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小烦恼

作者: 君梅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2-08 16:17 被阅读18次
    女儿的小烦恼

    文:君梅   图片来源:网络

    陪伴也是一种爱,尤其是当孩子需要面对问题的勇气和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时。

    ——题记

    为人父母,在孩子们迈出每一步时,出于爱,我们总希望用我们的经验帮他们避免问题或解决问题。当孩子准备做某件事时,我们可能急切地想要给他所有的预防方案;当孩子被某些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折磨的流眼泪的时候,我们可能焦虑地想快点儿给他解决方案,帮他走出问题;当孩子犯了我们看来“很低级”的错误时,我们又有可能忍不住想要立刻纠正过来。但有些时候,我们其实也可以像孩子那样思考,而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灌输。

    什么时候才能不午睡

    自从女儿上幼儿园之后,午睡一直是她的头等烦恼。她常常睡不着,而老师又不让她在午睡时间做其他事,只能乖乖躺在小床上。

    最初,好多个周日,她一想到明天就要在幼儿园午睡了,她就撒着娇哀求我能不能不去幼儿园。有时候,她会因为午睡时翻身叹气被老师批评了,在放学时抱着我哭。还有时候,她会仅仅因为中午睡着了而一放学就高兴得跟我宣布她今天有个好心情,因为她中午睡着了。午睡一度成了她心情好坏的致命因素。

    最初,我比她还焦虑,试过各种办法:跟老师沟通,允许她带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午睡时;翻阅育儿书,查找最佳解决方案;在周末或假期时严格按照幼儿园作息时间,在幼儿园的午睡时间千方百计哄她午睡(我一度以为是因为我家里的作息规律不同导致了她无法在幼儿园午睡);我用各种可能的解释,告诉她午睡的重要性和不午睡的危害性……可这一切虽不说是徒劳,但从她没有午睡的比例来看,收效甚微。

    后来,我放弃了这种焦虑的应对:周末或假期,她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午睡和何时午睡;每天放学,我克制自己不再问她中午是否午睡了,甚至在家里我也从不刻意主动去谈午睡问题; 当她主动跟我谈午睡问题时,我不论讲什么,都坚持“午睡可睡可不睡,是自己身体的自由选择”这样的原则。

    现在,她在学校还是有时能睡着,有时假装闭眼到起床时间,有时自己也忘记了有没有午睡,有时自己在午睡时间给自己在心里讲故事。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焦虑,并不断陪她用愉快的阅读、充分的户外运动、小手工、画画等活动,增加她幼儿园之外生活的趣味性。

    我会不会做噩梦

    大概在女儿四岁以后,她开始比较关注噩梦。比如她会在早晨起床穿衣服时,跟我聊晚上做了什么梦;或者晚上睡觉时,问我她会做一个好梦还是噩梦;或者在晚饭时,问我她吃的多不多,会不会导致做噩梦;或者在洗漱前的自由活动时间,边玩边问我她的运动量够不够避免噩梦。

    这种情况到现在都还存在。最初,我发觉她开始关注噩梦时,把噩梦和午睡一样当做一个问题去看待:我翻遍了淘宝、京东、当当的绘本馆,想要找一本专门讲噩梦的绘本来解释她“为什么人会做噩梦”的问题;我一遍遍耐着性子回答她“妈妈,我晚上会不会做噩梦”的担忧,有时候这样的问题能一次性连续问到五遍;我不停地解释她“这么做会让我做噩梦吗?”以及随后而来的“为什么”;我搜肠刮肚地回答“妈妈,为什么我如何如何了还是会做噩梦”……直到有一天,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当她的“十万个为什么了”,再好的答案也不足以抵挡她对噩梦的恐惧,再多的知识也无法让她理解这仅仅是一个夜间的脑部活动,再耐心的陪伴也不足以给她足够的睡眠安全感,我选择让她自己总结答案。

    渐渐地,她的问题不再是“为什么”型的了,而是“我发现”型的了。

    她会在吃饭的时候,刻意不吃得过饱,对我说:“妈妈,我发现吃得太饱有时候会做噩梦,有时候不会。不过如果吃得太饱,肯定睡得不舒服。”

    她会在睡觉前自己做心理暗示,她说:“妈妈,你不用回答我的问题,我只是觉着这样问了之后真的就不容易做噩梦了。”(她习惯在睡前问我“妈妈,我会不会做恶梦”,一般至少连续三遍)。

    她会在和弟弟一起看有怪物的绘本时,告诉弟弟,“别害怕,其实怪物也不那么可怕的,有些怪物只是样子长得吓人,但是其实它并不会吃掉你。”(她所有的噩梦都是关于怪物的)。

    现在,她已经总结出一些导致噩梦的因素以及避免噩梦的小方法了,睡前保持好心情就不容易做噩梦是她最骄傲的,因为这是她完全凭自己几次的体验自己找到的方法。

    弟弟真是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因为儿子比女儿小,又比较贪睡,所以有时候女儿要去上学了,弟弟还在被窝里,让不想上学的女儿羡慕嫉妒恨。这类因为年龄差异导致的艳羡,让女儿一直有个疑惑:妈妈,你为什么不能让我和弟弟一起出生?

    姐弟俩在吃东西时,不知道是由于性别差异还是性格使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姐姐细嚼慢咽地品尝着食物,弟弟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眼睛直勾勾盯着姐姐手里的吃的,问:“我可以看一看吗?”(但通常拿给他看的后果是,他看一会然后直接就放进自己的嘴巴里了,然后露出狡黠的坏笑“已经吃到肚肚里了”),或者直接下手抢。每次遇到这样的场景,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西游记》,因为姐弟俩的行为和表情像极了吃人参果的大师兄与二师兄。但姐姐终究还是孩子,没有孙悟空的修养,弟弟吃了她的“好吃的”,她会立刻晴转大雨,委屈得哭上一阵子。这加深了她对弟弟的讨厌。

    但姐弟俩也不是没有和睦温情的时候。每次接姐姐放学,姐姐一出幼儿园大门,弟弟十次有七次都会冲上去“熊抱”姐姐;姐姐在幼儿园得了什么“好东西”,在跟弟弟炫耀一番后,十有八九也会大方地说“给你玩吧”;弟弟调皮,在一番狂作(zuō)后,被爸爸“调教”得哭了,姐姐也会跟着哭,边哭边说“看到弟弟哭,好难受,也想哭”。

    这就是姐弟俩目前大致的状况。虽然姐姐依然不时地感叹弟弟真是的,怎么总是这样,总是那样,但我不太担心他们的关系会发展得太糟。我之前也为这事烦恼过一阵子,一心想要他们更和谐一点儿,但姐弟俩发生不愉快的次数多了,我想想我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是这么打打闹闹连带羡慕嫉妒恨着长大的,现在关系也不赖,所以除了在他们处理情绪时给些指导和安全防护外,心里也就慢慢释然了。

    陪伴也是一种爱

    李宗盛在《你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中有这样一段话:事过境迁终于明白/人一生中每一个经历过的城市,都是相通的/每一个努力过的脚印,都是相连的/它一步一步带我到今天,成就今天的我/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想,这样的哲理也适用于育儿。也许有些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认识是错误的或者是过于武断的,甚至压制了孩子自己去理解他们刚刚迈出的成长步伐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孩子独立学习的重要性,可能我们就能变得更客观一点,更敏感一点。

    我们是孩子的保护人,但不该提供过度的保护。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但不该以“爱”为由热心过度。

    我们爱孩子,但更应该适当地“授之以渔”。

    孩子,我爱你,包括你成长时犯错的样子。

    君梅说

    有句很正确的废话叫做“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明白,该清醒的时候就不要装傻”,可具体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清醒,谁那么有智慧,能给出准确的界定?所以在育儿路上,真正的智慧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清晰地界定这个问题是不是问题?或者是适时地抓住恰当的管教时机,也或者仅仅是理智地选择合适的“帮助”方法。

    —你可能还会喜欢这些文章—

    01 嘘,让时间来回答吧

    07 偷窃?别再轻易给孩子定罪

    12 怎样做一个好妈妈(男孩篇)

    21  如果让父母帮忙带孩子,我该做什么

    16 管不住孩子看电视?来看看这些牛妈怎么做

    18 上还是不上?是个问题(要不要做职场妈妈)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更大的成功,就是陪伴孩子一起看世界,讨论世界,思考世界,描绘世界,融入世界,进而随 TA 创造一个自己的新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儿的小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tb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