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清贫不等于清廉《魏晋风华》读书笔记11

清贫不等于清廉《魏晋风华》读书笔记11

作者: 依娜_ce2c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11:18 被阅读46次

            魏晋名士有很多拒绝步入仕途,那些出身名门的他们不担心生活问题,因为他们有资金雄厚的家族做后盾,他们放旷不羁,没有生存的忧虑。而有一些名士,出身微寒,只追求自己精神上的富足,不入仕,生活更加拮据。当然,这些名士他们不管出身如何,对金钱名利看的都很淡然,身无长物,他们活的洒脱。

          东晋时最出色的雕塑家和画家戴逵,一生未仕,晋孝武帝时,征其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拒绝不从,从隐居地会稽剡县出逃于吴。使得皇帝被迫收回诏旨,他才返回会稽。作为隐士,戴奎不喜与权贵交游。武陵王司马晞慕其名,与重礼邀请其入府弹琴,戴逵愤而摔琴明志:“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

          但是他并不拒绝高官们的资助。桓温幕僚郗超在剡县为戴逵建造了一所超级华丽的别墅,戴逵欣然接受了。是因为戴安道、许询、支遁等魏晋隐士认为:隐居山林并不意味着就必须清贫,必须抵触富裕生活。在他们看来,隐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跟富裕并不矛盾。正如东晋高僧法深,他与会稽王司马昱关系颇好。一次在司马昱府上,有人就向他发问:“僧人自当超脱尘世,怎么还交游官宦人家?”法深答:“在你眼里,这里是贵族朱门;但在我眼里,却与贫寒人家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所谓“君自见朱门,贫道如游蓬户”。这就是境界。

          儒学崩溃,玄学盛行的魏晋,范宣却从不看《老子》《庄子》,而只钻研儒家经典,并以恢复儒家传统为己任。范宣在父母亡故后,在墓前隐居读书,朝廷屡征不就,生活过得相当清贫。豫章太守殷羡,一天视察民情溜达到一片坟地。此时天色将晚,殷太守冷气倒吸,看到坟旁的茅屋里有隐隐光亮。当知道这是隐士范宣的宅子之后,认为自己的辖区内有如此贤人,却住在这样的地方,这样传出去不好听。于是就派人告诉范宣官府要给他建新寓所,范宣拒绝了。

          后来,清谈名士韩伯来到豫章做太守,早知境内有个范宣,已恢复儒学传统为己任,觉得好奇,上任伊始就去拜访。听说范宣有不入公门的规矩,就与他同车,欲诱其入郡衙,而范宣察觉后从后面下车跑了。后来听说范宣生活艰难,妻子都快穿不起衣服了。就叫人抱了一百匹绸绢到范家,当然被范宣拒绝了。韩伯就让人减半,范宣还是拒收。韩伯再减半,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只剩下一匹,范宣还是不要。韩伯认为:清廉是美德,但清贫就不必了,以其做姿态过分了。他得让范宣明白这个道理。

          一天韩伯邀请范宣乘车郊游,面对莽然的山峦和奔流的江水,韩伯说:“山河壮丽,莫过于此了。”范宣说:“这眼中的一切,本就是大丈夫应该看到的啊!”韩伯马上道:“只是,大丈夫不应该让自己的老婆没裤子穿。”说罢,顺手把车里的绸绢塞给范宣, 在豫章的山水间,范宣终于不好意思地笑了。

          的确,清廉不等于清贫。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也并不冲突。无论是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还是生活上的富裕,这只是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贫不等于清廉《魏晋风华》读书笔记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az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