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作者: 夏光草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19:46 被阅读33次

(十二)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注释】: [1]反,有相反、返归二意。二意相通:反于世界,返归于道。详见第三部一章一则"反"。

【翻译】: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

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很大,对于中华民族在其悠久历史中胜利地克服所遭遇的许多困难,贡献很大。由于相信这个理论,他们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险的时也满怀希望。在抗日战争中,这个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心理武器,所以哪怕是黑暗的日子,绝大多数人还是怀着希望度过来了,这种希望表现在这句话里:“黎明即将到来”。正是这种“信仰的意志”帮助中国人度过了这场战争。这个理论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中庸之道儒家的人赞成,道家的人也一样赞成。“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因为照两家所说,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因为太过和做得过多,就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注:以上观点摘录自《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1996.9。

中庸的儒家思想,控制和领导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其对中国人内敛的民族文化具有深刻影响。不偏不倚的正道,也一直是社会弘扬的正道。反者,道之动,一句言简意赅的名言,揭露反者,是阳极为阴,阴极为阳的《易经》言论的完美注解。

每个独特完整的个体,都生存在过去和将来的夹缝中,不能过于痴迷于过去,往事云烟,不复存在,来事缥缈,不能琢磨。会用辩证的思想,从过去的伤痛和欢欣中得到启示,对将来将行之事有一个清楚的预测和准备,这是从反者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了由内到外的蜕变。

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反,都应该做反者,很多简单的道理,往往都在反这个字上。

这个字,一解开是“返”,用如今的话说就是回首来时路,心中有乾坤。做事不必急功近利,不忘初心,一直努力。做人不必锱铢必较,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返,不仅是指返璞归真,还是追本溯源,寻求做人行事的最好准则。

返,是返回,是返向,即象征着心性,做人之本,同时也是人性,还有行事准则。季节轮回,生死交替,繁华之事历史年和中不断交替,真正交替不断,一直流行的唯有伟大,脱俗的道德风尚。返,是一种能够抛弃无上曾经的荣誉,做到心中无牵无挂的一种智慧。道德经如此,正是老子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在思考人生,思考人立于世,和自然宇宙的无尽交流,体现了人的道德魅力。

第二解是“凡”。大道至简,如果能做到返璞归真,看透往事的浮华蹉跎,曾经重视的事变成小事,也就做到了成长。一个人随着年纪的增加,阅历什么的都在增长,可是越不会很多从小学会的道理。昨天的荣誉属于昨天,今天就该忘记,重新不带任何负担和光环地生活,活的真实随性,这也是很多人开始喜欢旅游的原因,找寻丢失的自己。希望我们在感到迷茫和烦躁的时候,都能够做到返和凡,多向内找寻力量,多想内寻求原因和成长的空间。

最深处的回答我认为是人性本善,人心中美好的品质,返璞归真说的就说的这个道理。我们在凡事的处理中,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是迁怒于外界的环境,我们本身是极易被外界的环境影响的,变得浮躁的,变得麻木和凌乱。所以我们在一件事情的朝内找原因的时候,就能够得到解决的方法。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同时,人又来自自然,同草木一样,具有自然灵性,具有完整的生存权利。凡事不可过于执着,强调自身的独一无二,唯我独尊,应该处于万物平等的状态,把自身的位置放低。

正所谓“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理之间互相有共同点,也有共通点,意在育人,不在教训。正如人生于天地,却不是四季的产物。

反者道之动这句话,一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二揭示了规律性(对立面双方的依存和转化:相反相成及物极必反等),三揭示了实际运用中的方法论意义。是中国先秦哲学家老子的辩证法命题。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十二)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注释】: [...

  • 道德经的启示 (附原文73-81章兼诗词)

    道德经的启示 (附原文73-81章兼诗词) 文/林海 虚怀若谷不张扬,智慧之门智慧藏。道德经书知道德,凡间...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二十二)

    (二十二)柔道——泰道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以养正,小孩子柔弱处...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

    前言 《道德经》是一部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编撰的思想巨著,蕴含着无穷的人生智慧,是一部在乱世中协助帝...

  • 真正的状元之门

    走马观花道德经(22) 22.道德经第二十二景点——状元之门 第二十二章 超越逻辑的高等智慧 曲则全, 枉则直, ...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七)

    (七)关于老子四道的答疑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答:翻译: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三)

    (十三)老子“啬”道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三)

    (三)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思想体现 拿老子所说的道来说。 老子的道可以说是一个实体,也可以说是一个...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二)

    (二)老子的个人魅力 在我学了老子《道德经》之后,我感觉每一片文章都是老子精心写出来的,都蕴含了他的生活轨...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一)

    (一)《道德经》写作手法 老子《道德经》共分为81章,共有道经和德经两个大板块。道经前37章,德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jtvftx.html