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明假期到现在,因为特殊时期,一直没有上班。宅家这些天,除了给学员上课,批改作业,我还写了几篇干货小短文,写了三篇长文,更新了小红书、视频号、百家号、头条号,读了两本书,并做了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听网课精进技能。
以前,我是一个追求即时快乐的人,喜欢看电影,喝奶茶,喜欢刷微博,看电视剧,从早玩到晚。
被领导批评了,下班后去商场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买一堆各种功能的面膜。和先生闹矛盾,气呼呼地跑出去看一场又一场的电影。报了课不想学,觉得学习的过程太漫长。
总是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拖延,找各种理由去消费……
就这样日复一日荒废着。
后来才明白,一个真正的强者,应该是积极解决问题的高手,而不是被情绪主导,沦为欲望的囚徒。
追求这些短暂的快乐,其实是在逃避现实,是自我麻醉,是软弱的表现。
即时满足感过后,是无穷无尽的痛苦、空虚和匮乏。
这些让人感到短暂快乐的事情,就是“多巴胺”主导的。
多巴胺是一种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激素,不是快乐分子,而是欲望分子。
研究表明,能给我们大脑带来快乐的四种神经递质有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血清素。其中多巴胺的产生方式是欲望的即时满足感,比如食欲,色欲等。因此,多巴胺又名“欲望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让人向下依赖,产生一种“我想要”的冲动。多巴胺分泌越多,这种欲望就越强。欲望得到短暂的满足后,人体会“奖励”更多的多巴胺,从而产生更多的欲望,如此周而复始。
曾经,我也是一个追求“多巴胺”式快乐的人。
前几年疫情宅家,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每天早睡早起,读书,写作,学网课,做瑜伽。坚持一段时间后,皮肤变好很多,脸上洋溢着自信,身体渐渐变得轻盈,心里很充实,精神饱满。
后来可以出去闲逛,精力被更多外来的诱惑牵绊,这些诱惑让我很放松,很快乐,我突然不想再像苦行僧一样坚持了。有了这种想法后,就再也提不起精神去做这些事。不知不觉中,就彻底丢掉了好习惯。
于是,身材渐渐发胖,皮肤变差,头脑空洞,心里空虚,常常陷入焦虑不安之中。
我特别喜欢喝奶茶,频率最高的时候两天一次,最低的时候一周一次。那段时间,气色很差,头发出油,睡眠也不好。
有一次体检,某项指标亮起了红灯,我才意识到,再这样放纵下去后果很严重。
于是,关掉手机,关掉网络,拿起一本好书,让自己深度阅读。开始运动,让体质渐渐好起来。
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下,我又恢复了以前的状态。
人活着,稍不留神,就容易被懒惰挟持,一旦养成习惯,再想改变就很困难。想要克服多巴胺,就要学会克制。坚持某一个好习惯,不断重复,这样多巴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
最近,有一个词叫“奶头乐”文化,顾名思义,指人们追求短暂快乐的一种现象,比如娱乐游戏,短视频,刷朋友圈,玩微博……这种浅层次的刺激让人很满足。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这些事,成了一些人的必修课,这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让他们欲罢不能。
有人说这是富人逻辑,他们开发的APP,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用几秒钟的视频,一条接一条的刺激吸引消费者眼球,让他们享受刷视频带来的冲击感,从而在这里停留更长时间。
他们把穷人圈养起来,给他们提供轻飘飘的快乐,用他们的时间为自己带来流量,从而赚钱。
有人说这是“精神鸦片”,因为它会不知不觉会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摧毁你的积极性,让你陷入一个更糟糕的困境。
多巴胺是贪婪的,带来的快乐又是短暂的。当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愉悦感会快速消退,接踵而来的是精神萎靡,失落和痛苦。
戒掉多巴胺,需要一定的毅力。然而毅力是消耗品,用完之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在意志力不足的时候,人最容易向多巴胺妥协,沦陷浅层的欲望。
这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去做那些先苦后甜的事情,比如运动,创作,读书……这一切的行为背后,需要先艰辛地付出,尔后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做这样的事,会给身体和精神带来双重的激励,让内心变得更平静充实。
当做一件事情,你觉得很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告诉自己,上坡路的人生,只有感到吃力才会真正有效,那些容易做到的事,都是“伪勤奋”,到头来是自己感动自己而已。
《贪婪的多巴胺》这本书里说:“放纵自己的欲望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因为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喜欢的。”
有句话说,自律从来不是逼不得已,而是权衡利弊后的自我管理。不自律带来的苦恼和自律带来的快乐,我选择后者。
嗨,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好呀。我是柳兮,一个写作5年的平面设计师。点赞+关注
持续分享自媒体写作,个人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