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传奇
木兰故里黄陂,有个木兰山,充满花将军美丽传说的山,是助推黄陂经济发展的一张最美的名片。木兰木兰女中豪杰,木兰木兰我们的先贤,木兰木兰,梦幻的传奇!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花木兰受中国人尊敬,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等。《花木兰的故事》(作者葛培岭)是《彩绘本中国儿童文学故事精选》之一,书中分为《农家少女》、《代父从军》、《沙场十年》、《功臣伸腿》、《还归故里》、《永世流芳》等几部分内容。花木兰传说,民间传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花木兰的传说故事是普遍流传于宝塔区的民间口头文学,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故事主要围绕木兰热爱家乡、不谋官禄、居功不骄、顽强拼搏的故事展开,有描述她种花的生活场景,有描述她以国事为重,弃家出征的爱国情操,读来让人潸然泪下。诗云:
千古传奇花木兰,
不爱红妆爱武装。
代父从军忠孝全,
弯弓骑马赴边疆。
同行战场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谁说女子不如男,
赫赫战功美名扬。
相传北魏时期,战争中,一位延安的内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辞》,深刻地刻划了花木兰的英雄形象。此文已经作为中学的教科书读本,为后世子孙万代传颂。
一、《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木兰代父从军记
花木兰的传说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木兰谁家女,何处是故乡?国内文化界一直对木兰故里存在诸多争端,不管木兰乡归何处,她的传说总是真的,她的一腔爱国血总是真的,我们丝毫不会因为木兰老家不确定而忘记她,而不去赞美她。花木兰是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她保家为国,替父从军征战十二载。她的名字已成为中国姑娘的化身,女中豪杰的代名词。胜利后,不慕功名利禄,还乡耕织,千代歌颂,万代敬仰。我们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证明花木兰确实有在延安征战、生活的传说。这些关于赞颂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驰骋疆场,弘扬民族精神的传说故事伴随着民众的生活,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影响着民众的思想情操,培养了民众热爱生活,顽强拼搏,居功不骄的人生信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最负盛名的“三楚极观”荆楚名岳木兰山相传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木兰山,充满花将军美丽传说的山——有一座山峰历史悠远,有一个名字千古流传,有一位将军身经百战,有一个女儿名叫花木兰!木兰湖边试战马,木兰天池闯龙潭。木兰美名天下传,谁说女子不如男?山因木兰将军而增色,地因木兰将军而钟秀。陂实为水泽水乡之意,而木兰故里黄陂却以山取胜,山则以巾帼英雄木兰将军之名而取胜。
“万古奇峰一木兰,至今留得美名传。窗含五岳云千树,镇绕双龙水一湾。”双龙镇,出巾帼英雄花木兰。随着岁月的流逝,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又蔓延滋长到整个木兰山。
双龙镇,南距木兰山十里之遥,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巾帼英雄花木兰就是从黄陂北部的双龙镇(今大城潭村)踏上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迢迢征途,演绎了中华文明史上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故事。
传说故事(一)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木兰生于1500多年前的魏时代,家住延安城南万花山乡花塬头村。父亲花孤,年轻时是北魏的一员勇将,从征多年,屡建战功,后因年迈多病,退伍还家务农。
木兰从小聪明好学,生性至孝,喜爱习武。每日除和母亲、姐姐一起从事纺织,帮操家务外,经常向父亲学习武艺;邻人张俊之子张羽很喜爱习武,和其父母一起多次恳求花孤被收为徒。师兄妹在花孤多年精心教导下,练就一身武艺,尤其是木兰,不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学习了很多兵法知识,和花孤的实战经验。其父叹曰:“木兰若非女流,必为国家栋梁矣。”
木兰17岁那年,北方突厥族入侵北魏,可汉(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又一次下令征兵,花家也收到一封征役军贴。木兰看到十二本征兵名册中,每本都有花孤和张羽的名字。心中闷闷不乐,她边织布,边叹息,心想:父亲已年过花甲,体弱多病,怎能又去从军打仗,弟弟年幼,姐姐是个文弱女子,不懂武功,即将出嫁,看来只有我去当兵,才能解除父亲的危难。可是,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女子,说明了人家肯定不要。这该怎办?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主意。
木兰拿定主意后便将军帖交给其父,哪知花孤看后,毫不在乎地说:“既然这样,那我只好去一趟了。”当时木兰的弟弟年仅10岁,他听说父亲要去打仗,急忙拉住花孤的手眼泪汪汪地说:“我离不开爹爹,我不让爹爹去。”木兰摸着弟弟的头说:“弟弟别急,这事我已想好个主意。”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起初,全家都不同意,木兰说:“你们所以不同意,主要是疼我,爱我,耽心我是个女儿身,这种亲情我是理解的。这事我己考虑再三,爹爹是家里靠山,又年老多病,决不能去。我虽是女身,改扮男装后只要处处谨慎小心,有谁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尤其是我自幼跟爹爹学得一身武艺,又正是年轻力壮时期,既可杀敌保国,又有自保本领,他人谁敢犯我;再说张师兄这次也被征从军,我二人也可互相照应,你们只管放心好了。”
花孤及其妻都觉得木兰所言很有道理,除此又无别法,只好采纳了木兰的主意。并向木兰说明张俊家己请人上门提亲,征求女儿对婚事的意见,木兰满面通红地回答说:“这事全由父母作主。”二老见此情景得知女儿已答允这门亲事,便将张羽叫来说明亲事已定,只是暂不能成婚。叮嘱张羽,在木兰女扮男装从军期间,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行军打仗,要多加卫护,绝不能泄密。并要尽量避免和木兰调开。得胜之后和木兰一起早日返回完婚。
木兰要去从军了,临行前姐姐和母亲忙着为她备办行装。年迈的父亲拿出了他当年用过的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和一件刀枪不入的连环锁子甲,送给女儿,并亲自到府城为木兰选购战马和各种用具。临行,木兰换上了男装,显得十分英俊威武,和张羽牵马同行,两家亲人难舍难分,一直把他们送出20里路外,方洒泪而别。
“且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和张羽告别家乡父老,扬鞭催马,黄昏时分便到达黄河渡口延水关,面对滚滚黄河思念父母姐弟,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张羽看到后说:“今晨临行之时,父亲说你很有胆识,豪气过人,此去定能建功立业,要你以国事为重,不要惦念家里。怎么刚离开一天就想家了?”“谁说我想家了?”“看你那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我盘算是想家了。”“噢!你几时学会看相的?”“你我自幼相处,你的心事我哪能看不出,猜不着。”“好了,好了,就你能。” “多谢夸奖,只是和你比,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油腔滑舌”两人边走边说,不觉来到一家小店门口,张羽向店家要了两间干净小房,就在这里住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俩跨马扬鞭,直奔指定报到地点——黑山军营。一路之上,但见运送粮草的士兵,奔赴前线的青年,向后撤的老弱贫民百姓,车来人往,川流不息,一片战争气氛。
傍晚,他们刚一踏进黑山地区,忽闻前面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厮杀声。二人催马来到一处高地,只见前面不远处有数十名身穿突厥服装的将士,团团围着两名魏将,处境十分危险。木兰和张羽见此情况,便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催马上前,奋力杀退突兵。正想乘胜追击,只见那两员被解救的犍将上前拦住说:“多谢两位解救,现在天时已晚,切勿追击。”他们正在说话,忽然一支冷箭嗖的一声向木兰迎面射来。花木兰听风辨向,伸手一把接住来箭,取下身上弯弓,把箭射还敌人,只听噗哧一声,射中了敌人的胸骨,威震敌胆。
被木兰、张羽解救的这两员犍将正是犍军元帅贺智章及其副将。那天,元帅和先行官带领十数人亲赴前沿察看敌情,途中遭敌突然袭击,战斗中他们虽杀了不少敌人,又遇敌人奇兵堵袭,正在危急之时,被木兰、张羽解救脱险。内心十分感激,又见木兰接住敌箭,射杀敌人的超群技艺,心里更产生了一股敬佩之情,元帅连说:“此真天助我也。”回到军营后,设宴款待木兰、张羽。谈话中贺得知木兰是花孤的儿子,而花孤儿是他当年帐前的一员勇将,便立即任命木兰为军中先锋官,张羽为副将,随先锋听用。此后,木兰和张羽随同元帅从一个战场,转战到另一个战场,成年四季在沙漠里、在原上行军打仗,经常是枕戈达旦,夜不脱衣,加上张羽百般护卫,木兰作战勇敢,战场上屡建奇功,又很关心爱护士兵,赢得官兵的敬爱,谁也没想到和看出她是个女子。
在战争进入第十年的时候,一天晚上月明星稀,在张羽的陪伴下,木兰巡营已毕,两个出营闲步,忽见一群飞鸟从敌方一侧飞来,掠过头顶,向南飞去,才思敏捷的木兰心想,深夜之时,宿鸟南飞,必是受惊所致,莫非敌人今夜前来劫营?她将自己这个想法告诉张羽,张羽亦有同感。两人急忙回营,调动兵力,作了紧急布置,并派人飞马报知元帅,请发兵接应。不久,约四五千名敌兵,偷偷摸摸溜进犍军驻地——燕山军营,略一停顿,便在敌元帅乌里西的指挥下,分路冲进军营,只见营里空无一人,知是中计,连忙下令撤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八方射来一阵箭雨,张羽率军截断突兵退路,木兰指挥各路伏兵在一片喊杀声中冲杀过来,突兵在慌乱之中,丧失斗志,争先恐后逃命,死伤大半。此时,犍军元帅又率大军赶来,将突兵团团围住,杀声震天动地,乌里西见大势己去,只好派人求降。乌被接进犍营,待为上宾,贺元帅和木兰在劝酒之中,反复说明犍军并无侵犯突境之意,只是因突兵屡犯犍境,才使两国边境战火连年,给双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今日之战,多有得罪,愿将军谅之。乌里西既感激又惭愧,表示愿写书建议可汉(突军最高首领)。结束战争。贺元帅和木兰都说这是符合天意民心的好事,请乌里西回去面谈其事。当即下令将全部缴获物和降兵全交乌里西带回。
突厥求和后,魏军得胜还朝,皇帝听了贺元帅关于木兰屡建军功的介绍,对木兰大加赞赏,降阶接见,封木兰为尚书郎,赏赐黄金千两。并问木兰有什么要求,只要提出来,一定满足。木兰抓住时机,婉言谢绝封赐,请求赏给她一峰名驼或千里马,送她早点回乡省亲。皇帝本意想留木兰在京为官,有心不准木兰所请,自己刚刚当着众官之面已许下诺言,皇帝说话哪能反悔,只好答允。并给张羽和赵军、李侠家在延安的副将每人赏赐白银千两。准许和木兰一起回家省亲。
四人12年来,首次踏上了归程,个个归心似箭,近千里路程,只走了六天就回到了延安。地方官员因事先接到元帅通知,全部出城迎接。木兰等只好略作应酬,正要告辞回家,忽见花孤和她母亲亦在欢迎人群之中,张羽也看到了岳父母,两人便不约而同地,连忙扑上前去叩见。二位老人喜泪盈眶,忙将两人扶起,尤其是花母,把女儿端详了又端详,不住地用手抚摸,竟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只听一位官员哈哈大笑地说:“真是欢莫欢于见高堂,乐莫过于还故乡,二老若不在此,花将军思亲心切,必不肯进城赏光,故于昨日差人请二位老人来此,请将军进城少叙,明日回家如何?”木兰目视赵李两位。二人见此,都说:“我等现已返回故里。回家乃举手之劳,何争迟早,再说今日有幸见到花伯父、伯母,正好和花将军一起分享天伦之乐,哪能就走。”两人说毕,一齐向花老夫妇施礼,拜见后,向二位老人笑说:“明天我们还要到伯父家讨杯酒吃,谅二位老人不会舍不得吧。”说得众人都大笑起来。
第二天,四将和花老夫妇在城外告别送行诸官,同去花源头村。张羽父母和木兰姐姐等许多邻里都跑到20里外迎接她们。木兰弟弟在家里杀猪宰羊,忙着为他们接风。
中午到达木兰家,吃饭时,赵军、李侠见木兰未来陪同,二人正想捉问原因,只见一位青年女子笑着走来,向二人深深一礼说:“木兰失陪,累二兄久等。”说着拿起酒壶给二人斟酒。一时间惊得二人目瞪口呆。花孤笑着:降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行前和张羽订婚等事情向二人作了说明,并请二人宽住几天,待木兰、张羽成婚后,让木兰和张羽陪同二人回家。
木兰要成婚的消息传出后,本地官员,附近乡亲,纷纷赶来庆贺,花家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婚后,尽管皇帝给她和张羽赏赐了许多金银,二人仍和从前一样种地、纺织,过着普通农家生活。只是由于军队生活中养成了练武习惯,经常和张羽一起骑马练武,现在花源头村旁那一座较平缓的山——“走马梁”,就是当年木兰练武之地。
据说,木兰活了80多岁,她逝世之后,就埋在万花山花源头村旁的一座山上,当时皇帝还专门派人来给她送葬,墓下有石阶路,路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狮、石羊,还有拴马桩等。历久香火不灭,尤其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虽时隔1500多年,仍盛传不衰。
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女英雄,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古朴典雅,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园内有木兰全副戎装,跃马横剑,飒爽英姿的巨型石雕;有依山而建的墓冢;石碑上刻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我国着名诗人自居易、杜牧等歌颂花木兰的诗和词。
传说故事(二)、
据说一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北魏时代,中国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英雄,名叫花木兰。这花木兰就是延安万花山下的花原头村人。木兰家共有五口人,父亲、母亲、姐姐、弟弟和她自己,她父亲花弧,是一个老实巴结的庄稼人,年轻时当过几年兵,以后便一直务农。那时候,妇女还一般不下地劳动。靠父亲的辛勤耕耘,在木兰小的时候,这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可以。但是,当时正值北方的突厥入侵,连年战争,长久不得安宁。为了扩充兵源,农村中被征去当兵的人多如牛毛,连老弱病残也不能幸免。有一年,木兰的父亲又一次被征兵了,朝廷下的十二本征兵名册中,每本上都有花弧的名字。这件事,立即使木兰全家人个个愁眉不展。
在这种情况下,正在给姐姐织嫁衣的十七岁的花木兰,心情尤其沉重。她一边织布,一边不由连声叹息,叹息声比织布机声还响亮,往往是织机上线断了,木兰的叹息还不断。她在苦苦地想着一个问题:父亲已年过了花甲,年迈体弱,怎么好去应征呢?再说他走了,一家人的生活又依靠谁?自己又没有个哥哥,替不得父亲。有个姐姐也已许了人,很快就要出嫁,早晚是人家的人了。弟弟哩,才十来岁,还是个不懂事的猴娃娃啊。想来想去,她终于想到了自己身上。“对,我自己已经十七岁了,正够征兵年龄。能不能我去当兵,解除父亲的危难,保住一家人的生活呢?”可是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女子,说明了人家肯定不要。这样她又想到了应该女扮男装,从此装得象个男子汉大丈夫的样子。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她的父母亲。开始,父母亲坚决反对,姐姐也觉得不合适。只有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弟弟,一听打仗,就跃跃欲试,一边支持她:“好,姐姐,咱们一块去。骑上马跑呀跑,拉开弓射呀射,杀尽一切坏蛋。”弟弟的几句话,只惹得二老更加烦忧。可是,烦忧有什么用?王命是无论如何不可违啊!思来想去,二老最后还是采纳了木兰的主意。
木兰要去从军了,临走时,这家人几乎是全力以赴为她备办行装。年迈的父亲,跑遍了延安市的三街六巷,买齐了战马、马鞍、马辔头、马鞭子、姐姐推迟了婚期,和小弟弟一起一直把她送到十里开外的罗崖村。
花木兰穿着男子的衣服,马不停蹄地赶路,几天后就渡过了黄河,跨越了黑山,上了战场。一口气,木兰当了十二年兵,从一个战场倒到另一个战场,成年四季在沙漠里、草原上行军,经常是枕戈待旦,夜不脱衣。因此,谁也没有识破她是个女子。木兰作战勇敢,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赢得了官兵的爱戴,从土兵一直升到先锋将。突厥求和后,她终于得胜回朝。天子降阶接见她,亲口封她为尚书郎,还暗地打问她成家了没有,打算招她为驸马。但是,这一切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木兰都婉言谢绝了。她归心似箭,非常想念她年迈的双亲,只求天子能赏给她一峰长腿骆驼或千里马,送她早点回乡省亲。就这样,木兰回到了花原头,回到了生她养育她的山沟沟。走时还是个十七岁的黄毛丫头,回来时已咸了年近三十岁的年轻将军了。年过古稀的父母亲,互相搀扶着,颤微微地一直跑到四十里路外的延安城迎接她。已经成了家的小弟弟,为给她接风,杀了猪,宰了羊,请来全村人和邻近村庄的乡亲们吃八碗。出嫁了的姐姐,也扮得象个新娘一样,特意穿起.木兰参军前给她织的嫁衣,赶来看望她。一个时期,木兰家真是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最可笑的还是木兰在部队时的那些战友了,他们巴巴儿赶来瞧自己的伙伴,到了木兰家,却发现木兰原来是一个俊俏的年轻女子,一时间,真是惊得目瞪口呆。
尽管朝廷在生活上给了木兰及其优厚的待遇,但是返家后,木兰并未闲着,还是和从军前一样纺花织布,别的妇女干什么,她也干什么。只是由于在战场上养成了习惯,每天都想骑马练武,常骑上战马在万花山山顶溜达。远眺北方,回忆从军的生活。跑的次数多子,万花山山顶被马蹄子踩出一大块平地,长约二里左右。因此,后人便把木兰骑马练武的地方叫成“走马梁”,祖祖辈辈相传,这一名字始终没有改。
木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和平,她也喜欢种花,立志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花团锦簇。征战回来时,她路过延安府时,看到那里的牡丹开得格外鲜艳,就采了不少牡丹花种子。解甲归田后,她亲自动手把那些花种播种在万花山上,一有空就给小苗锄草松土。说也奇怪,这些花种一入土,便在万花山扎下根来,以后,再也不用种,年年月月开不败,越长越旺,引得满山都是。所以,这万花山后来干脆成了一座牡丹山。(传说洛阳牡丹也是从延安万花山移栽过去的)
木兰活了八十多岁,后来是无疾而终,她的陵墓就在万花山三河对面的另一架山上。坟地是按她的遗嘱选的,据说为的是让她一睁开眼,就能看到万花山上的牡丹。埋木兰时,皇帝还派了人来参加葬礼哩。木兰的墓很高大,位于山顶上,墓下有石阶路,路旁有石人石马石头狮,还有拴马桩,长时间享受祭祀,历久香火不绝。人民总是不会忘记自己民族的英雄。直到今天,木兰墓地所在的那架山,还被花原头村的人称作“花家陵”。
传说故事(三)、
陕北的山尽是尖山窄、跌死松鼠摔死蛇的地方。可是延安城北万花山上却有一块几里长的平顶山,人称走马梁。传说此地是花木兰的家乡,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自幼常在这里骑马练武,风雨无阻。跑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马蹄子把一个普通的尖山峁子,踩成一个平坦的大山梁,连她的山马石,也磨出一道深深的脚印子,至今显而易见。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哩!
离走马梁不远,有个很小的村子叫花石砭,村里从前住着一个叫花弧的花大爷,年纪已经六个挂零,但身子骨还挺硬朗。他幼年家贫,穷的像水冲了一样。只牙背井离乡,漂流江湖,拉马卖艺混日子。四十岁还没娶妻,五十岁招了寡妇,得了个老生女子,起名叫花木兰。从此花大爷便牵马回家,苦度日月。
花木兰长的俊巧标致,心灵口爽, 自幼勤苦好学,眼母亲在家纺线织布,随父亲出外,登山放马,练枪舞剑,起早摸黑,常常把马放到万花山上,一背过人,就拉过父亲卖艺骑的菊花青,练上练下,练骑练走。久而久之,一上马,驱云赶雾,风驰电掣。他父亲花弧一见,叹口气说:“哎!卖艺是个苦活,江湖所为。你练这作甚?” 花木兰说:“骑马不只为卖艺,平素练就,战时就可保卫疆土,为国出力嘛!”父亲觉得小小木兰,言之有理,就更加喜爱,便亲自教她练习骑射。并教她说:“你要夏练三伏,冬练数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不能偷闲松劲,方能练出真正本领!”木兰头一歪说:“真要那么多的时间?”花弧说:“真的。冰冻三尺,一日之寒呀,岂不只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说着就拉过马,让花木兰练骑。花木兰上了马,踩稳镫,双膝在马肚子上一磕,勒紧马嚼子,一扬鞭,菊花青一声长啸,跑了没几步,道络坎坷不平,一颠一跛便放慢了步子走起来。木兰说:“哎呀,这地无三尺平,没有道,咋好跑马哩?”花弧看看起伏的万花山岭说“道是人踩出来的。没有跑马场,你骑的次数多了,就会踩出来的。”木兰听了父亲的话,每日随父练骑马,学射箭,日复日,年复年,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万花山尖也踩出一条宽绰的平道。她也成了上下川百十里难挑难拣的一个英贤女子。
有一天,花木兰早早起床,洗过手脸,对着梨花圆镜,理好云鬓,插上黄花,上了西阁,唧唧喳喳织起布来。忽然小弟从门外蹦跳着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在花木兰面前绕绕,笑着说:“姐姐接喜,喜到!”花木兰一边织布,一边手不停梭地问:“看你高兴地像过年似的,有甚喜哩?”小弟说:“驿差送来了信,八成是姐夫从边关上给你寄来的。”花木兰一听,不由脸上泛起一朵红云,停住织机,说道: “快拿来让我看!”她睡梦中也都盼出征边关的未婚夫给她来信报喜哩!小弟头一歪,淘气地把信往脊背后一藏说:“不给、不给。你织你的布,光给姐夫缝衣穿,不给我缝花袄,我就是不给。”花木兰哄着说:“别淘气,你先给姐姐看了信,我织好了布,一定先给你和爹爹每人缝一身新衣服穿。小弟一听,高兴地手一扎,脚一跳,随着“给”一声,这才把一个大信封,塞在姐姐手里。木兰接过信,用唾沫在口上泯了一下,打开信封,展纸一看,不由心中一惊。这原是一封军帖,那上百个花名单上,第一个就是父亲花弧的名字。便“哎”地叹了口气说:“又来征帖了,十二卷上,封封上都有爹爹的名字哩!”
原来,这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北方突厥族入侵中原,国难当头,皇上大点兵,到处插起征召的旗子,将征来的士卒送到边关去消灭敌寇,保家卫国。一连多次的征召,弟兄多的走了,又征弟兄少的,青壮年征完了,又征老的。木兰的未婚夫就是先前征去的,时过三年,音信全无。没想到这次征召,却轮到了年过花甲的老爹爹。
小弟见姐姐手里紧紧捏着书信,脸上失去了笑容,心中闷闷不乐。便曳着姐姐的衣襟问道:“姐姐、姐姐,啥叫征役?”木兰回过头,解释道:“征役就是征兵。”“啥叫征兵,姐姐。”小弟打破沙锅问到底。木兰细细说道:“征兵就是征集壮丁,和你姐夫一样,送到边关去打敌寇。”“信上要谁呢?”“头一名,点的就是咱爹!” 小弟一听,奴了一下嘴说:“我不,爹爹的胡子都白了,还要他象姐夫一样去打仗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咱爹爹年纪最老,却会骑马善射,本领非凡,名声在外,人家指名要征他哩!”小弟一听,头一趔,嘟噜着说:“不,我离不开爹爹,我不让爹爹去。”木兰摸摸小弟的头说:“皇上征兵,怎敢不去,看样子,非去一个不可。”“那让我去。”小弟争着抢着要去,并把手举起来,像一把大刀似的往下砍,喊着:“杀、杀、杀!”说着让姐姐看。木兰苦笑了一下,一把拉过小弟说:“不行,你年纪小呀!”小弟抢着说:“年纪小、年纪小,再长几岁,就你这么高了。”说着,挣脱身子,跷起脚尖,和姐姐站在一起,要比个高低,逗得姐姐也笑了。小弟说:“笑什么?”他把头往后扬,“我要有姐姐这么高,就替爹爹去应征。”小弟说:“你是个女孩子,人家不要呀!”花木兰不服气地说:“女孩怎么样?女孩就不能像男子一样能带兵打仗吗?我想,女孩也一定能带兵打仗。”
他们正议论着,父亲花弧从门外进来了。他一见女儿愁容满面,长吁短叹,便问:“木兰子,你病了?”木兰摇摇头。父亲又问:“是熬煎织不下布?”木兰说:“不是的。”“那你有何心事,这样犯愁,快说出来,别呕在心里,伤坏了身子。”木兰从织布机旁抽出一封军帖,交给父亲说:“你看,这又是一封军帖,点名要爹爹去应征。”花大爷一看,哈哈一笑说:“国难当头,我去就是了,我儿不必发愁。”木兰沉思了一下说:“爹爹年迈体弱,身子多病,咋能应战呢?再说,你走了全家老小生活靠谁过。我看还是让我代父应征吧!”花大爷一听,“咳”了一声说道:“我女一片好心,大有爱国之情,怎奈你是一代女流,替父出征万万使不得啊!”小弟站在一旁,听的分明,拉住爹爹的衣袖说道:“爹爹,我是小子,让我去吧!”说着伸伸脖子,撒起娇来。木兰说:“还是那句老话,你年纪小,还不够征兵年龄。”小弟争着说:“也是那句老话,再过两年,我就长的比你还高。”姐弟俩争论不休,都要爹爹评断,看到底该谁去。
花大爷为难了,他看看儿和女,半会没发表一句话来。他有心叫儿子去,儿太小,叫女去,女子出征自古以来少有,他不放心。最后拿定一个主意,便说:“国难当头,好汉才能应征,出兵打仗,要有真枪真刀的硬本事。我看姐弟不要争了,我考考你们姐弟,谁胜了,谁就去。”小弟拍着双手说:“能行、能行,我问头一件?” 花大爷在院里东瞅瞅,西瞅瞅,说道:“你们看咱门上这块千斤石,我准备搬到门外作上马石,谁能搬出去,我就叫谁去。”
小弟不等姐姐说话,又抢先说:“你们看着,我先搬。”说着挽起袖子,抡抡胳膊,深深吸了几口气说:“闪开、闪开,让我搬。”说着走到巨石跟前,双手搬住石头摇摇,奋力往起一搬,把石头立栽起来,但左右前后移它不动,怎么也搬不走。直挣得满脸通红.,头上直冒汗。他父亲在旁给他扶助着,说道:你年纪小,力量弱,小心塌了脚,快放下,叫你姐姐搬吧!“
花木兰看看小弟说:“不行吧!还得再吃几年五谷。”说着缓缓走上前去,扣住石头,“嘿”地一声,双手先把石头抱在大腿上,再“嘿”地一声扛上肩头,不太费力地扛出大门,“嗵”地一声放在硷畔上。
小弟一见姐姐把石头搬走了,急着嚷嚷:“不行、不行。你年纪大,我年纪小,这不算数。打仗要使枪舞剑,又不是卖力气。”
花大爷正要试试孩子们的本领,便说:“行,这算第二题,我当评判,谁打过谁,谁替爹爹从军。”木兰说:“行、行、行。若要好,大让小,再不准弟弟耍赖皮,莫反悔。”小弟说:“谁耍赖?不悔就不悔,咱来勾勾手。”说着要和姐姐勾手打赌。逗得大家都笑了。
花大爷称赞道:“好吧”说这叫他们姐弟各备枪剑,准备好了便说:“开始”只见花木兰手执花枪,小弟手舞双剑,双方格斗,枪剑相撞,飞花流云,各不相让。最后花木兰用了一个回头望月之势,暗里一个飞脚,将小弟双剑踢出几丈远,按住小弟。弟弟被擒,还嘟着嘴,不服气的说:“姐姐说话不算数,为啥暗箭伤人。”
花木兰扶住小弟,笑笑说:“你哪知兵不厌诈啊!非是姐姐不相让,两军交战,拼得你死我活,谁还让你不成,还是叫姐姐去,你跟爹爹再学几年再说。”
花大爷眼见女儿武艺高强,十分高兴,也相劝着小儿子:“那就叫木兰去吧!你姐姐有这番本领,去也能防住身子。只是她是个女孩子,我总有些不放心。”
花木兰忙拱手作拜,有理气强地说:“这有何难,男女都不是一个鼻子一张嘴吗!”说着扭回头,跑回闺房去了。脚刚踏进门,还扭头向外说,“你们先歇息一会,小弟不服气,一会我就来,咱再比试比试,在商量嘛!”
花木兰进了闺房,半会不见出来。直等得小弟在外胡游乱转,干着急,便跑进房里去叫。找了半天,也不见姐姐的面。跑出来说:“屋里没人。”
花大爷说:“明明回去了,怎么没人,你再看,是不是跑到机房织布去了。”
小弟又跑到机房转了一圈,还是不见,跑出来又向爹爹说:“没在那儿。”
花大爷说:“我就不信,明明看着回去了,还能把大大的一个人没了。”这时,门外有人喊:“花老在家里吗?”花大爷说:“谁呀,有啥事,请进来。”这时从大门外走进一个眉清目秀的相公,脚蹬薄底黑靴,头戴绉绸蓝巾,身穿榴红长袍子,边走边说:“把你的菊花青借给我,我要到走马梁试骑一番,看能不能善骑应征啊!”花大爷说:“马在槽内拴着,你今不要说应征试骑,就是跨上出征,我老汉也是心甘情愿的。”小弟在旁听着,着急地说:“咱家只有一个菊花青,你给别人骑了,姐姐出征骑什么?说的相公扑哧一声笑了。
花大爷、小弟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花木兰。
大爷说:“噢!你这死女子装的可像,你在捉什么迷藏? ”
花木兰说:“我刚才进屋穿了一身相公的衣着打扮,从后门溜出去,打前门进来,爹爹、弟弟一时都认不出来,别人怎么能认得我是女流?”
小弟拍着手说:“姐姐女扮男装变成小子了。”
花木兰说:“是呀!爹爹你就放心让儿去吧,我女扮男装,处处小心,绝不会出差儿的呀。”
花大爷无可奈何地说道:“行,行。快准备,你就替父出征去吧!”说着,就叫小儿给木兰杀鸡、煮饭。他还亲自到延安府三街六巷为自己的菊花青马买了西宁鞍,戴上挽红花的辔头,送女儿去参军。小弟见姐姐要从军起身,专给马戴上嚼子,披上鞍子,上好肚带,把马喂得滚瓜溜圆,早早牵到硷畔上那决千斤石旁,专等姐姐跨马出征。
花木兰脱去旧时女装,头扎红缨巾,身穿丝绸绿战泡,脚蹬虎头薄底靴,她双脚踩在门外刚搬出去不久的上马石上,右腿一跷,骑上菊花青,看起来十分英俊威武,有谁认出她是女流呢!花大爷和小弟送她走过走马梁和四十里大平川,难舍难分。花木兰从延安替父出征了,临走时,花大爷还一再叮咛:“不要惦记家里,此去愿你以国事为重,血战沙场,建功立业,保卫疆土。”
后来据说花木兰出延安,过黄河,跨黑水,走清山,人不脱衣,马不卸鞍,征战十二载,阵阵出奇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乱平息后,可汗念她有功,召进朝来,要封她为当朝二品尚书。花木兰推辞不干,要留招驸马,她更不从。可汗只好说:“你功勋卓着,满朝金银财宝你爱什么就拿什么吧!”花木兰说:“我什么也不要,骑马回家探望爹爹、小弟就行了。”可汗应允,派亲近挑出最好的马送她回家。沿途官民听说花木兰将军载誉而归,都拥来赐物赠礼,花木兰什么也不要。只是路过延安府梁村时,看到这里的牡丹很鲜艳,便买了些种子,带回家来。
花木兰回到故乡花石砭后,脱去战袍,换上仕女装,仍和过去一样,纺线织布,耕田种花,侍者扶小,却不忘战时生活,每天习惯地骑上战马奔上万花山顶,教弟弟骑马练武,一直练到八旬开外,老而不息。她死后埋葬在花石砭对面的山岭上,至今人们把这座岭叫花家陵,她经常骑马的地方叫走马梁,她住的村子叫花石砭。
花木兰的传说故事及诗歌,很多,众说纷纭。花木兰堪称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排难走险,视死如归,顽强拼搏,英勇取胜,热爱家乡,不谋官禄,居功不骄,视为品德绝佳、情操高尚。
木兰的传说亦属人类之宝贵精神财富,木兰之形象至今仍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壮志报国之忱。
正是由于花木兰传说的魅力,延安筹建了万花山牡丹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逢庙会和牡丹花会,附近几个里路外的老乡都来这里赏花赶会,敬祭巾帼英雄花木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