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亲子教育教育
母亲的智慧,奠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四)

母亲的智慧,奠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四)

作者: 温暖妈咪 | 来源:发表于2017-08-03 17:55 被阅读39次

01

记得前几天早上,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和warmth分享《特别狠心特别爱》书中的一句经典句子,warmth很好奇,忙着追问是什么句子?

我用铅笔在句子底下划上线,孩子双手捧起书小声地读起来:

与人相处,首先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沟通首先要走向别人。走向别人的第一步是“爱人所爱”。

warmth读完后抿着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我说,记得你去上伦老师的课吗?我们在楼下见到伦老师,你不好意思地看地上,看旁边的车,看远处,就是没有看伦老师的眼睛问声好。

孩子听了,若有所思地低头想想。

我接着说道,我们上楼见到其他老师,你的眼睛也是看书、看桌子、看地上,就是没有看着老师的眼睛大声说早上好。

和别人打交道,第一件事就是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着别人的眼睛才能用心和别人交流。

孩子听了,捧起沙拉的书,埋头认真地看起来。

没想到这件事之后,当我带着孩子去上兴趣班时,孩子第一件事就是主动走向老师,望着老师的眼睛大声问候:“老师早上好!”

说真的,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孩子终于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02

犹太人不仅重视培养孩子的生存教育、有偿生活机制,尤其重视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

犹太父母把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视为生存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因为它关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幸福程度。人际关系状况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一个人如果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就会幸福。反之,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幸福感会下降很多,伴随他更多的将是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这让我想起央视的家庭教育情感纪录片《镜子》,三个家庭,三个孩子:家明、张钊、泽清,都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糟糕,甚至到了动手打父母的局面。每一个问题孩子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教育。

张钊的父母说孩子不会和父母沟通,其实是父母不会和孩子沟通,父母没有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没有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本领。这是家庭教育在人际交往教育中的缺失。因为父母只重视分数,只重视孩子认真读书。

犹太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如果父母的想法停留在孩子还小,不必对他有这方面的要求,就是父母的失职。

孩子一出生,首先面对的关系是和父母的关系。因此,家庭氛围是孩子今后人际关系的底色。只有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好,才能和其他人的关系好。父母要在家庭中努力营造一个信赖、坦诚、互相尊重的氛围。一个连父母都不信赖的孩子,怎么可能信赖别人和被别人所信赖呢?

03

沙拉为了锻炼两个孩子的沟通能力,就在家里先给孩子们彩排。以华和辉辉放学后,想去附近的市场练摊,可是一想到要和市场管理员沟通,孩子们都窘于开口。

于是沙拉就在家里让孩子们模拟和市场管理员打交道的情景,看对方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自己应该如何随机应变。经过多次的锻炼,孩子们不断总结经验,互换角色,体会对方的感受,渐渐的孩子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接下来就是到市场上进行真刀实枪的沟通。沙拉担心孩子们因为没有经验,容易受到伤害而产生心理落差,悄悄地跟在孩子们身后,躲在市场角落一旁远远注视着,直到看见孩子们乐得和管理员说再见,才急忙赶回家。

这次锻炼给到孩子们莫大的信心,在市场上练摊后,孩子们越来越享受和人打交道的乐趣的和规范。

沙拉写到,沟通是一门艺术,许多孩子小时候都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但是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教会孩子们这门功课,把孩子推出家门,需要父母的勇气和智慧。

著名犹太教育家齐克罗宾把孩子的交往过程分为四个互相重叠的阶段:

3-4岁为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把在一起玩或者住在附近的孩子当成朋友。他们寻找朋友就是为了有用:对方有他喜欢的玩具或者他不具备的能力。

4-6岁为自我满足阶段。他们往往不能同时交较多的朋友。

6-9岁为互惠阶段。他们评判朋友有一个标准:谁为谁做了什么,并希望得到回报。

9-12岁为亲密阶段。他们更重视来自内心的幸福感和内在素质。

当我读到这里,感触颇深,沙拉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母亲,尤其在教育子女上,作为母亲她首先是不停步地学习。只有一个好学的父母,才会有好学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的智慧,奠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op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