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辩证法简义四十:反

《老子》辩证法简义四十:反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4-12 17:54 被阅读0次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反者,道之动。

“相反”即相对立是道发展的动力。

“反”的状态是道运动的最普遍的形式。也就是说,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同时,矛盾(即对立统一)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矛盾规律亦即矛盾法则是事物运动最普遍的规律,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二、弱者,道之用。

柔弱处下,无为统一是道普遍联系普遍作用方式。

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发展的,是普遍联系的,是多种多样的对立统一的整体。物质世界是一个音遍联系的统一体,这种联系不仅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而且具有系统性、条件性。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万物生于绝对之“有”,绝对之“有”生于相对之“无”。“有”即“存在”,存在即“有”亦即物质空间形态。有为“纯有”,为绝对之“有”,是一,是第一性的;无,为虚无,是相对的无,是二,是第二性的,“无”是相对于“有”而存在的。这,与黑格尔的“纯无”是相反的,这是《老子》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根基,是区别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最关键的特征。

换言之,物质空间形态是绝对的,所以存在是绝对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思维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意识本质上仍然是物质的存在。

物质的存在是绝对的,是第一性的,是客观的。有与无是物质存在的对立统一的运动,世界的发展表现为物质的“有一一无一一有”的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体现了从量变到质质变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老子》简简单耳三句话,高度诠释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并指出“世界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同时,还内含有 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三大规律。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十二)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注释】: [...

  • 阴阳、是非、黑白……辩证法

    有人称老子的辩证法为诡辩论,这是中的的。 辩证法混淆真假的能力是巨大的,没有任何问题不能被辩证法完美解决。 “要努...

  • 读《道德经》札记(24):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什么是“反”?有两种解释,一是相对、相反;二是反复、循环。什么是 ...

  •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

  • 《道德经·道中包含的辩证哲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七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提高自己...

  • 《道德经.道中包含的辩证哲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七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提高自己...

  • 也说老子:老子“大”义

    《老子》经文中关于“大”或与其相配的词很多,其中不少地方意旨深邃值得探究,下面仅就老子如何全面地以“大”示道...

  • 《老子》笔记34 2018-11-15

    《老子》笔记34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

  •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本章为《老子及《道德经》研修感第五章) 提示:本章共包括六个方面 一、对立与统一 二、转化与包含 三、相对与绝对...

  • 《不妥协的谈判》总结

    康德说:辩证法就是正、反、合 黑格尔说:康德说的不对,辩证法是抽象、否定、具体、 谈判最后总会升华到和解,单方面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辩证法简义四十: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ck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