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错过地铁,常常差几十秒,地铁的门便关闭了,即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也无法赶上,只好等下一趟,无数次的埋怨,“为什么总是那么倒霉”,却从来没想过,其实责任在于自己,为何不早十分钟出门呢?这样就给自己回旋的余地,即便错过了这一趟,也有时间等下一趟,从而就不会上班迟到。
想起十多年前考职称,《经济法》59分,差1分便合格了,只好重新考,当时很沮丧,不但这门要考,原本已考过的《财务管理》也需要重新考,为什么就不能再仔细点呢?然而现在回想,其实自己差的并不是这一分,而是这一分后面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也就是说,自己并没有足够努力,合格与不合格之间,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怨天尤人而放弃努力,有百害而无一益,有限的时间,只会在埋怨中流逝,从而使自己又会失去下一次机会。
前几天在网上订了一些水果,骑手很辛苦,送到时已上气不接下气,而最终还是晚了30秒,他难过得有点说不出话来,“在楼下等电梯晚了”“从罗湖赶来,这回得扣40元,相当于白辛苦了”,我有点同情他,我说:“我付你20元吧”。他果断拒绝了,“是我的错,我不该怪电梯,也不能因此怪你住的楼层高,我应该要早一点走”。在那一刻,我有些感动,在感叹生活的不易时,为他的勇于担责而感动。
想起波歇·尼尔森写过的一首诗《人生五章》,“第一章:我走上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掉了进去。我迷失了我绝望了。这不是我的错,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第二章: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假装没看到,还是掉了进去。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但这不是我的错。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第三章: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看到它在那儿,但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气。我的眼睛张开着,我知道我在那儿。这是我的错。我立刻爬了出来。第四章: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绕道而行。第五章:我走上另一条街”。深洞代表人生路上的坎坷,在第一章、第二章,强调“这不是我的错”,而恰恰,这就是我的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第三章开始思考,意识到“这是我的错”于是立刻爬了出来,第四章,吸取教训,改正了行为,绕道而行,第五章,智慧地避免了掉进深洞,超越自己,获得新生,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禁不住问自己,现正处在人生的第几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