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标题上的三个词,是今天阅读带给我的思考。
后两个词,是河森堡所著新书《进击的智人》中讲述大清朝命运时特别提到的关键词,而大槐树一词是我从中生发的联想。
作者所言的罂粟之害和上帝之子的自然之灾,可谓是埋葬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朝的重要推手和力量。
罂粟之害,不仅害的是人们的身体和思想,还害及农业生产的扭曲和整个国力的虚弱,有限的土地在罂粟之利的诱惑下,大面积用于种植罂粟,留下了此后大灾大难的祸根。
和森堡说,深受罂粟毒害的云南便是典型的例子,因为罂粟的泛滥,云南的粮食产量极度匮乏,无法自足,不得不硬着头皮从缅甸和越南买粮食。边境省份尚且可以从邻国买粮以勉强周济,那内陆的百姓呢?如果他们在忙于种罂粟的时候遭遇天灾,从而造成粮食减产,他们又该怎么办呢——死……
作者所言的上帝之子,是一个看起来温柔但实际惨烈无比的自然现象。和森堡说,大约在两百多年前,位于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渔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每隔几年,东太平洋地区海域的水温会明显升高,沿海地区的鱼群会神秘消失,海鸟也会随之大量死亡。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也变得诡异起来,飓风海啸、暴雨洪涝、高温干旱、极寒暴雪等极端现象频现。由于这种奇怪现象往往会在圣诞节前后发展到最高峰,所以当地渔民就称之为El Niño,意为“上帝之子”,中文音译为“厄尔尼诺现象”。
作者继续写道,罂粟之害和上帝之子的自然之灾叠加在一起,给大清朝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问题。1875年,“上帝之子”再次降临东太平洋。其带来的干旱开始在华北地区,尤其是山西省显现。1876年,旱情没有得到任何缓解,山西的一些县城由于粮食歉收,已经有人开始吃树皮、草根饱腹,但对于这场灾荒来说,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作者说,1877年,山西各地迎来了全面旱荒,粮食大面积绝收。加之罂粟种植挤占了粮食生产用地,大饥荒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这种恐惧在华北各地迅猛蔓延,逃荒渐成大势。在灾情最严重的山西,当时的太原府的人口从100多万骤减至5万。这场灾荒蒸发了太原府95%的人口,太原几乎成了一座鬼城。
这些历史,都是先前我所没有看到过的。在这样的景象面前,我们可以想象,诸多严重内忧,加上列强环伺,大清朝的衰亡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把罂粟、上帝之子与大清朝的衰亡联系在一起,让我想起了人们常说的大槐树。
在我们家乡这一带,每每说起“老家在哪”的话题时,都说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许多姓氏的家谱上都有类似的记载。而为什么要从大槐树下迁到这儿来,和森堡讲述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山西的大饥荒。
所以,我们的前辈从大槐树下走出来,实乃灾难所致的不得已之举,并不是什么温馨暖人的故事。有多少人在饥荒中命丧黄泉,留给我们沉重而悲凉的思考。
历史总是充满了奇妙的偶然性,到底让人崇拜还是感伤呢?我想尽快买一本河森堡所著《进击的智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完,从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