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听的较多的是广东人爱喝汤,都说晚上一碗汤能治愈心灵的伤疤,清晨一碗汤能解宿醉的酒,所以广东人早上起来就喝汤,再搭配上一些早点,悠闲的老年人再带上一份报纸,能从早上9点吃到中午12点,不少人是理解不了的毕竟早饭而已,实则好不惬意啊!
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一天三餐早餐大过天,重视早餐就是重视新的一天,一顿心满意足的早餐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填满空余的大脑,一顿鲜美的早餐,足以对抗一天乏味枯燥的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7802/a36ce30b142fc1c2.jpg)
5年前第一次去河南出差,到了郑州。当时对河南的印象就是物价非常美丽,当地大多吃面食,基本看不见米饭,连馒头都比南方的扎实许多。第二次去河南是23年的时候,呆的时间比较久,跟出租车司机、餐馆老板、门卫保安、企业员工都打了不少交道,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河南人普遍比较热情,虽然他们说话的语气是升调的,有些话甚至听起来非常的生硬,但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
河南过去叫中原,历史上来来往往的人就比较多,到河南做生意的、过境停留的、过来进货的等等。我猜是这个原因导致河南人骨子里比较热情,再加上现在经济好了,河南也是文化旅游的宝地。前面说到汤,估计这里大伙应该能猜出来了,河南的胡辣汤未尝不是一味生活的良剂啊。在浙西能喝上一碗正宗的胡辣汤兴许就是我这类人的早餐富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7802/c5f462cd8a3b30ef.jpg)
就是这样的一个排小摊小贩,撑起了大半个城北工业区的烟火气。吃惯了包子油条豆浆的当地人,突然哪一天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点一碗胡辣汤坐着慢慢品尝。其实第一次喝胡辣汤我是不适应的,胡椒的味道太浓了,而且口味也比较重,所以5年前喝过一口,再也没有胆量再去尝试。兴许是老板一声声的吆喝,又或许是老板客气的问候,使我不自觉的走上前去。浓厚的胡椒味扑鼻而来,老板熟练的切着酱香饼,手起刀落再伴随着她一声声的吆喝,又好像是在给自己伴奏,时不时油锅里还传来滋滋声,水煎包也出锅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7802/67edb261eee1211e.jpg)
老板的吆喝给我第一感受就是中气十足,北方人与生俱来的。但中原的女人又不像高原的那样不仅中气十足,甚至还有些浑厚,声音的穿透力相当,听高原女人唱歌对心灵是一种洗礼,对耳膜也是一种冲击。老板的吆喝声基本上不需要走到跟前,马路上停车靠边就能听见“河南正宗牛肉胡辣汤、刚出锅的酱香饼,水煎包一元一个嘞!”稍稍带一丝江南水乡的绵柔。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个胡辣汤也是综合了当地的口味的。
随时随地看见这个老板都是一张笑脸,不管对人还是低头做事,这大概就是平凡日子里的简单模样。生活五味杂陈,何况我们人是吃五谷杂粮的,心有杂念这是人之常情。我常问自己一句话,假如有来世,你是否会虔诚?我理解又有所不同,虔诚是让自己的身体低到尘埃里,去感受这大自然的风光,去嗅人间的泥土气息,体会人与人之间朴素的往来。面对世事不管自己处于什么高度,什么见识和尘埃一样。生意无非就是服务,还有就是利益。可偏偏就是这么熙熙攘攘的早餐摊,却慰藉了大部分人的一天,有人匆匆忙忙,也有少部分人悠然自得,有的摊位人满为患,有的摊位寥寥无几。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7802/4cd281a40cb7280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