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注“5D商业教练”,您将收获精彩的教练型人生!
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就意味着听到的东西需要更好地验证才能成为有效信息。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被不中听的话语激发情绪,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多误解抑或伤害都是因为说话不得当所导致的结果,那么到底是如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来探索一下其中的内在逻辑。
人是通过五官等外在器官,接收信息传到思维中枢后,通过思维整理形成自我认知,经过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评判,做出相应反应,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库,也给自己的行为表达做出必要的指导。
每个人都会对各种感受生发出即时体验,因为人都有自己固有的评判标准,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自我审视。一旦收到的信息触及到恐惧内核,就会扭曲和表达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情绪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安全感,本质上是在保护内在恐惧,这便是对语言表达不恰当所表达的一种本能反应。
耳朵通过直观性接受信息,对语言的内容和语气的反应特别敏感,任何一丝一毫的侵略性信息介入都会导致恐惧防护机制启动。这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集体潜意识融合积聚所形成的一种功能性特质。耳朵的鉴别能力实在有限,可以因契合内在标准而愉悦,也可以因不契合内在标准而忧伤、甚至愤怒,各种表情表达都是对信息的直观反映。
而语言是即时性消逝的信息表达,很多刚说出去的话就不再留存在表达者口中,却在接受的耳中停留,这种单响度信息传播,表达者往往言者无意,而接受者却听者有心,才会对同样的信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认知态度,这是个体对信息的体验标准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如何做到心平气和的听呢?孔子说“六十耳顺”,而实际上有些人一辈子都做不到耳顺。唯有进过专业训练,才能让耳朵具备精准的鉴别能力。
听到表达者的表达后,先要听出对方表述的信息到底是在传达事实还是判断,是体验还是情绪,是意图还是企图?听到事实可以通过复述来验证,获得共识;听到评判可以通过反问来修正;听到体验应该生发同理,听到情绪试图做到接纳;听到意图便一起展开以获得聚焦,听到企图暂时需要避开。只有这样听,才能明白表达者表达的只是自己感受,接受者无须进入对方的语言场景中,才不至于使自己的情绪起伏。
表达的信息只是表达者自己的感受,并非接受者的感受,用同理去理解表达者,找到可以欣赏和肯定的点包容和接纳对方,让对方自己化解自己的情绪,才能达成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信息传递。
交流双方是通过对话来传达需要传达的信息,只有放下自己的标准,才能真实体验到信息的精确性。一旦情绪生发,信息便会失去原本的真实性。
唯有让信息恢复本来样貌,交流才能达到高效。“耳听为虚”才表达了这个词语的精确性。忽然明白,《楞严经》说到观音以耳门为修行的切入,才能快速到达无漏境界,原来修耳朵才是最高法门。
做到“耳听为虚”,才能心如止水。
教练心语:学会聆听,才能让不良情绪彻底远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