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字DAY.15】
梁启超墓园,坐落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北京植物园内,是为数不多的、保存下来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的设计实例作品,处处精心、步步为营,颇显大师风范。
康有为、梁启超这一对师徒,如果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对“既生瑜亮”的最佳CP。不过,撇开两人的政见新陈、文章高低、学问浅薄都不谈,有一点,康有为无论如何不甘和不屑,都是无法与他的弟子梁启超比肩的,那就是子女。
康有为一生娶妻六人,共生育十女四男(或为九女四男,康有为四太太市冈鹤子之女凌子传为鹤子与康长子康同篯通奸所生,故不列入排行)并有养女一名(六太太张光1919年与康完婚,1927年康去世后,张光过继其兄之女康静谷为女),长大成人者有四女二男。梁启超一生娶妻二人,共生育四女五男共九人,均长大成人,且学术颇丰。
虽然章诒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将康有为次女康同璧奉为“最后的贵族”,虽然康有为子女中不乏康同薇、康同璧这样的才富五车的奇女子,但还是比不过梁启超九子女的超高成就,当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一门三院士。
北京植物园内的梁启超墓园,实际上应为康有为家族墓园更为贴切。因为除了梁启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外,墓园内还有梁启超胞弟梁启雄、次女梁思庄、三子梁思忠墓、侄子梁思乾墓,每一座墓也都各有特色。
在梁启超李蕙仙合葬墓旁,有一棵白皮松,名为“母亲树”,松前有卧碑一通,上有碑记记述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生平及对家族的贡献。有人以此解读,王夫人未与梁启超及大夫人合葬,是因为王桂荃本是随嫁丫鬟,身份地位不够等等,个人觉得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其实王夫人是文革时期的1973年去世的,尸骨无存。所以梁氏后人只能植树纪念,“愿夫人精神风貌长留此园,与树同在”。
在梁启超墓高台下,有两方小墓,是现今公墓中最为常见的形制。一方是梁启超胞弟梁启雄和夫人赵聘贤合葬墓。梁启雄,1900年出生于澳门,字述任,梁启超最小的弟弟。1925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任教,梁启雄从兄作助教,学先秦诸子,后自学成才,成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尤精荀子,著有《荀子柬释》等。生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梁启雄墓的侧前方,有一方形制相似规模略小的墓,是梁启雄的长子梁思乾墓,梁思乾的生平我并没有查到。不过两方墓的位置,倒是暗合我国古代墓葬长者居上、子孙列前的“携子抱孙”之态。再次感叹梁氏后人,平凡之中见真章。
在梁氏墓园之中,还有两座墓,都是梁启超的子女之墓,一座是梁启超的次女梁思庄墓,一座是梁启超的三子梁思忠墓。
梁思庄,梁启超次女,1908生于日本,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擅长西文图书的分类编目,是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领域的拓荒人。梁思庄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奠定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的基础。1980年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1986年在北京病逝。梁思庄的墓的基座,被精心设计成一叠书本的样式。
梁思庄的丈夫吴鲁强也是一位牛人。吴鲁强是民国广西省教育厅厅长、广东省国民大学校长吴鼎新之子,两人1933年完婚,可谓琴瑟和鸣之神仙眷侣。吴鲁强是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博士。193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时年26岁,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1932年他应聘为广州的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吴鲁强一直对中国古代化学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曾最早将《周易参同契》和《抱朴子内篇》中关于“金丹”、“黄白”两篇文章译为英文,向西方介绍中国炼丹术。1935年吴鲁强专程去香港向对道教史颇有研究的许地山请教。不料当他带着大批资料回到广州开始着手撰写时,却因在香港染上了伤寒病,仅二十余日后便辞世了。
吴梁夫妻两人育有一女,名吴荔明,1933年出生于广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吴荔明嫁与晚晴名人杨度之孙杨友麟。两人有一子,名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过不太清楚,夫妻两人为何未合葬。
梁思庄(1907~1932),梁启超三子。出生于日本,早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后赴美就读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著名的西点军校。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国内北伐战争如火如荼,梁思忠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战被梁启超劝阻。梁思忠毕业回国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梁思忠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沪会战中浴血奋战,表现出色。可惜在战斗中不慎因饮用不洁的水患上腹膜炎,并贻误治疗时机而不幸去世,年仅25岁。
比较有意思的是,整个墓园之中,梁启超、梁启雄的墓背北面南,是我国墓葬的常见朝向。而梁思庄、梁思庄的墓则是背南面北,面向父母的墓。而墓园的设计者,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的墓,却并不在此。
因为梁思成生前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故其骨灰存放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骨灰堂中。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墓,则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二区之中。
关于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的爱情故事,很多文章都有,不赘述,不过有意思的是,痴迷林徽因而终生未娶的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内。三位传奇去世后相距不远,且梁思成、林徽因也并未合葬,颇似三人生前之关系。
PS: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需要后人执介绍信方可入内,我不得探寻两位。
最后,归纳一下梁启超所有后人的情况。
梁启超正室李蕙仙,生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三人。侧室王桂荃,生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六人。
(长女)梁思顺(1893~1966),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革期间受批斗,含冤去世在北京家中。1911年嫁与康有为弟子、马来西亚华侨、著名外交官周希哲。周梁夫妻共育子女4人,分别为长女周念慈(曾任金陵大学教授)、长子周同轼(著名骨科专家)、次子周有斐、三子周嘉平(著名遗传工程学专家)。
(长子)梁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1928年娶民国教育家林长民之女林徽因为妻。梁林夫妻两人共育子女2人,分别为女梁再冰(曾任新华社记者)、子梁从诫(著名环保学者、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始人)。林徽因1955年去世后,梁思成1962年娶其清华大学护工林洙为妻,两人无子女,林洙健在,为梁氏后人及拥趸者所恶,不赘述。
(次女)梁思庄(1908~1986),著名图书馆学家。1933年嫁与著名化学家吴鲁强。吴梁夫妻两人育有一女,吴荔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教授)。
(次子)梁思永(1904~1954),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1930年娶梁启超正房夫人李蕙仙的侄女李曼福为妻。梁思永先生墓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内,不过我之前探访未注意到过。梁李夫妻两人育有一女,梁柏。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9398/17222e17ad292889.jpg)
(三子)梁思忠(1907~1932),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未婚无子嗣。
(四子)梁思达(1912~2001),著名的经济学家。婚姻及子女状况不详。
(三女)梁思懿(1914~1988),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嫁与时任中苏友谊医院院长张炜逊。
(四女)梁思宁(1916~2006),曾在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从事宣传工作,1946年嫁与青年学生成长为革命干部的章柯。1948年,章梁夫妇被诬陷为叛徒,蒙冤35载。
(五子)梁思礼(1924~2016),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梁思礼与原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人事部门工作人员麦秀琼结婚。梁麦两人共育有子儿3人,分别为长子梁左军,30岁时跳楼自杀。长女梁红(航天502所技术骨干),次女梁旋(从商)。
梁氏一门,三位院士,九人均成大器,实为难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