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个朋友的生日,在朋友圈看到她的生日感言。
她说:二十多岁的时候,觉得三十岁好可怕,二十九岁的最后一段时间都忐忑不安,好像过了三十人生就会变一个样子。到了三十岁以后,面对生活的鸡毛蒜皮,好像对年龄没什么感觉了,所以今天,我四十岁了,看着那个四字,好像有些刺眼,但是心里就说,哦,我四十了,过几年孩子上大学走了,我就五十啦,是不是就能随心所欲啦。
对年龄不介意,但是已然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人,鲜花蛋糕一样都不能少,而且我今年突然想开了,定鲜花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心情好吗,那谁定的,就不那么重要了,我再也不是小时候那个觉得生日当天为什么还要让我干活的小女孩,也不是24岁本命年老公忘记我生日时候跟他大吵一架的小姑娘,也许,这也是岁月带来的顿悟吧。
这些文字让我鼻子酸酸的,可能因为她的心路历程也是我自己的感触。
岁月悄无声息偷走很多东西,但所有失去的,也会以另一些方式馈赠回来,比如宽和,比如更大范畴的自爱。
时间真是很贼啊,不知不觉从二字头,到三字头,很快四字头也不远了。
二十多岁的时候,忙着学习,恋爱,求职,打拼,觉得天大地大,旺盛的精力可以肆意延展到各个自己喜欢的领域。
三十岁,有了家,成了别人的妻子,有了孩子,成了一位母亲。当一个女人的身份从自己变成了谁的谁,生活的重心会慢慢向家庭倾斜,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养育一个小生命和职场上升往往在同一个时期,三头六臂,焦头烂额是生活的常态。
一位同事曾半夜在朋友圈发文感慨: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部队。她爱人常年驻外,自己独自照顾一对双胞胎儿女,而她自己又是某知名出版社的主编。每天从睁开眼睛到晚上收拾孩子们上床睡觉,都在争分夺秒。其中艰辛,只有养过娃的人才知道。
如果你问我,二十岁的自己和三十岁的自己,你更喜欢哪一个?
我选三十岁。
即使站在三十岁的末端,回望这些年,对二十打头的那些年,也没有太多的留恋,那时候的自己,多浅薄啊。
二十岁的自己,缺少同理心,感觉只要通过自己坚定的努力,一切困难,都可以达成,为此,鄙视一切不够努力的人;
二十岁的自己,还很极端,觉得黑白之间就不该有那么多的灰色地带,泾渭分明才是该有的生活态度;
二十岁的自己,也不能理解妈妈的牵肠挂肚和同事里当了妈妈的人们总是把娃的话题放到日常首位,多缺少职业素养。还有很多……
到了三十多岁,再重新审视这些自认为应该遵守的准则,发现,年轻的时候,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性的理解都太狭隘了。
就像朋友说的,二十多岁的时候,会因为男朋友忘记自己生日而大发脾气。但到了三十多岁,觉得自己取悦自己也很好。
如果说年龄教会了我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让生命回归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对自己的喜爱越来越清晰。喜爱的人,真心实意去关心和呵护,喜爱的事物,投入更多时间跟它相处。
对别人的评价越来越不介意。不再费尽心思去向别人证明自己,也不再绞尽脑汁想去跟别人解释自己,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并不重要。
舍得花更多时间去运动。小病小痛越来越多,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无论是为了照顾跟自己血脉相连的人,还是为了承载自己更多的可能和梦想。
对自己的情绪更宽容。尴尬,烦躁,流泪,大笑,愤怒,孤独,任何一种情绪来的时候,就让它尽情发作,这本就是自己的一部分。
不再执着生活中的得到和失去。来来往往注定是生活的一部分,允许自己为失去难过,但是不再执着于挽留和弥补。
时间对每个人都公平,重要的是,在数字逐年增加的过程里,我们一直没放弃成长。
一直遇到更好的自己,这就是对年龄最大的不辜负。
更多文字,故事,欢迎关注公号“凡人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