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词赏析
枯木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探得轻字)
【唐】张祜
金泥小扇谩多情,未胜南工巧织成。
藤缕雪光缠柄滑,篾铺银薄露花轻。
清风坐向罗衫起,明月看从玉手生。
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
扇子如今很少有人用了,由于空调和电扇的普及,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夏令必备之物,逐渐变成了工艺品,仅仅在一些戏曲相声舞蹈等传统行当还能看见扇子,不过也不是乘凉的工具,而是作为演出道具了。
而在二三十年前,扇子还是非常流行,基本上是人手一把,一到夏天,各种扇子琳琅满目,有折扇、团扇、蒲扇、羽扇、泥金扇、檀香扇等等,众彩纷呈,简陋的可以随便拿本书或报纸当扇子,讲究的会购买高档的檀香扇,扇面上常常有字画图案,或山水、或花鸟、或书法、或诗词,风格迥异,蔚为壮观,文化气息浓重,凝聚着古今工艺美术和文化之精华,体现民族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
江苏金坛出土南宋太学生周瑀墓雕漆活柄纸团扇
据研究,扇子起源于上古时期,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如今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的奴隶手执长柄扇。最早的扇子实物是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最精致的出土实物当为1975年在江苏省金坛县南宋太学生周瑀墓发现了一把雕漆活柄纸团扇,其制作技艺极其精湛,工艺复杂,灵活机巧,体现了当时镂空雕漆工艺的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唐朝画家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古往今来关于扇子的诗词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本文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唐代诗人张祜的诗词,可以从中体味古人的雅致情趣。张祜我们以前介绍过,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和不少著名诗人有交往,然而命运多舛,仕途困顿,以处士身份终其一生,不过张祜在诗词造诣上中唐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韩熙载夜宴图扇子
题目《赋得福州白竹扇子》(探得轻字),可以看出当时诗人是和友人一起,把酒言欢,吟诗作赋,抓阄定题,即时成诗,方显文人才思敏捷以及诗词功底,这是古代文人聚会比较流行的娱乐方式。诗人抓阄以福州白竹扇为题,韵脚为“轻字韵”。
唐朝画家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
“金泥小扇谩多情,未胜南工巧织成。”,以竹扇为赋,诗人在首联就采用对比手法,赞美福州白竹扇的工艺高超。“金泥小扇”就是泥金团扇,这是制作扇子的另一种工艺,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故名“泥金”,然后涂饰在素娟制成的白团扇面上,称为泥金扇,这在唐代也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扇子。然而诗人却认为泥金扇自作多情,虽然价值不菲,相比采用南方工艺编织的竹扇而言,工艺技巧要相差很远。
唐代执扇妇女砖雕
“藤缕雪光缠柄滑,篾铺银薄露花轻。”,颔联详细描写福州白竹扇的工艺。“藤缕”和“篾铺”都是古老的篾竹技艺,用篾刀将竹子劈成各种篾片和篾丝,竹子的篾丝柔韧且极富弹性,甚至比头发还细,然后用来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福州白竹扇就是用篾丝编制而成,用成缕的篾丝缠在扇子把柄上,光滑圆润,雪白闪亮;而上部的篾片非常轻薄,就像银箔一样,富有光泽,犹如露珠一样轻盈滚动。
南宋 朱漆戗金花卉人物奁盖
“清风坐向罗衫起,明月看从玉手生。”,颈联描写白竹扇的妙用。挥动白竹扇,清风缕缕,把女子的丝绸衣衫都吹了起来,白团扇和丽人的玉手相互辉映,就好像女子手里面拿着一轮明月。颈联的精妙之处,在于用美女的玉手和罗衫来衬托福州白竹扇的精美,虽然并未描绘女子容貌,然而让人产生联想,如此曼妙的白团扇,一定是拿在美丽的女子手中,轻轻摇晃,清风徐徐,给人描绘出一幅惊艳的仕女挥扇图。
“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尾联则抒情。“合欢”,是古人只做扇子时,采取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谐欢好,因为最早的团扇也叫合欢扇。自古以来,人们眼中的团扇似乎是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诸如汉代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因而作《团扇诗》以感伤,汉代傅毅曾作《扇铭》,其中有“冬则龙潜,夏则凤举。”说明扇子到冬天就被弃用,夏天才拿出来,因而在诗词中多被用来表达感伤或感慨的情绪。因此尾联诗人发出感慨,白竹扇依赖夏天时君子不离不弃,然而冬天收藏起来,因而怜惜当初为何要给扇子起个“合欢扇”的名字?
这首关于福州白竹扇的诗词,张祜对其制作工艺表达钦佩和赞赏之情,惊叹其制作之精巧,形态之优美,非常适合美丽的女子携带使用,然而有感慨扇子时不时被弃用,全依赖于季节的变化和主人的心态,因而对扇子又叫合欢扇却不能长久在一起感到怜惜。由赞叹变为怜惜,赞誉之际,怜物之情,进一步到男女之情,诗人心思细腻,联想丰富,令人深思,意味无穷,当为古今咏叹扇子的佳作之一。
2019/7/17榆木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