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学校见缝插针,终于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大师眼中的大师,似乎看得更为透彻。
苏轼还未考取功名时,就已金美名远扬,作品广为流传,在朝中初露锋芒时更是被人推崇。却因随性直率,喜欢将所感毫无保留地写入诗中而使命运多舛。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写万字书,后自请外调,但仍在书信诗作中表达对宵小之辈的鄙夷,终于为自己招来祸患,乌台诗案中,苏轼曾一度认为自己会被杀,却又因问心无愧,安然入眠,消除了皇帝的疑心。
被贬黄州,却成了苏轼最逍遥的日子,东坡种菜,茅屋煮肉,做瑜伽,炼丹药,与朋友喝酒散步,不亦乐乎。
重新被启用的苏轼曾一度官极人臣,但从未想过为自己复仇,而是一心扑在解除王安石变法的后患中,自请外放杭州,在杭州疏浚河道,整修运河,重修西湖,早早屯粮以应天灾……苏轼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民。
再遭报复,苏轼被贬惠州和澹州,依旧如在黄州时以苦为乐,逍遥山水间。
看,达时兼济天下,困时修炼己身。苏轼,总能迅速地在不同的身份中适应,变换心态,怪不得,古往今来,只有他当得起一个“达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