁迫行为的区域。”
确实能体会到,近期的打坐冥想,让我内向更安静了,有事能听到一些之前听不到的心的声音。
“面对信息时,我们放纵自己“暴饮暴食”,用太多错的且不重要的信息把脑子装得满满当当,根本不去想想我们可怜的思考器官需要处理所有这些东西,而它和别的器官一样,也需要恢复的时间。”
上面这段话很形象,看完之后,我脑海里浮现是一个画面:大脑🧠像吃了很多垃圾食品一样,瘫坐在沙发上,无精打采,非常疲惫,但即使痛苦,也停不下继续吃东西的动作。这种感觉不太舒服。
易受刺激
我经常能感觉自己处于“易惊扰”状态,这和精神与体质都有关系,甚至懂中医的看一眼外形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不是易受惊扰。
我会因此对自己失望和不满,比如疫情期间,在各种满天飞的言论下,以及在家憋着出不去的环境下,我经常感觉挺不好的。过年之前线上教练,但这段时间感觉没有了教练别人的能量,连顾及自己都捉襟见肘。
想到我平时不爱看新闻,也很少对社会事件发表谈论,这可能也是保护自己不受那么多“刺激”的一种方式吧。人的身体是那么智慧。
易受刺激可能也和上面的安静相辅相成,这么容易受刺激,所以更需要寻求安静吧。最近宅在家,感觉像躲进了一个壳子里,虽然安静,但隐隐觉得我也在逃避外面纷扰的世界。
希望我看到这一点后,多给自己的不稳定和易被惊扰一些宽容。
自我否定
这点也是我需要去通过看书等外界手段来了解自己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自我否定在书里被归位“自我探索”的阴暗面。
“自我探索的反面就是自我否定。一个否定自己的人,会忽视、压制和贬低自己的需要,直到再也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为止。”
上面这段话我也深有体会。第一次看到把自我否定和打压自己的需要联系起来,让我想到说不定否定自己和目标不明,迷茫,纠结等也是有关系的。
“只有当你赋予了自己价值,别人才会赋予你价值。你只有爱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让别人爱你、尊重你”
下面的“骗子症候群”是现在被称为“冒充者综合症”的现象:
”所谓“骗子症候群”,说的不是那些通过欺骗在社会上获得成就的人,而是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没做成,实际上却成绩斐然的人。那些有内涵的沉默寡言者,恰恰容易出现骗子症候群:他们常常自我分析,批判性地针对自己和自己的成就,还倾向于将自己的优势和由此带来的成绩看作理所当然。骗子症候群的咒语就是:我做的这些其实没什么特别的。”
附上一份书里的骗子自查表供大家躺枪,超过三项的话可以注意一下:
其实我很难想象会说自己特别有天赋的人是什么样的关于如何自我否定这一点,我前几天正好在哪里看到了一个日记的方式,叫做321日记:3件我今天做到了的事情,2个我感谢自己的地方,1个让我感到幸福的时刻。(其实我记不清原版是什么了,搜了圈也没找到,就自己发挥了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