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武侠江湖
读曾国藩日记一百零三【701】2024-2-28

读曾国藩日记一百零三【701】2024-2-28

作者: 张东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4-02-27 07:33 被阅读0次

读曾国藩日记一百零三【701】2024-2-28

第四编 家事

古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近代有一个家族至少五世之中人才辈出,其良好家风绵延之久,为中国文化史所少见。这个家族便是曾氏家族。毫无疑问,曾氏本人为曾氏家风的创立贡献最大。曾氏的齐家理念,在他传世的一千多封家书中有较为完备的体现,他的日记也常有家事的琐碎记载。这些记载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公众视野之外的曾氏。

同治六年(1867)三月,曾氏次子纪鸿(1848—1881,时年虚五岁)出天花,从十四日出现症状到四月初十日平安度险,二十六天里,曾氏每天的日记都要提到这个儿子。他详细记载儿子的病状、服药、吃东西的情况,在儿子病情沉重之时,他“因心绪佛乱,谢绝诸客”,一个数十年来的工作狂,甚至变成“竟日未甚治事”的怠工者。儿子病号之后,他亲自设宴感激两位医生。而这之前,曾氏生活中另外一个与他有着极为亲密关系的人因病去世,令人诧异 的是,从日记中看来,他的反应却甚是不合情理。这个人便是陈氏妾。

咸丰十一年十月。五十一岁的曾氏在安庆两江总督衙门迎娶比他小二十九岁的陈氏妾。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九日,陈氏妾病逝。次女跟曾氏生活了十九个月。这段时期,欧阳夫人与子女均在湖南老家,曾氏的日常生活皆由陈氏妾照料。按常态,曾氏对陈氏妾应有感情。但日记的记录,却不是这回事。陈氏妾病危时,其母痛哭,曾氏未哭。陈氏妾去世后,其遗体料理,均是她的母亲与兄嫂为之,曾氏未参与。从陈氏妾死的那天到出殡的三天里,曾氏照往常一样地办公、写信、读书、下棋。

是曾氏很厌恶陈氏妾吗?他的日记说,陈氏妾“谨守规矩,不苟言笑”,看来又不是这样。那么,如此的不合常情常理,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这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细节。它似乎不是一个“感情”二字可以概况得了的。笔者(唐浩明先生)曾经为此在小说《曾国藩》中演绎了一番情节,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读一读。

原文

早起,写郭、胡、砚珊小条三行,饭后写完。走岱云处议事。岱云拟欲送家眷南旋,昨日邀余走伊家商量,余谓此事非他人所能参谋。岱云意犹豫不决,留我吃饭。饭后,余少青在岱云处长谈,又同走郑小山前辈处。因小山夫人言将来我家,故去走邀。

夜归,与九弟言读书事。九弟悔从前读得不好,若再不认真教他,愈不能有成矣。余体虽虚弱,此后自己工夫尚可抛弃,万不可不教弟读书也。

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二月十四日

教九弟读书

道光二十年腊月下旬,曾氏夫人欧阳氏携刚满周岁的儿子纪泽来到北京,同来京师的还有曾氏父亲麟书及九弟国荃。一家人住进刚裱好的棉花六条胡同。进京近一年的曾氏,算是在京城安了家。曾氏父亲在北京住了三个多月,于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中旬离京回湘,老九则留了下来。

老九比大哥小十三岁,此时才十八岁,留在北京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在大哥的指点下把书读好,多认识些层次高的人,在京师多见点世面。在道光二十一年的日记中,我们常看到曾氏“为九弟点生书”、“为九弟点书”的记载。看起来是兄在尽职教、弟在认真读,一派兄友弟恭的和睦气象。其实,事情并不如此简单。兹抄录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曾氏写给父母信中的一段话:“九弟体好如常,但不读书。前八月下旬迫切思归,男再四劝慰,询其何故。九弟终不明言,惟不读书,不肯在上房共饭。男因就弟房二人同食,男妇独在上房饭。九月一月皆如此。弟待男恭敬如常,待男妇何易如常,但不解其思归之故。男告弟云: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于心。如我有不是,弟当明争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今欲一人独归,浪用途费,错过光阴,道路艰险,尔又年少无知,祖父母、父母闻之,必且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我又怎能放心?是万万不可也等语。又写书一封,详言不可归之故,共二千余字。又作诗一首示弟。弟微有悔意,而尚不知读书。十月初九,男及弟等恭庆寿辰。十一日男三十初度,弟具酒食肃衣冠,为男祝贺。嗣是复在上房四人共饭,和好无猜。”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来,老九在北京时不好读书,执意要回家,竟然有一个月的时间不愿意和嫂子、侄儿在一起吃饭。不想读书、想家。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来说都好理解:长达一个月里不与嫂子同桌吃饭,这里透露的是另一番信息,即小叔子对嫂子有意见。小叔子长住哥哥家,叔嫂之间本不易相处。老九是个性格倔强的人,欧阳氏要与这种性格的小叔子相处得好,的确很难。曾氏“与九弟言读书事”的日记,就写在这样的背景下。

买对着已有悔意的弟弟,做哥哥的决心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宁愿抛弃自己的工夫,也要好好教弟弟读书。但老九仍未在京师长期待下去。第二年七月,终于离开北京城回家。三年后,大哥还专门做了四首七律送给九弟,称赞老九“屈指老沅真白眉”,又回忆弟弟当年在京的学习生活:“违离予季今三载,辛苦学诗绝可怜。王粲辞家遘多患,陆云入洛正华年。”不管怎样,一年半的京城生活,对正处在人生观形成之重要时期的未来吉字营统帅来说,一定是一段难忘而有益的岁月。

相关文章

  • 内圣外王 强大内心

    读曾国藩的家书和日记,学习曾国藩的内圣外王之道,学习曾国藩强大内心的100个方法。今天我们来看看曾国藩在道光22年...

  • 2019-07-13同读《曾国藩传》-1

    同读《曾国藩传》作者:张宏杰 一、读书摘要 读《曾国藩传》后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七次赶考才中举人,坚持早起、记日记反...

  • D89: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 一把八两重的银壶,曾国藩嫌太奢侈,在日记里愧疚。你可能会觉得曾国藩矫情,既然会愧疚,那...

  • 2019年7月21日星期日

    2019年7月21日星期日 晴热。早起,读“曾国藩日记点读”,又读“曾国藩传”。前书略轻佻改读后本,凡重要文字及偶...

  • D94: 世家可贵之处

    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 咸丰八年十月十一日 从今天起,开始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的第二篇——悟道。从201...

  • 曾国藩传|天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盛名流传千古,日记、家书影响至深。得到《曾国藩传》已有些时日了,却未仔细研读。今天读《曾国藩传》阅读、记录,...

  • D43: 累到吐血

    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初十 每天阅读曾国藩的日记,有种神同步的感觉。控制不住怒气时,他在谈忿...

  • 读《曾国藩日记》

    研幾 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拜访倭艮峰,倭艮峰谈起“研幾”。 “幾”字最早在《周易· 系辞上》提到:“夫...

  • 日记701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晴天 永远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第二好的别人。 今天被这句话给感动了,大多数的情...

  • 【10000之194天】修身

    【章节】曾国藩修身之道P40-P80 【字数】708 【正文】修身中的“鸡孵卵”和“猛火煮” 读曾国藩的修身日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日记一百零三【701】202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ya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