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在产品和运营领域的成长生活家上班这点事儿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你的大脑超载了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你的大脑超载了

作者: 水瓶座男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7:37 被阅读127次

    导读:此文为记录我阅读,思考,不断成长,提高自我认知过程的文章。

    Part1:

    本周我的成长是:我对人类的大脑系统有了新的思考和有趣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我曾经的生活、工作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无法长时间专注的原因、短期记忆下降的原因。

    李叫兽,喜欢说这么一句话,“任何事情背后,必有道理”,这句话听起来本身就很有道理的样子,是不是? 基于上周的思考,我想我无法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的行为背后必有原因。于是在得到上专门搜索关于注意力、专注的书籍,想从多方面、多视角来思考和掌握这背后的原理。

    我整理了一份关于认识大脑和提高专注力的幸福书单:

    1.《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2.《心流》

    3.《发现心流》

    4.《超越智商》

    5.《深度工作》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你的大脑超载了吗?

    其中《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这本书是对我我本周成长贡献最大的一本书之一,它让我对人类的大脑系统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也更加认识了我自己。得到“每天听本书”里,大约会有20分钟来解读这本书,虽然时间不长,但确实是把最核心的内容提炼的很好,能够让我们把握到作者的主要观点,朋友门若有时间仔细阅读纸质或者电子版本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三分钟速测:你是否也需要阅读这本书?

    (1)工作时,是否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比如你正在写一份报告,中途接了个电话,再回几封邮件,这时候你有接到了老板更紧急的任务...

    (2)如果有人找,通常会说“稍等几分钟”

    (3)上厕所也会带上休息,保持在线状态

    (4)睡眠时间通畅少于7小时

    (5)常常处于持续低压或紧张状态

    (6)连续45分钟不受打扰(没有电话、邮件、微信、短信等)的情况一周最多出现过两次

    (7)就算没有外界干扰,也很难集中精力持续半个小时阅读一本书,或者一份很重要但很长的报告。

    如果你的答案全是“否”,你并不急需这本书,  不过从书中你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大脑的有趣知识。

    你回答“是”的次数越多,阅读这本书对你来说就越紧急,越重要。


    Part2:

    关于作者:特奥·康普诺利,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荷兰自由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也是多个跨国公司的顾问。精通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学、企业管理等领域。

    在2016年度《全球金融时报》发布的MBA排名中,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力压哈佛商学院,夺得冠军宝座。

    特奥·康普诺利简介

    关于本书《慢思考》:

    她是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人都想要做“多面快手”,多管齐下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你不能只是一个编辑,你还得懂得营销;你不能只是个老师,你还得是沟通达人;你不能只是个学者,你还得是个演说家;开咖啡馆得知道拉投资、找人脉、选地段,种花草的人得学会使用单反和美图,做微商的得懂得写文案,写文案的得懂得90后的心理以及四次元耽美卖萌。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多面快手”角色,急不可耐地同时应对多种任务,透支着身体和精神的宝贵能量,对于大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受到的严重影响却毫不自知。

    特奥·康普诺利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锁技巧和工具,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从而将个人能力和做事效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核心观点:

    大脑是怎样思考的、哪些行为影响了我们深入思考和怎么让我们的大脑在大量的信息里高速运行。

    大脑是怎样思考的

    《慢思考》思维导图

    一、大脑是怎么样思考的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我们的脑子随着我们的生命的存在一刻不停地思考。

    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共同完成我们的认知、决策、思考等活动。反射脑快而原始,它自发而无意识地处理问题。思考脑慢而成熟,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还有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它负责存储信息和激发创意。

    (1)思考脑负责所有的思考过程。特点是处理速度慢,需要保持专注,但容易疲劳,不能多任务并行。

    思考脑作为本书的主角,也是我们大脑里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我们的骄傲。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现代智人才拥有了发育完善的思考脑。但有一个惊人的真相是——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即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你以为你可以同时完成几份工作,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不。唯一可行的多任务并行就是特定任务上和反射脑配合,由反射脑下意识地、习惯性地做某件事。而心不在焉时做的工作,并不会存在记忆,只会消耗时间和能量。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并不是说我有多聪明,我只是对问题思考得更久而已。”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史蒂夫•乔布斯在评价Mac电脑时说:“等你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你会想出很多复杂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确实错综复杂。大多数人止步于此。但有少数人会继续在午夜里冥思苦想,最终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找出简洁优雅的方案。”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专注。这也是几乎所有有所作为人士的成功秘诀。

    案例1:如果驾驶的动作已经练成了肌肉记忆,它用的大脑的资源是非常少的,而且边开车边打电话已经被证实会严重影响司机的反应与判断。有个模拟实验,让一些人分别从一条繁华的路上开车两次,一次是正常路过,一次是打着电话。结果显示,打电话的那次,司机对前面车辆的刹车、红绿灯的反应都变迟钝了。

    案例2:你试着一边听得到上的音频,一边看微信上的文章,结束之后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能记住多少。然后再换第二种方法,听完音频再看微信文章。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获得的信息量。

    可见,做的事情并不在于多,而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这种愉悦感。在做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去想成功之类的,如果你足够专注,“第一名”的头衔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2)反射脑主要处理我们最原始的刺激反应。它的特点就是反应特别快,处理问题是自发、无意识的,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容易出错。

    案例1:一个玩具球拍和一个球加起来是1.1美元,球拍比球贵了1美元,那么请问球是多少钱。有50%-80%的人会一口回答0.1美元,其实正确的答案应该是0.05美元。

    (3)存储脑像我们的后台数据库一样,把我们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存储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二、哪些行为影响了我们深入思考

    作者在书里给我们列出了4种原因,分别是:(1)随时在线 (2)多任务并行(3)负面压力(4)睡眠不足

    (1)首先,随时在线是让大脑超载的元凶。我们以为随时在线,是高效率的表现,但是长期下去,其实每次回应都在分散我们专心思考的时间。

    案例1:很多专业人士在工作中很少能有完整的45分钟是不受干扰的。如果有比较困难的任务,有37%的人很难在办公室里完成,需要到咖啡馆、或者是自己家里这种比较安静的地方完成,因为这些地方能不受干扰。还有6%的人在哪里都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

    案例2:有一项针对1000位脑力工作者的调查显示,每天会有28%的工作时间里被干扰,如果按照每小时21美元的工资来算的话,美国会损失掉5880亿美元,而且这还只是直接损失,没有把打断原本重要任务的损失计算进去。

    案例3:对15万智能手机用户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手机每天要被解锁110次,最高时候平均每小时要看9次手机,也就意味着不到7分钟,人们就会放下手里工作,去看一次手机。而每看一条信息,我们都需要6、7秒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白天接收到的碎片化信息越多,存储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的强度和难度就越大。

    (2)其次,多任务并行也会让大脑超载。如果强行运行这样的程序,就只会让错误增加、总时间延长。

    案例1:2013年西班牙有一起严重的火车脱轨事故,驾驶员在出事的前几分钟,接到了公司打来的电话,和电话里的同事一起商量火车的行驶路线,同时还翻了自己手里的行驶图纸还有其他的文件。虽然这个电话没有被认定是造成事故的最终原因,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电话,火车平安开到最后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再次,睡眠不足会直接让大脑的内存变小,存储脑接收到的信息就没办法归类整理。

    案例2:《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选了28名学生,先让他们看一组图片,等过两天让他们重新回忆照片里的信息。这些人其中一半在实验的前一天被要求通宵不睡觉,另一半是正常睡眠。测试结果发现,之前通宵过的那一组学生,比正常睡眠的那一组学生,平均少记忆了19%的图片。

    案例3:一个17岁的高中生兰迪·加德纳持续264小时不睡觉,在第二天他的眼睛发生了聚焦困难,随后丧失了通过触摸鉴别东西的能力。到了第三天,他开始变得焦躁,协调能力丧失、语言含糊不清,实验结束后,他的短期记忆力明显下降,还出现了幻觉,情绪也明显变得偏执、容易激动。

    (3)最后,压力也会让大脑的负载过重。持续的低水平压力就像是一直拉满的弓,时间长了,它的弹性就会变低。

    三、那如何保持专注,深入思考呢?

    《慢思考》给出了四点建议分别是(1)彻底离线 (2)批量处理 (3)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4)科学应对负面压力。

    开启离线模式

    第一,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安排一个你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完全投入的解决一件或者是一类事情,在这期间,要避免外界给你的各种干扰。最好的方法是平时手机断网或者是静音,每2个小时之后,抽10分钟集中处理。你可以忘了本书的所有建议,但是只要实施了这一条,就足以提升你的智力生产力。

    在这方面,史蒂芬•金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记得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书中,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我的日程安排得很清晰——上午用来处理新事务,比如撰写文章;下午用来打盹和写信;晚上用来读书、和家人一起玩,做些紧急修改。基本上,上午是我最重要的写作时间。”关起门来不受打扰地写作,一天4个小时或许比史蒂芬•金的描述更让你感到惊讶,但无人可以否定他的成就,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最高产的作家。批

    批量处理琐事

    第二,批量处理,尽量减少切换次数。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好像无法彻底避免多任务并行。有时候,任务切换甚至是我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所有的干扰,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干扰与真正的工作无关

    很多情况下,批量处理的效率远高于整天的零敲碎打。平均而言,30分钟不受打扰地处理一个任务,效率比3个10分钟要高3倍。如果任务比较复杂,或者多个任务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那么不受打扰的工作效率比多任务并行高4 倍。与此同时,与不断切换任务的10个3分钟相比,连续不受打扰的30分钟能让你的效率提高10倍。

    作者建议我们用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类为: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既不紧急又不重要。分类后可以这样批量处理:1.一次只完成一个任务。2.把密切相关的任务放在同一个批次,避免来回切换。3.把琐事放在同一个批次。

    保证8个小时的正常睡眠

    第三,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睡眠有益健康。

    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本书作者提醒我们,充足的睡眠会对智力生产力也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吧?

    现在有太多人在白天见缝插针,抓紧每一秒疯狂使用智能手机,因此存储脑完全没有时间处理海量信息。不过在我们睡眠期间,“存储脑”终于找到了机会,整理、储存、识别尚未消失的信息。我们至少要保证8个小时的正常睡眠,在睡前的1个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开始进入离线状态。

    案例1:90%的电子屏幕都会发出一种干扰我们睡眠的“蓝光”,我们的大脑会把它判断为白天的光线,而不是晚上的光线。所以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大脑会误以为现在还是白天,并不是睡觉的时间。

    案例2:有一个实验,让两批人分别在睡觉前读电子书或读纸质书,然后来检测他们身体中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主要是帮助我们睡眠的。结果就发现,看电子书的人比看纸质书的人的褪黑素分泌要晚一个半小时。面对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一个不被打扰的任务,注意计划的截止日期,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减少不确定性焦虑。

    研究证明,8个小时睡眠能够明显改善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忆力、学习并保存动作技能的能力,以及创造力。通过脑部扫描,我们甚至能直接看到部分区域变得更加活跃。所以,在睡醒的那一刻,人们常常会灵光一现,找到前一天苦思冥想而不可得的解决方案。

    第四, 科学应对负面压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短暂的压力能提升我们的表现,但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又会摧毁我们的智力生产力,所以保持平衡很重要。

    案例1:A、B猫的电击进食实验。A猫受到的稳定刺激,B猫受到的不确定刺激,最后A猫适应了压力,B猫断食并出现了胃溃疡。

    要恢复压力平衡,最重要的手段是减轻负担、增加资源。但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资源是自己,因此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顾自己、增加自己的耐压能力。

    在个人的耐压能力中,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包括遗传学、生物学和体格方面的限制因素。但对于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我们当然负有责任。

    其实,我们处理压力的水平可以不断提高,我们评估环境的思维方式对此影响很大。对耐压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态度包括:是否将挑战看作成长发展的机会,遇到重大事件的基本感觉,对工作和家庭角色的投入程度,是否拥有明确的优先级和清晰的现实目标。


    Part3:

    总结: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脑分为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三个工作部分,还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影响大脑思考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要解决的话就需要做到离线思考、批量处理、充足睡眠和科学的面对负面压力。

    最后,作者提醒我们,基本态度的改变是所有改变的根基。如果一个人不改变基本态度,任何技巧都派不上用场,因为他自己根本就不会接受。

    启发:我们对于外界的刺激下意识的就引起动作,比如手机一响就会去看手机,微信消息一闪就会去看信息;我们还更喜欢眼下的满足,虽然知道关掉手机效率会更高,但是拿起手机玩的诱惑更大。但是这些行为并不能让我们养成深入、专注思考的习惯,反而会丧失掉我们的信息辨别的能力。学会在信息超载的时代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做到批量快速处理重急轻缓的事情,才能真正在自己的时间里做到专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你的大脑超载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v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