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下第三单元备课思考

三下第三单元备课思考

作者: 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21-02-13 22:30 被阅读0次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要求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教学内容确定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复述故事。

三下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何读懂故事背后的道理,用来指导生活较难。

我的思考:我们可以借助课后习题、学习提示、“交流平台”、习作、“快乐读书吧”中语文要素的提示,把课后习题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落脚点。

(一)读通故事,感受内容,夯实基础

课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载体,完成基础知识教学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词,感受故事的主要内容。

比如进行《守株待兔》文言文教学时,首先要把课文读通顺,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一要从阅读经验入手,初步感受课文。引导学生讲一讲,其他同学听故事,了解故事大意,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

二要正确朗读。首先读准字音,读准“宋、耕、释、翼”等生字字音,然后在把课文读通顺的过程中检查正音;接着读准“而身为宋国笑”中“为”的字音;

三要读出停顿。教学时,可以先范读,学生听。找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多读几遍,再同桌互读、分组读。

突破文言文阅读,后面三篇阅读就较容易了。

《陶罐和铁罐》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默读,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鹿角和鹿腿》带着问题“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自读课文,圈出表现鹿态度变化的词句,让学生说说故事结局是什么;

《池子与河流》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池子与河流”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前后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会发现:读通故事,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感受故事主要内容,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较易达到,这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基础。

( 二)读懂故事,复述故事,领悟寓意

寓意藏在故事背后,孩子并不能轻易懂得,该如何读?引导孩子读懂故事,需要将单元要素与课文整合,找到具体“落脚点”。

《鹿角和鹿腿》中,课后第二道习题是“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如何把习题展开设计学习活动,让“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软着陆呢?第一课时借助关键词“鹿角、欣赏、美丽、鹿腿、抱怨、难看”讲故事,旨在搭建梳理故事内容的支架。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词“狮子、逼近、撒开长腿、挂角、挣脱、没追上”提示学生复述最惊险的第5、6自然段,先讲好故事的精彩部分,再次利用“鹿角、欣赏、美丽、鹿腿、抱怨、难看”完整讲述整个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力求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为学生领悟寓意打好基础。这样循序渐进,降低了难度,教师再继续追问“小鹿对鹿角和鹿腿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你感悟到了什么?”引领孩子悟出小鹿明白的道理。

(三)读透故事,勾连生活,深化寓意

《鹿角和鹿腿》是寓言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学生不但要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要知道“明白道理”的方法:从讲故事中明白、从勾连生活中明白、从自由辩论中明白。在辩论中明理延伸,结合“快乐读书吧”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以篇达类,提升孩子寓言阅读素养。

“读通故事,夯实基础;读懂故事,领悟寓意;读透故事,走向生活”既是教学过程,更是学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交流表达等能力训练,教的是眼下这则寓言,孩子掌握的学法是阅读寓言策略,这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

我们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把握“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种课型,实施单元整体设计,教学前后融通;依据不同学情,自觉关联语文要素,发展学生思维,寓言单元教学效果或许就会更加显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下第三单元备课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pu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