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12)

《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12)

作者: 郑棋元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11:45 被阅读0次

第六章系统理论P113-121

代间治疗

1.家庭问题通常来自他们的源家庭。由于家庭成员不能分化,常常采用三角化的办法对付困难,从而殃及下一代。

2.病人或功能过分,或功能不足,并且在家庭内几乎没有采取不同功能的自由。病人可以“特别有出息”,也可以是“废物一个”,但这两种情况都是三角化的表现。

3.“分开”即个人单独活动,“聚集”即大家在一起活动,一个分化良好的人能够在“分开”和“聚集”这两种力量间取得最佳平衡。这种人具有坚强的自我感,既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又善于与人结成亲密关系。

4.分化不足的人体验着“融合”,分化愈不足,融合愈甚,“聚集”的力量对个人功能的影响愈大。融合表现为对被人赞赏之强烈需要,融合表现为人己界限不清,也表现为理智和情感互相干扰,以致对己对人取非现实的评价(过高或过低)。

5.三角化,指二人关系发生困难时跟另一个人、某种物品或某种活动融合,以减轻焦虑和不快。拉开距离,也是缓和冲突和减轻不快感的一种常用办法。

结构治疗

6.结构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家庭发展一种内在的结构或组织,使成员有归属感,同时又允许成员保持各自的个体化。

7.好的家庭结构有清楚的分界线或规则,用以确定每一个子系统中个人如何参与。核心家庭的界线理性受到外人的尊重。

8.结构治疗的三种策略之一针对症状:对家庭关于问题的观点进行“重构”,即重新定义(描述),重新定义可以打开一个新的视野,这往往能消除误解,把表面上消极的行为和言语变成有积极含义的行为和言语。

9.结构治疗的三种策略之二针对家庭结构:要建“桥”,要筑“墙”。“桥”促进交流和沟通,“墙”就是划清个人或子系统的权利界线。

10.结构治疗的三种策略之三针对家庭现实:交往模式取决于并且包含着人们体验现实的方式,要改变所体验的现实,就要改变交往模式。

策略治疗

11.策略治疗,把焦点放在“问题”上,把“问题”看作处理的单位,要弄清楚的是,系统如何围绕一个问题而组织起来并且把这个问题维持下去。

12.策略治疗者的任务是,想办法改变家庭中反复发生的行为序列,因为正是这种行为模式使普通的困难变成了“问题”,并且使“问题”持续存在。

13.策略治疗,一般地分四步:

一是用具体的日常词汇给问题下一个清楚的定义。确定对病人的意义(个人化和特殊性的)。

二是调查了解已采用过的企图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持问题的行为必须停止。

三是制订要达到的蓝图。对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给予肯定。

四是计划的执行或实施,引起改变。

14.建构主义,焦点从“问题”转移到了病人自认为的问题之前提。治疗的目标是对一个新的故事达成共识(对现实之新的理解和解释),病人用新的强有力的方式重新描述自己的故事。建构主义的具体做法也有若干种变异,其中之一是外化技术,即从与问题无关的别的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lg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