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手帐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39691/4d5a357f5b2a8c37.jpg)
大概我是从去年7月份才开始写手账的。一直到现在已经接近半年了,昨天我跟孩子一起翻看我写的手账,我俩读起来哈哈大笑。
比如说今天情绪不稳定,因为什么事情 。。。还会总结自己一个月有多少次情绪不稳定,还对自己说同一件事希望自己可以不要多次掉进同一条河里。
手帐也记录着那些开心的旅行时光,也非常生气的时光,比如在洱海骑车的时候,他俩把我弄丢了,当时我就特别的生气,现在读起来反倒是觉得搞笑。
时间啊,日子啊,快到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手账让过去那些平凡的日子仿佛能够被触摸到。
今年我早早的买了24年的手账,期待好好把一整年都记录下来。
手帐记录着过去每一天的喜怒哀乐。如果随手翻翻再去看看,定能发现写什么。像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一样,用现在的视角去观察当时的那个自己,对有些事儿看的就更加明白。看到曾经那么在意的崩溃的小事儿,现在你可能早已忘记当时为什么那么生气。它也在提醒着我们,当你在意的,难熬的,启用未来的眼光看待问题,是不是就能让自己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我记录的只有半年的时光,倘若未来很多年,我都记录着这样的时刻,想定会改变点什么吧。
2、阅读记录
简单说说自己阅读的心路历程,以前我也是一个不是特别爱看书的人。是从教育孩子的困扰开始,开始我是读关于家庭教育的书,读了一些才发现自己但还是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叫。读的多了发现我的对象错了,我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这个时候我开始转变观念,慢慢的认识自己,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情绪的来源,也尝试着记录。
就这样一步步走上阅读的道路,开始的范围仅限于名人传记,因为觉得够真实,值得借鉴。到后来逐渐关注自己的情绪,认知等。读到认知觉醒后,发现自己对读书这件事的认识还是非常的浅薄。书读了,仿佛在当下那一刻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就掌握了这个知识,大脑确实是兴奋的,很开心,但过后不久这便消失了。作者告诉我读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实践、练习、输出,通过自己的语言把书中的知识给梳理出来,能够自己产生作品。这才是新知得到运用的最佳方式,让新知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自己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书中的理解记录下来,对自己后续的实践储蓄力量。记录一定必不可少,有输入有输出这才是一个正向循环。所以24年一定还会坚持的事,就是阅读记录。
3、冥想
关于冥想这件事情,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自己之前情绪不是特别稳定,渴望改变。了解情绪管理的方法,正念疗法嗯,ABC心理疗法等这些嗯心理学的书籍,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就是正念冥想。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冥想姿势,盘腿而坐,双手掌心向外搭在自己的膝盖上,这种姿势代表一种对万事万物的接纳。我非常接纳这个词,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生气,就是因为我们接纳不了当前的这件事。
我试着去感受吸气呼气,尽管很多时候大脑总是停留在别处,但是没有关系,当意识到自己走神了之后,再回到当前的这种状态上来。
现在我已经有意识在睡前冥想10分钟,坐在床上深呼吸,把一天不好的情绪都释放掉,让身体感受放松。
书中提到过冥想这件事情可以训练大脑的专注力,也就是说可以从物理层面锻炼大脑的专注力,那冥想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24年希望在这方面还有所精进和突破,时间可以长一点,更专注一点。
虽然我也无法预料24年到底会发生什么,又会经历什么。这三件事情是我会去坚持的。
要和时间做朋友,用很长一段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试着去改变自己急于求成的想法。要知道很多大师都是经历过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去做成一件事情。想改变,那一定少不了时间的积累。
在杂志上看到一位90岁的老奶奶说她人生中
最后悔的事情:
「60岁的时候想要学拉小提琴,但是觉得已
经太晚了所有没有去学。如果从那时候开始
学的话,现在我可能已经学了30年了。」
她让我意识到,无论你多大年纪,人生的开
始总不会太晚,你想做的那个瞬间就是最好
的开始时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