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KnowYourself “人生必修课之「向焦虑情绪说不」”
做好焦虑管理,你值得拥有更轻松的人生
第一课 焦虑制造机:内心的三种冲突
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病”。
让我们感到焦虑的场景,无处不在。更多选择带来的,并不是更多的自由,而是一种消极的无穷无尽感,太多的选择让我们应接不暇,反而会让我们陷入不安与焦虑。
持续的焦虑会给我们身体、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
· 身体上的不适,比如说:我们会感到头晕、肢体上有刺痛感、甚至出现胃痛、恶心、腹泻、或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的症状。
· 精神上的不适,比如说:坐立难安、睡觉时辗转反侧、容易被惹怒、或者总是陷入在不健康的怀旧之中、注意力无法集中等。
焦虑来源于冲突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抑制、症状与焦虑》一书中曾指出,焦虑来源于冲突。在他最经典的理论中,人格分为三层,“本我”、“超我”和“自我”。
· “本我”代表的是潜意识层面的欲望和冲动
· “超我”代表的是父母与社会教导的道德和良心
· “自我”是二者之间的“执行者”,它一方面受到来自欲望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受到道德的压制。
基于“本我”“自我”“超我”的三种冲突:
· 当自我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会产生“现实焦虑”
· 当超我与自我发生冲突时,会产生“道德焦虑”
· 当本我与自我发生冲突时,会产生“神经性焦虑”
焦虑背后存着不合理信念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焦虑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情绪背后存在着不合理信念。焦虑,作为一种情绪的通用货币,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更深层的、更痛苦的情绪。
第二课 原来你的焦虑背后藏着这些想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阿尔伯特·埃利斯说过:“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感到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人们带着这些想法,或者产生健康的负性情绪,比如说悲哀、遗憾、迷惑和烦闷,或者产生不健康的负性情绪,比如说抑郁、暴怒、焦虑和自憎。”
情绪ABC理论
解释了情绪产生的过程,事件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是我们对于事件本身的想法和想法背后的信念,即Belief。焦虑情绪的产生,同样如此。
5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 认为事情总是非黑即白:具有非黑即白、两极化思维模式的人,会常常感到困惑。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自己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美,那自己就是一个完全的失败者,如果有这样的想法,他们常常会在工作、学习中迟迟不开始一项任务,从而引发自己焦虑的情绪。所以说,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看问题会过于极端,一旦没有达到自己认为好的标准,就会感到焦虑。
· 自动过滤积极信息: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在各种场合中都只关注那些负面的部分,自动“过滤”掉那些好的地方。
· 过度概化:基于自己某一次或几次的负面经验,得出非常泛化的结论,认为那些发生过一两次的坏事一定会再发生。比如受到了一个人的拒绝,就觉得自己完全不讨人喜欢,一定不会被别人接受,会孤独终老。这同样会导致一些社交焦虑的问题。
· “应该”构想:用“应该怎样”和“必须怎样”来激励自己和要求他人,常常容易适得其反。埃利斯将这种称为“必须强迫症”。他们对事物有着非常刻板化的期望,觉得必须如何如何才是好的,当他们没有达到自己的“应该”时,他们会讨厌自己,感到焦虑、羞耻或者内疚。当他人没有达到“应该”构想时,他们也会感到焦虑和痛苦,并因为坚信自己是对的而愤愤不平,比如创业就应该成功、毕业了就应该买房、伴侣就应该完全了解自己等等。
· 情绪化的推理:把自己的情绪反应当作“一件事是真的”的证明。他们不以理性的规律而是以变化不断的情绪体验来认识世界。比如,一个人感觉自己很丑,他就把这种感觉当成“我果然是个丑八怪”的证据。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受欢迎,因此开始逃避人群,事实上别人并没有表现出不友好的迹象。没有办法区分情绪和事实,是人们感到焦虑的重要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