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60126/f4acdb04c0c45f68.jpg)
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和广泛的今天,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东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大势不可阻挡。跨国婚姻、跨国旅游、跨国培训、跨国上学、跨国工作等等早已司空见惯。地球村在高度发达交通与通讯技术的支撑下已由概念逐步走向现实。
在这种宏大的历史发展潮流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以往很多传统的制度安排。
婚姻作为一种发端于简单经济模式下繁衍生息、互助发展的基础制度安排,也概莫能外地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首先,当下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为人类在地球上的加速流动提供了便利,一如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前采集、狩猎的游牧流动式生活。高度流动是二者的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也在事实上动摇了传统婚姻追求稳定、陪伴和随时随地互帮互助、繁衍生息的内在要求。
高流动带来的食物匮乏、不安定等因素使得采集狩猎的古人类人口规模始终徘徊不前、增长缓慢,也同样使得当下的人们在快节奏工作生活中因为亲密沟通的缺乏、互助的迟滞和发展压力等因素迎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离婚率”时代。
高流动性与高离婚率在此有了正向关联。
如果你觉得这种关联还不够深刻,那么伴随女权主义兴起和发展,人口高流动性导致女性交际面扩大、经济独立等对女性婚姻自主能力的强化,也许会改变你的看法。
这些客观情况,让女性在婚姻安排中的地位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为女性寻找更加合适的伴侣创造前所未有社会条件,使得婚姻不再是单向的男选女,而是双向的男女互选。婚姻模式本身就复杂化了,出现了更多的变量和内部结构性变革。
而这恰好是观察时下婚姻这个社会制度安排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切入点。
这种制度安排下,婚姻双方同心同德就是最坚固的堡垒和阵地,是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压器,是一个人获取身心发展能量的大本营;反之则是最脆弱的同盟,无法发挥出家庭组织生产、传宗接代的基本功能,无法成为人们发展成长的根基和港湾,甚至走向反面。
很多人在婚姻中无法得到快乐、无法汲取营养,感到痛苦,甚至觉得婚姻是爱情坟墓的说法是对的,其实都是源于找错了人,在现有婚姻制度安排下建立了一个十分脆弱的同盟关系。
当这种脆弱的关系无法延续下去的时候,就会如同公司破产一样碎裂开来以“离婚”收场。
此时探讨什么导致高流动性产生的问题就有些意思了。
高流动性不仅仅是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发达造成的,那只是外部条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能够触碰到人心、改变人心的事物,比如听起来很空的文化文明、以为只与赚钱有关的市场。
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全球化大趋势下,伴随资本主义的繁荣、各国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渴望,西方文化通过各类规则、社会活动和交往、文化大餐比如好莱坞影视、快餐与商务文化等等,轻松渗透到了各个国家。
这其中就有对婚姻影响最大的“契约精神”和市场经济的个人主义。
契约源于法治,讲的是规则、诚信,最常见于各种合同、协议。市场经济讲究理性经济人假设、崇尚个人主义。前者培养契约意识和做派,后者让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自己这个微观而不是家庭、集体这个宏观。
这与宗法制、家长制的传统集体主义思维下的层级安排,出现了明显的深层冲突,使得社会上在某个时期、阶段出现了市场人、宗法人、半市场半宗法人三个品种。
市场人追求的理想婚姻,其实已不再是国人心目中简单的互助、繁衍生息的制度安排了,而成为一种可能有着各种算计的市场化交易——夫妻关系在婚姻期间严格遵守合同条款、讲诚信,违约方将会受到惩处。双方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关系的维护、破产、财产分割等均由国家提供的《婚姻法》及法律背后的国家暴力机构法庭、警察、监狱等来予以保障和维护。
但这对于时下城乡统筹大业尚未完成的国家而言,并不是全部。
高度市场化的人群大多是生活于城市的,尤其大城市居多,使得大城市的离婚率不断高企;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人大多是生活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或乡村的,尽管婚姻双方还存在彩礼厚薄的争执,但传宗接代、互助帮扶、白头偕老的传统观念还未完全消失,主动交易的市场化婚姻思维还未建立。市场经济发展几十年之后,绝对的宗法人虽未消失但绝非主流,更多的人以半市场半宗法的状态存在于城乡之间。
如果一个高度市场化氛围中的人与乡土气息浓厚的人相遇,谈婚论嫁,在思维模式上就会产生不可言喻的冲突,很可能会出现鸡同鸭讲的诡异局面。市场化的人觉得对方老套、不开化,乡土气息浓厚的人则觉得好像在和对方谈宗买卖有些不适应。二者的三观,此时就会发生冲突。
冲突的实质在于市场化思维与非市场化思维的冲突,也是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而,如果一个市场人与一个半宗法半市场的人相遇,谈婚论嫁,上面的冲突则会淡化不少;如果这样的两个人结婚了,时日一久,半宗法半市场的折中或者说中庸思维可能会在这个家庭中成为主流。毕竟,国内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日常的交往中还有大量的传统习俗习惯、礼仪,纯粹的市场人也是罕见的物种。
近些年来国家倡导的家风家规建设,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就是想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弱化家庭内部的市场思维,让家庭以一个对外市场、对内宗法的半市场半宗法状态“稳定”存在,成为国家长治久安、振兴经济的基本社会单元。
此时,婚姻的政治经济属性表现了出来。
如果考虑到资本通过市场、市场主体把单个的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予以洗礼、安排带来的强大操控能力,市场人婚姻的易破裂体质也就不难理解了,而领导们挂在口头的“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句话的来源也就清晰了。
当自己的人被别人的资本通过市场机制裹挟走之后,自己的社会秩序稳压器家庭势必在这种变化中进入激烈摩擦、重组期,一来激发社会矛盾,二来影响经济效率引发吃饭、就业等诸多问题,导致自己经济发展受到他人干涉、自己的饭碗里面没有饭等现象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家庭内部的宗法凝聚力,建设半市场半宗法的家庭成为一种时代的选择和尝试。
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我们,没有太多选择,只能顺势而为地去寻找另一半了。
找个孝顺的、讲诚信的、能传宗接代不给你带绿帽的、能陪伴沟通的,成为现代婚姻理性化的要求标准,就是半市场半宗法家庭建设中“宗法”的体现。有了这些基础,家庭市场化的体现就简单了,只要努力、只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夫妻双方用勤劳的双手还是能端好手中碗,吃好碗中饭,成家立业、买房买车的。即使有些冲突,一来有家庭宗法观念的牵制,二来有子女充当调味剂和润滑剂,最后都只是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私密故事,不足为外人道的。
观察很多家庭婚姻,太注重宗法的家庭、太注重市场化的家庭,往往是矛盾比较多、冲突比较大的家庭,宗法、市场勾兑、安排的比较好的家庭往往会更和睦一些、内耗小一些、发展可持续一些。
如果把宗法这个传统、市场化这个新元素看作阴阳鱼中黑与白,夫妻双方看作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的阳鱼、阴鱼,完美的婚姻大抵如此了——阴阳相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处、各成方圆。
此时想一想,婚姻的本质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会释然的。
原来如此。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