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分钟商学院-第二季(第34天)-让公司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五分钟商学院-第二季(第34天)-让公司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 爱读书的阿楠 | 来源:发表于2021-01-07 10:53 被阅读0次

    1.公司做起来,到底靠的是什么?

    第一, 好产品不是支点,做好产品的流程才是。

    很多人喜欢“Home Made”,也就是纯手工制作。这种喜爱,当然有手工带来的价值感,和独特感。但是手工制作,也就意味着,它很难复制。把以技艺为核心的“手工业”,变成以流程为核心的“工业”,是夯实支点的关键。

    第二, 好员工不是支点,产生好员工的制度才是。

    一两个员工鞠躬尽瘁,很容易让老板感动。但是,他们鞠躬尽瘁的原因,是普遍原因吗?如果把所有员工都换掉,今天的激励制度,能让新员工一样鞠躬尽瘁吗?把员工动力,从个人觉悟,变为系统性的激励相容,是关键。

    第三, 好用户不是支点,获得好用户的方法才是。

    你正好把店开在了全市著名的加班公司旁边,所以健身房生意特别好。这点不可复制。你开第二家店时,如何找到另一个“加班公司集散地”?找到有效流量的方法论是什么?这是关键。大部分人的单点成功很难复制,是因为没有找到导致自己成功的支点,就直接上杠杆。

    老板自己,从来都是不可复制的。把自己当成核心竞争力的老板,都做不大。其实,又何止老板,个人也是一样。如果你沾沾自喜:你看,这件事还是要我来吧?你在享受不可替代的自豪时,也放弃了复制做大的机遇。

    案例感悟一:

    我所在的行业,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企业的销售人员,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辞职自己开公司,想要当老板。但是这样做的人,十个有九个做不长。究其原因,就是今天润总讲的这个支点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自己认识了很多客户,自己单干也可以拿到不少定单。殊不知很多客户看中的是一个企业背后的系统能力,如果盲目的认为自己可以拉走客户,其实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生意的支点。

    案例感悟二:

    记得我姐,开第一家服装店时,亲力亲为,开启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随着店铺增多,在加上我两个外甥陆续出生,那几年老感觉我姐精力不足,时常抱怨没人给她带孩子,她经常感觉分身无力,家里带孩子店里就生意不行,去店里孩子就没人管。那几年真的很心疼我姐,离的远又帮不上任何忙。 这两年随着孩子们大点,我姐稍微有些精力,我观察到她已经从老板独当一面,向激发员工方向靠近了。给每个店长给一定的股权,让他们负责管理门店,有时间就带他们去外地培训学习。 今天学习了杠杆理论,“老板自己,从来都是不可复制的。把自己当成核心竞争力的老板,都做不大。”这句话很有感触。支点,必须是坚实可复制的能力内核;杠杆,必须充沛有效的、用于复制能力内核的资源。

    案例感悟三:

    一个资深VC说:"VC喜欢的商业模式就是你这个商业模式可复制,有未来,有潜力,有爆炸性。"今天的课让我对一个朋友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朋友家有一家祖传的食品作坊,做出的一些本地特色点心特别受欢迎,很多年长盛不衰。他儿子留学归来就琢磨着如何做大规模,接触了几家VC来考察,都没了下文。经过交流,VC说“你家的东西不错,但是核心原料配方代代单传,不能让外人接触,这样的规矩无法做大规模”。朋友说,“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所以祖训不能破。恐怕国内处于这种情况的家庭作坊不在少数吧!

    案例感悟四:

    我之前的公司是做服装零售的,新员工进来,无论是什么工种,都要进行店铺的培训,包括销售咨询、陈列流程等。任何一个新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培训,在短时间学会基本搭配和销售话术技巧,并且在陈列指导和店铺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下,从容的按店铺实际问题调整陈列方式,兼顾美观和销售。这才保证了在高流失率的情况下,店铺可以不受影响,持续经营。

    案例感悟五:

    华为内部有句话,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人才,而是资料。什么是资料,资料就是经验、标准、流程。 同样做一道菜,可复制的做法就是先把做菜的流程分解为10个工序,每个工序反复实验测试,找到最佳点,然后标准化,进行复制。 我们有一个公司的生意是拍广告片,这种生意不可复制。原因有六点: 1.非刚需; 2.非高频; 3.流程长; 4.客单价不高; 5.不可标准化; 6.边际成本高。 其中,核心问题是交付流程长,但是可以想办法通过缩短交付流程来改变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一个广告片制作需要10来个流程环节,而只做配音的公司,在国内已经有做上市的,而传统广告片制作公司是不可能做到的。 类似的情况会出现在公关公司、营销策划公司、小型管理咨询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网站建设公司等流程过长而又无法复制的公司,这种传统模式可以存活但是难以做大。

    2.麦肯锡为什么能做大?到底靠的是什么?

    首先,麦肯锡找到了自己的支点,也就是它坚实可复制的能力内核。在麦肯锡,所有曾经服务过的客户案例,都会进入一个知识库。这家企业这么做,成功了;那家企业那么做,失败了;都写下来。同时,麦肯锡还发明和设计了很多咨询的方法论,比如MECE法则,七步分析法等等。

    “知识库+方法论”,就是麦肯锡从最有经验的咨询顾问体内,提取出来的“能力内核”,就是那个支点。有了这个能力内核,麦肯锡开始寻找它的杠杆。它每年从全球各个顶尖大学,比如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招来一大批刚从商学院毕业的年轻人。这些顶尖聪明的年轻人,就是麦肯锡充沛而有效的“资源杠杆”。

    今天,麦肯锡在全球已经有27000名员工了。这群顶尖聪明的年轻人,用科学的方法论,和被验证的知识库,就可以给比他们年长20岁、30岁、甚至50岁的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们,提供战略咨询了。为什么?因为让这些企业家真正心服口服的,可能并不是这些小朋友,他们当然很重要,但是他们只是充沛而有效的“资源杠杆”,真正让这些企业家心服口服的,是那些无比坚实的“能力内核”,那些“知识库+方法论”

    使用团队杠杆来复制做大时,你必须已经提取出了你的能力内核。那些感叹“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最贵”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很多都是因为没有能力内核,所以一厢情愿地把企业的未来,寄托在找到全知全能、又忠心耿耿的团队上。这样的成长,是不可复制的。

    你见过哪些企业,非常擅长用团队来复制自己的能力内核,做大做强的呢?他们是怎么做的?

    案例感悟一:

    国内有一家咨询公司——和君咨询,它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每年用优质的免费课程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其中优秀的学员会成为和君咨询的人才储备。用收费的方式来给他们的客户做咨询,过程中如果遇到好的企业,和君咨询会介入资本投资。免费教学、人才储备、股权投资,不得不感叹这种模式的高级。

    案例感悟二:

    作为房产中介中的龙头企业,链家就很擅长用团队来复制能力内核,在全国进行扩张。 链家的能力内核不是房源,也不是团队,而是它的企业文化和流程制度。 我在买房时,接触过好些家房产中介,对比下来,链家给我的感觉是专业,服务态度好,协作能力强。 对于招募进来的新员工,链家会统一进行培训,并且有相应的考试,合格才能出来跑客户。 其次,一套房源,各个店之间如果能相互协作,会按规则来进行提成分配。比如,同一个客户,在不同的区看房,他可以指定自己家或者最熟悉的那个经纪人。而这个经纪人可以跨区,跨店来让其他经纪人协作客户看房,如果最后签下来,双方都有佣金分配。 这样防止了经纪人的内涵,使得他们能够协作起来。 通过流程制度和价值观,链家迅速在全国,通过团队成功扩张,成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之一。

    案例感悟三:

    听老师今天的课,我好像理解我们公司为什么可以发展那么快的原因了。 我们公司从08年8个人成立的小公司,发展为单是中国境内就36家的分公司,今年更是再成立20多家二级分公司。听了今天的课,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公司很好的利用了杠杆原理。 支点,大量成功案例+流程化的客户管理经验。公司总是公布大家的拜访率,商机数,商机转化率...这些就是可复制的成功内核。 杠杆:团队。初期的都是招揽的有丰富经验的研发、销售和管理人员。现在公司的杠杆越来越长了,所以也开始找经验初浅的、甚至是应届毕业生。

    案例感悟四:

    稻盛和夫在经营京瓷时,研发能力是京瓷的支点,研发团队是京瓷的资源杠杆。 松下是京瓷最早也是最大的客户,但是,不久之后,在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各个方面,松下的要求都越来越苛刻。特别是价格,松下每年都要求大幅度降价。当然,这个政策不只是针对京瓷,各零部件厂商都和松下争吵不休。唯有稻盛和夫认为松下“这是在锻炼我们,考验我们!如果克服不了,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二三流的水平。” 于是,凡是松下的要求,京瓷二话不说,照单全收。然后研发团队埋头想办法,从根本上削减成本提高质量。就这样,当京瓷开始面向全球市场的时候,几乎没有对手,成为了世界500强。而当年不断抱怨的供应商,就逐渐被历史淘汰了。

    案例感悟五:

    有家单位有个经理,人特别好,公司有人才打算离职的时候,他主动跑来说,这个人水平比他高,他愿意把职位让给这个人,留住这个人,自己做对方的副手,这家公司老总结果没有同意,因为留住留不住人才是一回事,但这个位置职位绝不会给别人,这样有气度的人位于管理职位,一定不会压制和埋没人才。很多时候,管理岗的人必须是有气度能容人的,水平是不是最高其实反而不那么重要,对于能力突出的人才,待遇当然要给够,但是职位却要慎重。这就是这家公司在管理上的核心能力,是可以复制的。

    案例感悟六:

    在律师行业,也有繁星一样多的小律师事务所,但做的大的非常少。和咨询行业一样,都是服务行业。真正专业能力强人脉广的律师,是可遇不可求的。每个律所都是靠那么几个合伙人支撑着。 但前些年在律师行业出现了一个律师事务所。他们的核心是团队作战。律师还有一些非律师人员是流水线作业,但是这也取决于它的定位,因为他们的定位很单一只做交通事故这一类案子,因为这种案子相对简单,而且执行也容易有保险公司。他可以分出专业的营销人员去医院。然后有专门的立案律师出庭律师,有谈判人员,接单人员。 这种团队作战,而且只做单一案件的能力内核极容易复制。这些原来其他律师看不上的最低端业务,因为团队作战,复制性使得他们的收入相当可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分钟商学院-第二季(第34天)-让公司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aa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